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红艳;杨红英;袁莉;牛春华;王丽英;陈丽丽
目的: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以及对病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一年入住我院中风后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使用药物、物理因子的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康复结果。结果 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针灸疗法的同时搭配使用运动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康瑾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学好这门课程对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病理生理学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和动力。
作者:高伟;郭军堂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将以上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两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第3 d MMSE评分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减低(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 d、第3 d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可降低POCD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维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比较不同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脏停博患者96例,按照心肺复苏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法,观察组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建立通气时间以及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升高,建立通气时间以及自主心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通气法比较,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复苏成功率。
作者:郑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阴式组)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腔镜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上高于阴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时间短,住院费用较低的优点,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付建华;林秀英;芦小单;方艳秋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5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选择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的综合使用,对照组27例患者仅使用缬沙坦胶囊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效果显著。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综合治疗,促使肾功能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冯晓红;饶振馨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7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突发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以期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为观察组,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9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 d,两组颅内压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良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较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好,可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
作者:许建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以及常规直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并行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的35例直肠疾病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同期接收并采用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治疗的另35例直肠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满意度等,均优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直肠疾病的临床效果相比,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李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促胎儿肺成熟的作用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孕期在终止妊娠前需要使用地塞米松进行促胎儿肺成熟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羊膜腔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每组3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羊水中的SPA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相对于羊膜腔注射组,肌肉注射组注射地塞米松后,高于治疗前,高于羊膜腔注射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血糖持续的水平较长。羊膜腔注射组羊水中表面活性物质的SPA高于肌肉注射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的低血糖,酸中毒以及RDS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影响更小,更容易促进胎儿的肺成熟。
作者:李霞;闫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法莫替丁、磷酸铝凝胶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铝凝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磷酸铝凝胶治疗,能促进溃疡面愈合,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立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探讨无痛人流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门诊部需要人流的患者25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人流术,观察组患者使用无痛人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镇痛效果。结果临床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流手术实施的过程中,降低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不增加阴道出血与手术时间,并且镇痛效果较好。
作者:周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如清;王炜维;曾丽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行初次剖宫产的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疤痕子宫行二次剖宫产的相关风险。方法35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二次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同期1062例非疤痕子宫行初次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产妇临床资料,统计两组产妇的剖宫产原因,比较其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结果疤痕子宫剖宫产率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指征主要为社会因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和产后出血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二次剖宫产风险较非疤痕子宫高,应多方面综合考虑,慎重选择。
作者:金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内固定治疗旋后一外旋型Ⅳ度损伤患者资料。结果37例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均达到Ⅰ期,骨折的对线和对位均较好,关节平面整齐,下胫骨和腓骨均固定稳妥。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方面,29例为优,7例为良,1例为可。结论对踝关节旋后-外旋型IV 度损伤进行内固定术,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使骨折有效愈合。
作者:张维林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与研究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接收的60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婴幼儿采取常规的保健方法进行保健,观察组婴幼儿实施正确的干预式的儿童保健。然后观察两组婴幼儿的各方面发育状况,对其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观察,观察组婴幼儿各方面素质和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的儿童保健有利于婴幼儿早期各方面的发育。
作者:曲华;魏益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血脂代谢紊乱与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实验组,收治时间为2013年3月~2014年4月,另选择同时期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100及脂蛋白(a)血清含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100及脂蛋白(a)血清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是诱发中青年脑梗死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相应的临床重视。
作者:刘政;贾纪荣;薛晓慧;徐媛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止血和血栓涉及临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与临床治疗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要求进行血栓与止血方面检查的标本和项目越来越多,这些检验项目广泛应用于出血、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抗凝药物剂量监测和手术前凝血功能检验等。在血栓与止血项目的检验过程中,许多凝血因子检测可受多种因素干扰,加强实验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患者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作者:刘冰冰;王冬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腰椎压缩性骨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早出现疼痛时间、VAS疼痛评分、术后2 d镇痛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压缩性骨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田彦;郑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龙贵;沈兰芳;杨巧云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