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目的:探究对老年中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中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20 d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7.5%,另外在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3%,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成效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中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嘉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选前均使用低通量透析器,进入研究阶段后使用15UC或FX60聚砜膜高通量透析器,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范围在200~300 ml/min,透析时间每次4 h,每周2~3次。于研究开始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分别采透析前清晨空腹肘正中静脉血标本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与研究开始前相比,患者h-CRP、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张军芳;戴巧妮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腰椎压缩性骨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早出现疼痛时间、VAS疼痛评分、术后2 d镇痛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压缩性骨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田彦;郑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筛选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腹腔引流管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而临床治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合理地应用腹腔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路新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根据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内容,结合口腔修复学的特点及教学条件,探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发挥口腔修复学在口腔医学中的桥梁作用。
作者:孙绪高;黄小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予以治疗,治疗组给予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术后肺部感染、肠梗阻、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微创性的特点,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且安全性好。
作者:司磊;谢有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如清;王炜维;曾丽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患者中表现为轻度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有11例,占据36.7%,中重度缺血性血管病患者有19例,占据63.3%。经过诊断发现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13例。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中重度缺血性血管病患者产生妄想、幻觉、夜间不寻常活动与过度兴奋的症状要重于轻度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比较多见的是认知功能障碍,且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为常见的,患者执行功能与记忆损害表现比较突出,容易产生抑郁,充分说明额叶皮质下受损是两者共同损害机制。
作者:田宇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内镜超声(EUS)诊断胆总管微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半年收治的胆总管微结石患者23例进行临床研究,患者采用CTP、EUS诊断,观察诊断结果效果。结果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后,均没有出现任何的并发症,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CT 52.2%、EUS 95.6%,EUS的阳性诊断率高于CT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内镜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在安全性上也更具有优势。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7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突发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法通常有三种:人工压迫止血法、止血敷料辅助人工压迫止血、机械压迫法及血管闭合器止血等。为了探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机械压迫止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我们记录了在我院做经股动脉介入术的232例患者,132例用SUPER PRESSURE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体外压迫穿刺点止血(观察组),100例进行人工压迫止血(对照组)。记录止血操作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卧床时间、舒适度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止血操作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减轻了操作者及患者不适感。观察组的局部并发症和迷走神经反射也明显减少。综上所述,经皮股动脉介入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且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和卧床时间,不增加血管并发症。
作者:贺卓;袁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史询问、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查,根据血液、痰、粪、腹水、胸水、咽拭子等细菌培养及药敏,及胸X线片、CT、纤支镜、B超结果分析,诊断是否合并感染,若已感染确定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观察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各种感染50例(33.33%),包括肺部-支气管感染23例(46.00%)、泌尿道感染12例(24.00%)、消化道感染10例(20.00%),皮肤血液及其他部位感染5例(10.00%);具有典型感染症状32例(64.00%);50例患者实施免疫强化治疗26例(52.00%)。50例患者实施病原微生物阳性40例(80.00%)。50例感染经过抗感染等治疗死亡6例(12.00%)。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并实施相应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调查高台县重型精神病的诊治情况,为制定高台县卫生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高台县3乡精神障碍诊治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高台县总人口15.8万,其中重型精神病患者189人,患病率为0.12%;治疗的患者有90例(47.6%),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有99例(52.4%);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间断进行治疗的52例(57.8%),连续治疗的38例(42.2%)。结论高台县重型精神病患者治疗不足,应加强对重型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淑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都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明显,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以及常规直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并行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的35例直肠疾病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同期接收并采用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治疗的另35例直肠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满意度等,均优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直肠疾病的临床效果相比,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李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组)与60例同期非心脑血管疾病者(对照组),比较两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3个月后预后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对于评估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程度、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志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以及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2例,并随机分为开腹组(29例)和腹腔镜组(33例),观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开腹组,同时术中、术后指标均优于开腹组,t=6.87,6.11,5.89,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对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冠;杨海婷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治疗周期30 d,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运动功能评测(PDMS-2粗大运动量表分测验包括反射、姿势、移动及实物操作四项)及肢体活动时肌电电位变化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30 d后,观察组PDMS-2分测验百分位及AEMG值[(8.80±4.70)%、(11.50±4.90)%、(11.80±3.52)%、(12.10±4.68)%及(11.46±2.50)]均优于对照组[(7.60±4.95)%、(10.35±5.43)%、(11.05±3.91)%、(11.15±5.20)%及(9.45±2.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具有积极影响,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段佳丽;高超;张艳敏;尚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针对临床中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临床中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诊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中的60例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其中手术治疗的有40例患者,保守治疗的有20例患者,比较CT影像诊断对于治疗结果的重要作用。结果比较40例手术患者及其CT影像诊断的差异,结果相符的患者有38例,CT影像诊断具有95%的准确率。结论临床中采用CT影像检查方法,对于加深对腹部创伤患者的了解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喜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7例)和心理护理组(37例),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快速缓解,对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刘莉;项娟;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