学术投稿

JAK/STAT信号通路在机体免疫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潘志鹏;伦永志

关键词:信号通路, 机体免疫, 相关疾病, 细胞间通讯, 信号转导, 研究方向, 信号途径, 信号传递, 细胞因子, 临床治疗, 基因水平, 基因表达, 细胞外, 细胞膜, 细胞核, 特异性, 综述, 理论, 控制, 经验
摘要:JAK/STAT ( 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信号通路目前已成为研究细胞膜到细胞核信号传递中的经典信号途径,同时也解释了大量细胞因子和激素是如何发挥其相关功能的。解析JAK/STAT信号通路同样有助于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外基因表达控制的研究。目前针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特异性临床治疗已取得一定成就。在本综述中,简要探讨了JAK/STAT信号转导在细胞、分子以及基因水平上的现有理论和观点,尤其强调了JAK/STAT信号转导在人类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在该领域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而展望了JAK/STAT信号通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伊马替尼诱导原代T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IM)诱导正常人原代CD3+ T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0~100 nmol/L 的IM 作用原代T 细胞24 h 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Caspase-3、Caspase-8、A20和NF-κB基因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A20和NF-κB 蛋白表达变化。结果:IM 具有明显促T 细胞凋亡能力,其凋亡分子Caspase-3和A20基因表达水平均上调,而NF-κB 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下调。结论:IM 通过上调A20的表达诱导了T 细胞的凋亡。

    作者:陈小华;邱华云;施珊珊;吴莎;林晨;李扬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戴氏绿僵菌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戴氏绿僵菌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观察模型小鼠体重变化,检测空腹血清葡萄糖,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的含量等。结果:戴氏绿僵菌多糖能够改善模型小鼠体重;降低模型小鼠血糖含量,中、高剂量的多糖均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P<0.01);高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脾脏指数和血清中IgG、C3、C4的含量(P<0.01);中、高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胸腺指数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P<0.01)。结论:戴氏绿僵菌多糖可增强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和降低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含量。

    作者:肖代敏;吕纯莉;肖建辉;曹喻;张志敏;刘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国免疫学杂志》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microRNA分析

    目的:分析ITP患者和健康对照组Treg细胞中miRNA的表达谱的差异,探讨ITP的发病机制。方法:抽取ITP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Treg细胞,提取每组患者Treg细胞中的RNA,采用Solexa深度测序法对其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对比ITP组和正常对照组芯片结果,找出差异表达的miRNA,并对其进行富集性分析,找寻异常信号通路。结果:我们筛查到ITP患者组Treg细胞中存在多个miRNA表达异常,其中有显著差异者为miR-1976, miR-548ae-5p、miR-5096-p3、miR-548am-5p、PC-3p-63471、PC-3p-96627。通过富集性分析发现ErbB和TGF-β两个异常信号通路。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内miRNA表达谱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影响了Treg细胞发挥正常的免疫调节功能,是ITP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曾艳;韩红;陈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趋化因子CCL22和CCL20协同皮肤抗原诱导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对皮肤移植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趋化因子CCL20和CCL22联合调节性T细胞对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皮肤移植小鼠分为四组,每组3只小鼠,分别为Treg组、Treg+CCL20组、Treg+CCL22组与对照组。其中Treg细胞经同种异体皮肤抗原诱导。以C57BL/6小鼠为同种异体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行皮肤移植手术。进行皮肤移植后立即于异体皮下注射Treg细胞2×105个细胞/鼠,体积为200μl。以后每日于异体皮下注射趋化因子CCL20或CCL22,共连续注射10 d,观察并记录皮肤的存活情况。 Treg细胞定植实验:首先利用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皮肤抗原诱导Treg细胞,并利用锝99标记分离到的Treg细胞;皮下注射3 h后,处死小鼠,用GC-2016γ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各脏器及移植皮肤的放射性活度。结果:①经Treg进行干预的小鼠,其异体皮肤存活时间均显著长于手术对照组( P<0.05),而且同种异体抗原诱导Treg在趋化因子CCL20或CCL22存在下异体皮肤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单纯使用Treg组和对照组( P<0.001)。②注射皮肤抗原诱导的Treg细胞后,自体和异体皮肤移植组Treg细胞主要分布在自体和异体皮肤,分别占注射Treg组细胞的60%和98%;加趋化因子CCL20组和CCL22组的Treg主要分布在肝脏。结论:趋化因子CCL20和CCL22能够协同促进经皮肤抗原诱导的Treg细胞延长异体皮肤的存活时间,这种作用效果可能与趋化因子CCL20和CCL22趋化Treg细胞向肝脏大量定植相关。

    作者:李伟;宋云;叶艾竹;安宇;骆姝琳;刘水和;袁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G2 A+NK细胞与Treg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患者外周血NKG2A+NK 细胞与调节性T 细胞(Tre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CHB 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G2A+NK 细胞及Treg 的比例。结果:将CHB 患者分为Low HBV DNA 组(300~104 U/ml)及High HBV DNA 组(105~108 U/ml)。我们发现High HBV DNA 组ALT 明显高于Low HBV DNA 组(P<0.05)。High HBV DNA 组CD56dim NK 细胞及NKG2A+CD56dim NK 细胞的比例均分别明显高于Low HBV DNA 组(P<0.05)。且High HBV DNA 组Treg 明显高于Low HBVDNA 组和对照组(P<0.05)。此外,NKG2A+CD56dim NK 细胞的比例与High HBV DNA 载量及Treg 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 =0.59,P<0.05;r =0.53,P<0.05)。结论:CHB 患者的NKG2A+CD56dim NK 细胞的水平与HBV 的免疫逃逸及疾病的进展相关。

    作者:郑美娟;秦义组;张敏;张振华;徐元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鼠B7-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沉默效应研究

    目的:构建介导小鼠B7-1基因RNAi的慢病毒载体,研究其对L929细胞表面B7-1分子表达的沉默效应。方法:从小鼠B7-1基因编码区选择3段RNA干扰靶序列,制备转录双发夹RNA的前体DNA,并克隆至慢病毒穿梭质粒,构建B7-1的RNAi慢病毒穿梭载体,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及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经超速离心获得浓缩慢病毒颗粒。通过测定293T细胞GFP表达水平确定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以及对细胞表面B7-1的干扰效率。病毒感染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及克隆培养获得小鼠B7-1基因RNAi慢病毒稳定感染的L929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中GFP及B7-1分子表达的状况;将感染细胞与分离的小鼠脾脏T细胞混合培养,分析B7-1稳定沉默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成功了构建小鼠B7-1基因RNA干扰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获得了滴度达(3~5)×108 TU/ml的浓缩重组慢病毒,重组慢病毒可有效感染L929细胞介导GFP表达以及沉默其表面的B7-1。经筛选获得慢病毒稳定感染的L929细胞,该细胞表面B7-1分子表达受到抑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构建了能够高效感染及沉默小鼠B7-1分子的RNAi慢病毒载体,该载体可稳定沉默L929细胞表面B7-1分子表达,抑制B7-1/CD28信号诱导的T细胞增殖效应。

    作者:孔永;沈立军;王婧;朱莹;蔡磊;邱玉华;黄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酵母表面展示多肽片段分析Δ42 PD1的免疫原性

    目的:分析Δ42PD1胞外区的免疫原性。方法:将Δ42PD1胞外区编码基因分为6个片段,分别用PCR的方法进行扩增,并克隆至酵母表面展示质粒pCTCON2。分别将重组酵母表达质粒转化酵母细胞,涂布SDCAA平板,挑取单细胞克隆于SGCAA培养基中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肌肉注射Δ42PD1真核表达质粒加局部电穿孔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抗人Δ42PD1免疫血清。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分析免疫血清与酵母表面展示的Δ42PD1多肽片段的结合。结果:PCR扩增的Δ42PD1的6个片段的编码序列全长均110 bp,核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目的基因与GenBank中已经登记的PD1基因序列100%同源;流式细胞术的结果发现酵母表面展示的Δ42PD1的F3和F2片段可与Δ42PD1的免疫血清发生明显结合。结论:Δ42PD1的F3和F2片段是该分子的免疫优势区域,为制备Δ42PD1的单克隆抗体及表位筛选奠定了基础。

    作者:程林;王子乔;徐六妹;唐娴;周泱;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Vδ2γδ T细胞亚群在慢性HCV感染中的特征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在慢性HC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感染病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HCV感染患者Vδ2 T细胞数目与肝脏损伤成正相关而与病毒滴度不相关。慢性HCV感染病人Vδ2 T细胞处于活化状态,CD107a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Vδ2 T细胞亚群参与慢性HCV感染所致肝损伤。

    作者:殷文伟;张琼方;邵建营;童师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Tim-3/Gal-9信号通路参与妊娠的研究进展

    成功的妊娠依赖于母体对胎儿的免疫耐受。近年来研究证实:Tim-3/Gal-9信号通路通过抑制Th1细胞的活性、Th17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以及促进Th2细胞的功能,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和诱导外周免疫耐受。 Tim-3/Gal-9信号通路在母胎界面和妊娠中的功能已经在人和动物模型中有较多报道。本文将从Tim-3/Gal-9信号通路调节T细胞平衡这一生物学功能着手,阐明其在母胎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以及妊娠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探索潜在的治疗价值。

    作者:何泽现;赵富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IL-10+IL-4能提高M2巨噬细胞表型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迁移

    目的:研究论证IL-10是否能通过诱导IL-4来提高M2。方法:用C57BL/6J 鼠中的骨髓细胞诱导M-CSF 诱导的骨髓源巨噬细胞,利用小鼠全基因组版本进行转录,进而嗜酸性粒细胞的迁移实验,体内巨噬细胞的转移实验。结果:研究发现在M-CSF 诱导的BMDMs 中通过IL-4、IL-10及IL-4+IL-10诱导来分析M2巨噬细胞,IL-10通过IL-4来提高M2a 标志物的表达,此外,IL-4和IL-10诱导产生CCL24时起协同作用。在GM-CSF 诱导的BMDMs 中CCL24的表达提高。CCL24是CCR3的激动剂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在体外,IL-4+IL-10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CCL24,并且能提高嗜酸性粒细胞的迁移。这个过程能被抗CCL24抗体抑制。IL-4+IL-10激活的巨噬细胞转移到C57BL/6J 小鼠的腹膜,这能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腹膜腔。结论:IL-4+IL-10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增强M2a 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CCL24的产生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童晓鹏;杨波;门连超;张群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特发性膜性肾病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表现之一,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出现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典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等。膜性肾病按照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 )和继发性膜性肾病( 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 IM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密切相关;SMN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药物毒性等。 IMN的自然病程表现不一,约有1/3的患者不经任何治疗,可以自发缓解,而其余的患者则可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或是持续大量的蛋白尿。

    作者:程桂雪;刘建华;秦晓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CRISPR/Cas9技术构建小鼠癌症模型的初步研究进展

    CRISPR (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首次在K12大肠杆菌的碱性磷酸酶基因位点附近发现,后统一称为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是在大多数细菌、古细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独特的 DNA 规律性重复序列[1]。 Cas ( CRISPR-associated)基因是位于CRISPR区域临近处的蛋白质编码基因,而且相对保守。 Cas基因可与CRISPR转录出的RNA结合并形成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在原核生物中发挥获得性免疫功能,使宿主获得抵抗噬菌体、质粒等外来DNA入侵的免疫能力。 CRISPR/Cas技术是由RNA指导Cas核酸酶对靶向DNA进行特定修饰,能够共定位RNA、DNA和蛋白,因而拥有巨大的改造潜力。此外,也在研究人类疾病致病机理和治疗手段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近,有研究对21种癌症类型开展大规模分析,并将与癌症有关的已知基因目录扩增了25%[2],还有许多重要的癌基因有待进一步发现。而癌症小鼠模型可对癌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因此,CRISPR/Cas9以其高效、准确的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或修饰,已成为目前具有临床与应用前景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作者:刘玉颖;杨文涛;杨桂连;王春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生物制药专业中免疫学教学的改革探讨

    免疫学不仅仅是研究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学科,而且在揭示疾病的机制、实现早期诊断及精确治疗等方面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推动着医药学与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免疫学已是医药学及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但在教学中繁多的概念、抽象的内容以及严谨的逻辑推理显示了免疫理论的深奥,加之现代免疫学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更突显了本课程教学的难度。

    作者:樊竑冶;侯亚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RA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与氧化应激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衰减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心肺功能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心肺功能变化与氧化应激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衰减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以130例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病例组研究对象,50例健康体检为正常对照。分别检测两组入选对象心功能参数EF%、SV%、FS%、E、A、E/A;肺功能参数FVC、FEV1、MVV、PEF;B、T 淋巴细胞衰减因子表达频率及相关活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 IL-17、TNF-α、IL-4、IL-35)及氧化应激指标( MDA、ROS、SOD、TAOC)。结果:病例组研究对象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病例组130例患者中,有103例心功能指标异常,占病例组研究对象的79.23%,而E/A异常率高。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Dd增厚,A峰升高,EF、E 峰、E/A降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肺功能各项参数明显降低;病例组130例患者中,有88例肺功能指标异常,占病例组研究对象的67.69%。而其中PEF异常率高。病例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心功能指标EF与CD24+细胞和CD19+CD24+细胞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3及-0.457,具有负相关性,与ROS的相关系数为0.459,具有正相关性。心功能指标FS 与CD24+细胞、CD19+CD24+细胞的相关系数为-0.395和-0.421,具有负相关性;A峰与CD19+cell的相关系数为0.423,具有正相关性,E/A与BTLA的相关系数为0.393,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SV与MDA、SOD呈正相关;肺功能的各项参数均与Hs-CRP及ESR呈明显的负相关;肺功能参数FVC 与BTLA及CD19+CD24+的相关系数0.513和0.596,具有明显正相关性,与CD24+BTLA+、TNF-α的相关系数为-0.451和-0.351,呈明显负相关性;参数FEV1与CD19+CD24+、TAOC、IL-4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5、0.466及0.519,呈明显正相关性,与CD24+BTLA+、MDA的相关系数为-0.461和-0.358,呈明显负相关性;PEF 与SOD、TAOC、IL-4、IL-35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7、0.482、0.643及0.452,呈明显正相关性,与MDA、ROS、IL-17的相关系数为-0.451、-0.423及-0.417,呈明显负相关性( P<0.05)。结论:RA氧化应激失衡及细胞免疫失调贯穿于心肺功能损伤的整个过程,因此,在临床上治疗RA患者关节症状的同时,要探讨如何恢复机体氧化还原稳态,以上调BTLA水平,活化B、T细胞,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降低心肺功能损伤。

    作者:陈晓青;杨友华;杨荣;刘宇炜;周国勇;邱文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JAK/STAT信号通路在机体免疫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JAK/STAT ( 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信号通路目前已成为研究细胞膜到细胞核信号传递中的经典信号途径,同时也解释了大量细胞因子和激素是如何发挥其相关功能的。解析JAK/STAT信号通路同样有助于细胞间通讯和细胞外基因表达控制的研究。目前针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特异性临床治疗已取得一定成就。在本综述中,简要探讨了JAK/STAT信号转导在细胞、分子以及基因水平上的现有理论和观点,尤其强调了JAK/STAT信号转导在人类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在该领域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而展望了JAK/STAT信号通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作者:潘志鹏;伦永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黑骨藤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黑骨藤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组(M组)、秋水仙碱组(C组)、黑骨藤高剂量组(HD组)、黑骨藤中剂量组(MD组)和黑骨藤低剂量组(LD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尿酸钠制备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用秋水仙碱(阳性对照)和不同剂量的黑骨藤灌胃给药治疗。治疗3、5、7 d后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肿胀情况。治疗7 d后处死大鼠,取踝关节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8及TNF-α的表达。结果:黑骨藤干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且治疗7 d后黑骨藤高剂量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黑骨藤治疗组均有较少的炎细胞浸润,且黑骨藤高剂量组趋于正常对照组;黑骨藤干预组炎症因子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黑骨藤在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黑骨藤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党荣敏;刘元忠;谢洪书;姚文琴;余跃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SEC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体外检测其表达目的基因。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EC3基因片段;用AgeI 酶切线性化GV365慢病毒载体,通过连接反应构建GV365-SEC3载体,运用PCR方法鉴定阳性克隆载体;转染293T 细胞包装慢病毒,观察细胞荧光及Western blot 检测慢病毒载体表达,HIV-1 p24 ELISA 法测定慢病毒载体滴度。结果:获得目的基因,并成功构建GV365-SEC3慢病毒载体,通过PCR 及DNA 测序鉴定,证明GV365-SEC3质粒构建正确;转染293T 细胞后可观察到大量荧光细胞,经蛋白电泳得到29 kD 大小的蛋白条带,与目的基因蛋白相符合,ELISA 检测病毒载体滴度为5×1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GV365-SEC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为后期研究其体内外对抗肿瘤的作用与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谢益欣;王敏;李先平;杨敏;李碰玲;张婷婷;宋欢;董智慧;唐爱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免疫与感染基础》模块教学的总结和思考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和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医学免疫学在所有医学类院校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间起着桥梁作用。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免疫学学科本身的迅猛发展,加之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正在积极推进改革,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中的支柱学科,如何使之顺应医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如何使医学生摆脱免疫学单一学科的晦涩难懂及学科本身抽象枯燥的难题,使学生在掌握医学免疫学理论的基础上,全面系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调控规律,同时提高授课内容的丰富性及趣味性,是目前免疫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作者:郭张燕;陈丽华;温伟红;杨琨;刘侃;杨安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Cyclopamine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肾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Hedgehog信号通路活化,并探讨Cyclopamine对大鼠关节炎症及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yclopamine组、AA+Cyclopamine组、AA模型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A大鼠模型,使用Cyclopamine腹腔注射,并通过测量足爪肿胀、全身炎症反应及关节炎症评分的方法进行半定量评价。 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Gli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脏TNF-α、IFN-γ、IL-6表达。结果:使用Cyclopamine后,能够明显降低AA大鼠足爪肿胀度和改善AA大鼠的关节炎指。与对照组相比,AA模型组大鼠Cr、BUN和脏器系数出现明显升高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肾脏电镜病理检测发现AA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 AA大鼠使用抑制剂Cyclopamine后能够明显降低肌酐( Cr )、尿素氮( BUN )和脏器系数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Gli1的蛋白表达,发现对照组与Cyclopamine组相比Gli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AA模型组及AA+Cyclopamine组Gli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Cyclopamine组与AA模型组相比,Gl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IFN-γ、IL-6表达改变情况并进行半定量评分,与空白组相比,AA模型组及AA+Cyclopamine组肾脏TNF-α、IFN-γ表达明显升高,且使用Cyclopamine后,AA大鼠肾脏TNF-α、IFN-γ表达显著降低,AA模型组肾脏IL-6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Cyclopamine能够明显改善AA大鼠的关节炎症和肾脏损伤程度,在此过程中Hh通路处于活化状态,并诱导炎性因子表达改变。

    作者:宋先兵;刘梅梅;安梅;方安宁;陈晓宇;张俊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