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价值。方法对300例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超过7 d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腹部结合阴超进行检查。比较彩超检查报告和刮宫结果。结果本文300例有268例经超声诊断子宫内存在残留物,后经刮宫均得到证实;268例中有251例经由CDFI检测到不同形状的血流信号,信号多成簇状、线状、点状,诊断符合率93.70%(251/268)。结论以腹部彩超和经阴道彩超联合诊断药物流产后的宫内残留物准确性较高。
作者:强韩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老年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
作者:丁战伟;李志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8例)和综合干预组(31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并比较。结果综合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护,对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作者:许建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围术期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胃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配合研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普通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行围术期普通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对其进行快速康复理念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患者预后有着良好的作用。
作者:阎青;巩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慕课”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在线和共享性等特性,已经成为教育革命的一个新方向。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将慕课应用于医学教育。2014年,我国建立了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国内的中文慕课平台随之相继出现,课程内容主要为基础医学课程。慕课的发展需要坚持政府、企业及高校三位一体,由高校提供课程策划与具体内容设置,企业进行投资运营,政府或教育行政机构进行督导协调。同时,建立慕课联盟,可以更好地提高课程质量。在现阶段的课程中,慕课目前更加适合作为基础教育及继续教育的补充。慕课的内容更新较快,对网络、移动终端等硬件及师资、制作与维护等软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慕课的课程质量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点。在不远的将来,慕课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
作者:霍达;田园;周涛;李挺;梁婧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评估其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3年1~12月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1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8例),对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SS和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S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金花;赵丽莉;陈芳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接受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治疗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132例作为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组,纳入同时期接受光动力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疗效、复发率差异。结果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基因疗法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疗效好,复发率低,同时适用于普通疣体和巨大疣体的治疗。
作者:王晓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以及常规直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并行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的35例直肠疾病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同期接收并采用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治疗的另35例直肠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满意度等,均优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直肠疾病的临床效果相比,经肛门括约肌路径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李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患者中表现为轻度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有11例,占据36.7%,中重度缺血性血管病患者有19例,占据63.3%。经过诊断发现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13例。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中重度缺血性血管病患者产生妄想、幻觉、夜间不寻常活动与过度兴奋的症状要重于轻度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比较多见的是认知功能障碍,且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为常见的,患者执行功能与记忆损害表现比较突出,容易产生抑郁,充分说明额叶皮质下受损是两者共同损害机制。
作者:田宇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7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应用硬膜外麻醉(CEA),观察组应用CSEA,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CSEA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吉同祥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放血疗法结合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确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仅用放血疗法,治疗组放血疗法结合火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的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的有效率81.82%,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血疗法结合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造成的膝局部酸痛、凉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见效快,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皮书高;贺艳刚;邵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观察。方法5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是(16.53±2.44)min、(19.17±2.36)ml以及(7.21±0.20)h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韩元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总结并分析36例胆道闭锁患儿的超声图像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胆道闭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和记录肝脏及脾脏大小、内部回声,空腹胆囊、餐后胆囊的变化,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存在与否。结果20例患者的左右肝管汇合部可见明显高回声斑块,5例高回声斑块较小。4例胆囊未显示,4例呈条索状,无囊腔,24例胆囊瘪小,胆囊发育及收缩不良,4例胆囊大小、形态正常,但餐后无收缩。全部病例肝脏不同程度增大及肝实质回声粗糙,15例腹腔存在少量积液,22例脾脏增大。结论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胆道闭锁超声诊断的客观指标,胆囊瘪小及收缩不良也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张征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和心率失常发生率的联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心电图,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抬高性患者36例(72.0%),心律失常13例(36.1%);非ST段抬高性患者14例(28.0%),心律失常2例(5.6%),ST段抬高性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性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为急性ST段抬高,其心率失常发生率高于非急性ST段抬高患者。
作者:张颖;孙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小儿股静脉斜刺法采血的成功率。方法选取在我科行股静穿刺采血的130例患儿,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股静脉采血;观察组患儿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采血所用时间及局部血肿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能有效增强一次采血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降低患儿痛苦,安全性较高。
作者:康琼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s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MSCT资料,采用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模拟内窥镜(VE)等多种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重建,分析其CT表现。结果在47例病例中,MSCT对于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为100%,均表现为肠腔不同程度扩张、积气积液;显示小肠梗阻28例,结肠梗阻19例,肠梗阻病因包括肠道肿瘤19例,粘连性肠梗阻14例,腹股沟疝5例,肠套叠3例,消化道穿孔2例,外伤性小肠破裂1例,肠扭转2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其中44例梗阻病因术前CT明确诊断,MSCT对于病因诊断率为93.6%。结论 MSCT及三维成像技术对于肠梗阻存在与否,对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以及血供情况诊断准确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利平;盛雪霞;吉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0年获批为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强对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培训质量和住院医师综合素质的关键。本文将结合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践,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体系,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提供依据。
作者:曾伟;李小军;马竟波;郭璇;林继秀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7例,A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减量和停药,B组患者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减量和停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血沉和甲状腺激素均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后,A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1.1%,B组为3.7%,B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高于B组的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确切,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指导用药可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小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与护理应用于盆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科盆腹膜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实施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自评与抑郁自评结果。结果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盆腹膜炎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7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突发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