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玲玲;杨晶;娄桂娟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69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aO2较对照组提高,PaCO2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酚妥拉明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取得显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作者:吕一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衰引起低氧血症患者使用呼吸机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的30例急性心衰引起的低氧血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使用常规抗心衰治疗以及结合呼吸机面罩、气管插管等治疗方式,观察分析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动脉血气等指标。结果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经过治疗,24 h之后,患者的呼吸频率为(21±3)次/min、心率为(86±8)次/min,治疗前呼吸频率为(36±4)次/min、心率为(123±10)次/min,动脉血氧分压有所上升,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心衰引起的低氧血症使用呼吸机治疗可以让患者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张立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通过回顾我国养老护理人员教育与培训现状,结合国外养老护理教育发展概况及其培训体系特点的分析,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化养老护理人员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临床专升本学生多为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由于职业发展需要有很迫切的文章撰写愿望,但目前他们发表的文章以病例总结性文章为主,总体水平不高,这与他们从事全科临床工作没有稳定的科研方向、缺少明确的科研课题、缺乏规范的科研设计及文章撰写培训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四年的教学体会针对这4个问题探讨提高临床医学专升本学生科研文章撰写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王萍;丛敏;刘天会;马红;贾继东;尤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记物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心肌梗死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有胸闷气短等症状的老年患者为非典型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的Myo、CK-MB、cTnI的含量及急性心急梗死患者8h内急性心肌损伤标记物早期敏感性。结果8h后,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Myo、CK-Mb、cTn1的含量比较结果显示,心肌梗死组和非典型组血清中的Myo、CK-Mb、cTn1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高于对照组血清中Myo、CK-Mb、cTn1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肌梗死组和非典型组两组患者血清中Myo、CK-Mb、cTn1的含量比较结果显示,非典型组血清中Myo、CK-Mb、cTn1的含量高于心肌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1、CK-MB、Mb三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7.9%、95.8%、100%。说明血清中的Myo、CK-Mb、cTn1作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早期敏感性。结论血清中的Myo、CK-Mb、cTn1的含量可以作为心肌损伤标记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临床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尽早诊断,减少误诊误治,有效地治疗至关重要,大程度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68例住院儿童SSSS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血常规及细菌学检测、血培养等,治疗应用万古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感染药物并短程联合糖皮质激素,部分较重患儿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运用。结果168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低,72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6例培养为阴性,血培养全部阴性。全部病例均于2~10 d治愈出院,平均住院(5.1±4.8)d。结论SSSS诱发因素包括蚊虫叮咬等诸多方面,发病主要集中于7~8月,好发年龄3~5岁幼儿。细菌培养阳性率低,72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6例培养为阴性,血培养全部阴性。抗菌素并短程联合糖皮质激素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支持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马晓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米诺环素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我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86例皮肤性病患者分为淋病组(18例)、痤疮组(16例)、宫颈炎组(20例)、皮肤感染组(17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组(15例),按照不同疾病给予对应治疗时间及药物剂量,采用米诺环素进行疾病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各组患者经治疗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均未发生治疗无效及不良反应;淋病组、痤疮组、宫颈炎组、皮肤感染组、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组治愈率分别为72.2%、75%、70%、82.4%、73.3%。其中皮肤感染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皮肤性疾病患者应用米诺环素进行治疗,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杨永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收集100例母乳喂养产妇,将所有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完成后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妇幼保健过程中实施母乳喂养的产妇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产妇的满意程度,对于新生儿以及产妇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焦菊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输液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4年度本科室38名护士包括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且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输液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主要发生在工作繁忙时,跟工作年限成反比,并且加药过程中占比57%,拔针分离针头时,占比31%,输液过程中占比12%。结论针对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关的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作者:宗海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后的延伸护理方法,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的11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延伸护理,采用WHO QIL-10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接受延伸护理能够让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临床中使用该种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齐秀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深入探讨在中老年股骨胫骨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功能评价优良率和下地时间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景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盐酸氨溴索的应用效果。方法把2012年10月~2015年2月满足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的7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基于此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常规治疗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便于患儿症状改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其康复。
作者:张立生;袁可;江倩男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检测ITP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IL-17与IL-23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ITP的发病机制,为ITP的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γδ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 IL-17、IL-23。实验组分正常对照组和ITP组;ITP组分为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有效组、无效组);ITP组初始均予地塞米松10 mg/d,此后口服强的松维持并逐渐减量,总疗程1个月。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γδT、IL-17、IL-23分别为(6.41±1.76)%,(43.04±6.10)pg/ml,(34.03±3.64)pg/ml;ITP治疗前组:γδT、IL-17、IL-23分别为(14.90±2.41)%,(76.67±11.86)pg/ml,(63.06±12.08)pg/ml;治疗有效组:γδT、IL-17、IL-23分别为(7.19±1.29)%,(53.95±11.97)pg/ml,(37.12±3.89)pg/ml;治疗无效组:(12.87±2.11)%,(62.51±10.11)pg/ml,(58.42±10.08)pg/ml。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IL-17、IL-23水平较正常人高,γδT细胞、IL-17、IL-23参与了ITP的发生发展;ITP患者治疗有效者γδT细胞、IL-17、IL-23水平下降。
作者:杨国雷;张复华;凌奕文;牛国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三联疗法对于Hp阳性D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89例D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药物为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及埃索美拉唑。结果治愈83例,好转5例,未愈1例,81例Hp根除,根除率为91.01%。结论应用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可以有效改善Hp阳性DU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会龙;李改丽;岳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匹多莫得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
作者:马春玉;张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我院开放病区住院患者抗抑郁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来源:长春市心理医院开放病区,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格,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诊断、服用抗抑郁药名称及合并用药情况,内容涉及一般人口学资料,病案资料和用药情况。结果单一使用1种抗抑郁药治疗者206例(72.3%);目前应用以新型抗抑郁药为主;联合2种抗抑郁药物治疗者79例,以米氮平+文拉法辛为多见38例。结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患者单一使用1种抗抑郁药治疗者较多;新型抗抑郁药物应用比例高于传统抗抑郁药;联合2种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米氮平+文拉法辛抗抑郁速度和疗效俱佳。
作者:丁秀君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