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比较

许建新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摘要: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以期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为观察组,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9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 d,两组颅内压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良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较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好,可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

    目的:针对临床中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临床中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诊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中的60例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其中手术治疗的有40例患者,保守治疗的有20例患者,比较CT影像诊断对于治疗结果的重要作用。结果比较40例手术患者及其CT影像诊断的差异,结果相符的患者有38例,CT影像诊断具有95%的准确率。结论临床中采用CT影像检查方法,对于加深对腹部创伤患者的了解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喜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高血压与低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高血压与低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叶酸水平,比较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为75%,合并低叶酸检出率为67%,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为10%,叶酸<6.8 nmol/L的占6%,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观察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和低叶酸有着负相关的关系,对照组中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常常升高,而叶酸水平逐渐降低。

    作者:赵军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组)与60例同期非心脑血管疾病者(对照组),比较两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3个月后预后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对于评估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程度、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志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颅脑损伤急性期C-反应蛋白与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对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的标准分为三个亚组,轻型组(21例)、中型组(25例)、重型组(22例);对其发病28 d内的CRP含量进行动态监测,以探讨CRP水平与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的CR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重型组持续4周左右降至正常,轻型、中型组持续1周左右降至正常;血清中的CRP增高水平高于脑脊液;CRP增高水平和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颅脑损失急性期的CRP水平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沈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病例3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7例,研究组2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加载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及复发情况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皮损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瘙痒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临床有效率高达100.00%,解决了生殖器疱疹易复发的难题。

    作者:沈旭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阑尾切除术治疗,其中2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24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阑尾炎患者心理护理,有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保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护理效果与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孟宪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胆道闭锁的超声诊断

    目的:总结并分析36例胆道闭锁患儿的超声图像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胆道闭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和记录肝脏及脾脏大小、内部回声,空腹胆囊、餐后胆囊的变化,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存在与否。结果20例患者的左右肝管汇合部可见明显高回声斑块,5例高回声斑块较小。4例胆囊未显示,4例呈条索状,无囊腔,24例胆囊瘪小,胆囊发育及收缩不良,4例胆囊大小、形态正常,但餐后无收缩。全部病例肝脏不同程度增大及肝实质回声粗糙,15例腹腔存在少量积液,22例脾脏增大。结论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胆道闭锁超声诊断的客观指标,胆囊瘪小及收缩不良也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张征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研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资料,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棱形细胞、透明细胞、小痣样细胞以及上皮样细胞和瘤巨细胞等。CMM细胞的排列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包括束状、巢状、梁状、漩涡状、腺泡状等。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S-100蛋白为100%阳性;HMB45呈阳性的患者有46名(92%);Vimentin呈阳性的患者有46名(92%);NSE呈阳性的患者为4名(8%)。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多样性的特点,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诊断时需要进行病理组织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作者:管春鸾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效果与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宫颈糜烂患者40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20例施行微波治疗,入组对照组;余20例为利普刀治疗,入组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组间相比,研究组sIgA浓度改善明显,阴道流血时间短,宫颈愈合较快,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可行,且疗效显著。

    作者:张超颖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醒脑静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治疗中应用醒脑静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2月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醒脑静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用药30 ml,连续用药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21例显效,9例有效,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醒脑静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许祝青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观察。方法5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是(16.53±2.44)min、(19.17±2.36)ml以及(7.21±0.20)h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韩元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兰索拉唑、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止血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8效,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中,采用生长抑素、兰索拉唑加用特利加压素的治疗方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出血状况,缩短出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

    作者:林伟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研究整体护理在行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有效性

    目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整体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本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划分到对照组,将接受整体护理的50例患者划分到观察组,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比对照组患者短,且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柳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老年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老年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

    作者:丁战伟;李志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种植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伴有牙列缺损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种植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伴有牙列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伴有牙列缺损患者21例,均给予种植修复治疗。结果治疗后半年、1年、3年患者PD(探诊深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1年、3年患者GI(牙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治疗后对患牙总体满意度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种植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伴有牙列缺损的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刘敬哲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管理循环法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管理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和2014年在我院接受基础护理的患者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未实施管理循环法基础护理组和实施管理循环法基础护理组,对比两种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实施管理循环法的基础护理合格率高于未实施管理循环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管理循环法应用到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刘立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负压引流技术进行创面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24例患者均在住院22~46天后痊愈出院。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靳妍;王淑珍;胡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结肠镜下急性阑尾炎的诊治

    目的:观察并分析结肠镜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结肠镜进行临床诊治,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4.0%;5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且不存在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中,结肠镜均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新模式下机能实验学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新模式下机能实验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针对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1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效果,获得68.99%的学生支持;81.01%的学生实践内容富有吸引力;而77.21%的学生认为学习收获很大。结论以临床动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能实验学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刘会民;张志国;王桂叶;李超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史询问、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查,根据血液、痰、粪、腹水、胸水、咽拭子等细菌培养及药敏,及胸X线片、CT、纤支镜、B超结果分析,诊断是否合并感染,若已感染确定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观察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各种感染50例(33.33%),包括肺部-支气管感染23例(46.00%)、泌尿道感染12例(24.00%)、消化道感染10例(20.00%),皮肤血液及其他部位感染5例(10.00%);具有典型感染症状32例(64.00%);50例患者实施免疫强化治疗26例(52.00%)。50例患者实施病原微生物阳性40例(80.00%)。50例感染经过抗感染等治疗死亡6例(12.00%)。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并实施相应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