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龙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哮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5例研究组和25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对照组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束时哮喘发作次数及急性哮喘发作住院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哮喘发作次数及急性哮喘发作住院率分别为[(10.5±2.9)次、12%]、[(36.9±3.8)次、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能减少小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急性哮喘发作住院率。
作者:马秋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24名,随机分为各12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教学,并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考核。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5.0%和94.4%,刺破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13.9%,止血带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临床麻醉教学方法效果更好,更易于实习医生掌握。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蒋卓汛;曾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深入研究细节护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并对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辅助生殖技术的4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基础护理、耐心宣教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患者导致褥疮的主要因素、预防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病情危重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导致褥疮发生的原因,将其分成对照组患者37例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37例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的发生褥疮的人数为6例;观察组患者褥疮发生人数为2例。结论在预防老年重症患者发生褥疮时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生率。
作者:李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通过对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消除其病因及诱因,改善血液动力学,维护衰竭的心脏。
作者:许伟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医护合作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并伴有吞咽障碍患者16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根据实验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对其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包括脑卒中相关知识基础吞咽功能训练,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和安全事故等处理方法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患者在护理后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并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的知晓程度和对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并将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医护合作的健康教育,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何德深;黄世福;黄晓晖;陈东霞;严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治疗研究选取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5例高血压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赖诺普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6 min步行试验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患者血压水平、6 min步行试验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温、腹痛、肝功能和血、尿淀粉酶等临床指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电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4年1~12月收治的30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葡萄胎25例,侵蚀性葡萄胎5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治疗配合护理工作,及患者提供健康及随访指导工作。
作者:于鸿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4例妊娠糖尿病(GDM)及2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全程管理过程进行总结。方法由内分泌科、产科对GDM及糖尿病并妊娠患者进行饮食、运动、胰血糖岛素治疗及产科全程管理。结果2例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4例采用4针胰岛素强化方案血糖达标。均达到足月,2例剖宫产,为第二胎,4例顺产,其中2例为第一胎,2例为第二胎。胎儿Apgar评分均为9分,胎儿体重为3000~3750 g。结论对GDM及时诊断,尽早开展全程多学科、规范化管理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糖尿病合并妊娠采用同样方法,也可同样获益。
作者:杨英;安永东;王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方法将我院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的678例孕早期女性按照病史、妇科检查、B超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胚停组,异位妊娠组,然后对所有孕早期女性进行β-HCG水平测定。结果四组第六周的β-HCG均高于第五周,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先兆流产组、胚停组和异位妊娠组第五、第六周β-HCG 值及48 h倍增率均低于同期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血清HCG水平检测对于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的诊断、鉴别诊断、转归、预后,避免过度治疗或过分保胎形成过期流产继发凝血功能障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在剖腹产围手术期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8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82例剖腹产产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围产期的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12%,参照组产妇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5.61%,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剖腹产的围术期给予产妇优质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产妇顺利分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惠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6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89.71±9.41)分优于对照组(76.21±8.23)分;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长;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对照组更小,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作者:古风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hs-CRP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支原体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分析患者初次就医时和五天的规则治疗后患者hs-CRP、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的阳性率。结果三组患儿初次就诊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细菌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hs-CRP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当联合检测hs-CRP、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时可提高诊断呼吸道感染的准确度。
作者:孙海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研究直接动-静脉穿刺在血液净化并发症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接诊的90例实施直接动-静脉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共行动-静脉穿刺876次,其中812次能满足血流量(150~250 ml/min),占总穿刺次数的92.7%。其中21例较规范透析患者,动-静脉穿刺维持血透时间在1年以上,2例患者在2年以上。结论直接动-静脉穿刺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操作简单,且较为安全,但偶尔会出现渗血、穿刺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故在临床操作中应努力做好相应的预防以及护理工作。
作者:周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强化宣教在预防儿童佝偻病中的作用,探索新的儿科医疗保健模式。方法搜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00例,并将所有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对照组对健康体检的家长进行既往的常规的佝偻病宣教,实验组则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宣教,后把所有两组儿童的佝偻病发生率及宣传教育前后的家长对佝偻病相关知识熟悉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佝偻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通过宣教后家长对佝偻病知识掌握情况也好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宣教在儿童佝偻病预防中可以取得很不错的预防效果。
作者:赵明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17和IL-23表达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4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IL-17、IL-23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血清中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中IL-17、IL-23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C反应蛋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17、IL-23水平对了解疾病的进展和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发展、转归的评价指标。
作者:周晓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04例(20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眼底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渗出以及玻璃体积血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57%(178眼);1年后出现8眼黄斑水肿,10眼玻璃体积血,未发现视网膜剥脱或青光眼。结论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高。
作者:王遵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将引进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后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引进安全防范措施前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给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后,观察组出现0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0.00%;对照组出现6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4.00%;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引进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降低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医患、护患关系的和谐化发展。
作者:马雪莲;欧丽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53例行阑尾切除术并证实阑尾类癌的5例患者,对5例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对本组5例患者均进行单纯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经病理检查淋巴结内未见转移,切缘无癌组织侵及。其中,1例肿瘤处于根部的患者,在术后2个月做回盲部切除手术。5例患者术后,均未进行化疗,所有患者都在随访结束的时间内存活,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阑尾类癌是低度恶性的内分泌肿瘤,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作者:王鑫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