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王晓宁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全面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老年高血压患者46例,依照护理模式差异分组。给予23例全面护理,入组实验组;给予余23例常规护理,入组对照组。观察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血压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全面护理效果佳,可有效改善血压,提高满意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组)与60例同期非心脑血管疾病者(对照组),比较两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3个月后预后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对于评估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程度、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志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脑电图检查在成人失神癫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对脑电图检查在成人失神癫痫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84例成人失神癫痫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予以脑电图检查,且对其诊断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15例为正常,非特异性异常16例,53例为痫样放电,总异常率为82.1%;43例临床发作(51.2%);痫样放电所发生的时相为5例清醒期,27例睡眠期,21例清醒合并睡眠期;且睡眠期发生率高于清醒期、清醒合并睡眠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失神癫痫采取脑电图检查,有比较高的异常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成人失神癫痫的检查手段。

    作者:吕红卫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血脂代谢紊乱与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血脂代谢紊乱与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实验组,收治时间为2013年3月~2014年4月,另选择同时期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100及脂蛋白(a)血清含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100及脂蛋白(a)血清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是诱发中青年脑梗死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相应的临床重视。

    作者:刘政;贾纪荣;薛晓慧;徐媛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38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治疗。结果本研究38例患者均随访4~22个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不愈合。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均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李含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采用抗肺结核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对比数据显示,观察组疾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病灶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数据显示,采用抗肺结核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兆勤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7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突发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2例

    目的:研究分析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抢救治疗的2例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观察其抢救的效果。结果例1:1周后复查心肌酶恢复正常。12 d后患者到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示病变轻度狭窄,血运供应尚可。例2: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2~4高耸T波已下降接近正常、偶发室早。4 d后行冠脉造影病变支轻度狭窄,血运供应尚可。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死,可快速开通闭塞的冠脉,促使心肌得到及时再灌注,以利于成功抢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高清良;柳建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7例,A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减量和停药,B组患者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减量和停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血沉和甲状腺激素均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后,A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1.1%,B组为3.7%,B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高于B组的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确切,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指导用药可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小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成人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分析成人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符合标准患者共69例纳入本研究,比较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成人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的功能障碍,对照组的肘关节Mayo评分优良率和平均肘内翻角度优于试验组,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可获得满意肘关节功能。

    作者:野向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0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CysC、尿微量蛋白(MK、α1-MG、β2-MG、TRF)联合检测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尿微量蛋白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佳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胃萎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胃萎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胃萎康胶囊,对照组给予猴头菌片,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病理改变的情况,比较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56.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50%及80%和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萎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较好疗效。

    作者:邱余新;吕琪新;徐鹏;邱悦之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五苓散合小柴胡汤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体会

    目的:探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5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选择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的综合使用,对照组27例患者仅使用缬沙坦胶囊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效果显著。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综合治疗,促使肾功能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冯晓红;饶振馨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治疗37例分析

    目的:研究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内固定治疗旋后一外旋型Ⅳ度损伤患者资料。结果37例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均达到Ⅰ期,骨折的对线和对位均较好,关节平面整齐,下胫骨和腓骨均固定稳妥。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方面,29例为优,7例为良,1例为可。结论对踝关节旋后-外旋型IV 度损伤进行内固定术,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使骨折有效愈合。

    作者:张维林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目的:分析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9例胃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胃炎组(40例)及胃癌组(29例),采用14碳呼气法及染色法对两组患者胃窦幽门前区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患者胃窦幽门前区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采用14碳呼气法及染色法检测结果分别为93.10%、86.21%;胃炎组分别为22.5%、1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窦幽门前区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较高,易引起严重病变,与胃癌具有密切联系。

    作者:周晗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内镜超声诊断胆总管微结石23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内镜超声(EUS)诊断胆总管微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半年收治的胆总管微结石患者23例进行临床研究,患者采用CTP、EUS诊断,观察诊断结果效果。结果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后,均没有出现任何的并发症,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CT 52.2%、EUS 95.6%,EUS的阳性诊断率高于CT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内镜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在安全性上也更具有优势。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运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患者采取传统颈前切口经颈白线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采取锁骨上径路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可达到传统颈前切口的效果,并且可同时处理双侧甲状腺病变,便于观察淋巴结是否转移。

    作者:张丛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2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断研究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中常见的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特点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0~2012年经临床确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22例患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心电等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收集的22例患者中有11例症状体征显著好转(占50%),有8例患者好转(占36.4%),3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占13.6%)。结论该疾病在临床中不具有典型症状,诊断过程繁琐,一定要与病史、心电等有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海男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不同糖代谢状况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bAlc水平与脑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况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脑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正常组(n=20)、异常组(n=65)、糖尿病组(n=35),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分析HbAlc水平、脑动脉病变危险因素、脑动脉病变部位及支数。结果三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吸烟、TG、Hcy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饮酒、冠心病、HbAlc、TC、HDL-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正常组脑血管狭窄以轻度为主,前循环多见,单支受累血管多。糖代谢异常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脑血管狭窄以中、重度为主,前后循环和多支受累为主(P<0.05)。结论不同糖代谢水平影响脑血管病变, HbAlc水平影响脑动脉病变程度、病变部位和病变支数,是影响脑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詹红艳;杨红英;袁莉;牛春华;王丽英;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及影响

    目的: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以及对病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一年入住我院中风后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使用药物、物理因子的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康复结果。结果 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针灸疗法的同时搭配使用运动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康瑾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效果与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宫颈糜烂患者40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20例施行微波治疗,入组对照组;余20例为利普刀治疗,入组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组间相比,研究组sIgA浓度改善明显,阴道流血时间短,宫颈愈合较快,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可行,且疗效显著。

    作者:张超颖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