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应用补肺汤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处于慢性持续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1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补肺汤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2个月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球蛋白E。结果2个月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呼气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汤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的肺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E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的病情。
作者:张艳梅;董鹏达;刘桂范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进一步对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和观察组(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没有出现感染,其中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瘢痕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的治疗中,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治疗效果较佳。
作者:张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检测ITP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IL-17与IL-23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ITP的发病机制,为ITP的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γδ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 IL-17、IL-23。实验组分正常对照组和ITP组;ITP组分为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有效组、无效组);ITP组初始均予地塞米松10 mg/d,此后口服强的松维持并逐渐减量,总疗程1个月。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γδT、IL-17、IL-23分别为(6.41±1.76)%,(43.04±6.10)pg/ml,(34.03±3.64)pg/ml;ITP治疗前组:γδT、IL-17、IL-23分别为(14.90±2.41)%,(76.67±11.86)pg/ml,(63.06±12.08)pg/ml;治疗有效组:γδT、IL-17、IL-23分别为(7.19±1.29)%,(53.95±11.97)pg/ml,(37.12±3.89)pg/ml;治疗无效组:(12.87±2.11)%,(62.51±10.11)pg/ml,(58.42±10.08)pg/ml。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IL-17、IL-23水平较正常人高,γδT细胞、IL-17、IL-23参与了ITP的发生发展;ITP患者治疗有效者γδT细胞、IL-17、IL-23水平下降。
作者:杨国雷;张复华;凌奕文;牛国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胸部X线与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胸部X线与CT扫描特征,并将两种扫描结果分别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比两组检查结果与诊断准确率。结果 CT表现:58例(80.00%)怀疑存在肺部占位性病变,2例(3.33%)CT表现不典型,经病理学检查与纤维气管镜证实;CT征象主要包括肿瘤周围改变、转移情况及形态学特征三方面。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部X线与CT诊断均可作为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手段,但CT扫描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出周围型肺癌基本征象。
作者:郑洪波;张超;李超;于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对腹泻患儿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96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先进行常规治疗,然后给予观察组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给予对照组蒙脱石散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7.50%),且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小儿腹泻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方法能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还能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于明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升陷塞流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升陷塞流汤随证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72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50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5.8%。结论升陷塞流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
作者:李玉兰;汪瑞梅;常建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粉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接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对观察组中的25例患者使用噻托溴铵粉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多索茶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论噻托溴铵粉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
作者:张巧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50例。对患者的经手术病理以及临床治疗追踪确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恶性结节往往表现出分叶、毛糙、密度不均匀(病灶内空泡征、支气管充气以及磨玻璃密度等)、胸膜凹陷征以及血管聚集等,而良性结节往往表现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以及钙化灶等。结论64排容积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密度、边缘情况以及周围结构等都有清楚的显示,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实施胃肠道手术的44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首次肛门排气以及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术后患者应用穴位按摩结合常规护理,能够加快肠蠕动的恢复。
作者:赵伊帆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名尿毒症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好。
作者:武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和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泮托拉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奥曲肽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29%,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2.14%,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和奥曲肽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要比单独使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好。
作者:闫同庆;陈国庆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的5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术后康复快、复发率低,效果显著。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应用抗生素期间出现腹泻、腹胀、大便形状改变的抗生素相关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在入选后均停用抗生素,观察组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金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金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优于对照组的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肠菌群失调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味、金双歧三联活菌片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优秀。
作者:汤泓涵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sFlt-1、PLGF水平预测子痫前期价值。方法子痫前期产妇43例,对照组健康孕妇10例,CliniBio129-C-350酶标仪显示研究对象血清sFlt-1、PLGF水平及比值变化。结果子痫前期组sFlt-1、PLGF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sFlt-1、PLGF水平能够预测子痫前期。
作者:雷冬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