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高;贺艳刚;邵艳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然后利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和方法改进感染管理工作,并与改进后在2014年1~12月的感染率相比。结果2013年1~12月(改进前)共监测13262人次,发生医院感染568例次,感染率4.28%;2014年1~12月(改进后)共监测13989人次,发生医院感染352例次,感染率2.52%,改进前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544, 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和方法,可有效提升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实现感染率降低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慕课”是一种新兴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采取开放的网络形式,把优秀的教学资源较好的融合起来,对知识点进行优呈现。将“慕课”教学模式应用到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将改善传统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与实践,优化并完善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终实现信息技术优势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孙缦利;李文娟;张文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以期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为观察组,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9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 d,两组颅内压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良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较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好,可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
作者:许建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7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突发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7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应用硬膜外麻醉(CEA),观察组应用CSEA,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CSEA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吉同祥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分析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40例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Osserman临床分型、胸腺瘤组织学特征、手术后复发重症肌无力的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的情况。结果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Osserman临床分型以ⅡB型多,为45.00%(18/40),胸腺瘤病理的组织学分型以B2型多见,为47.50%(19/40)。其中有7.50%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发生肌无力症状复发,有12.50%的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肌无力症状加重,有5.00%的患者死于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危象。结论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疾病病情十分复杂,肿瘤症状容易复发且易转移,危险系数很高,有一定的病危死亡率。
作者:郭素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围术期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胃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配合研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普通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行围术期普通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对其进行快速康复理念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患者预后有着良好的作用。
作者:阎青;巩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针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159例青光眼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实施对症性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的控制和稳定患者的负面情绪,接受并配合手术,避免青光眼患者病情加重,缓解疼痛等不适。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治疗过程,能配合治疗达到佳的治疗护理效果,有效保存视力功能。
作者:赖秋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助产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1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助产过程中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评估其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3年1~12月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1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8例),对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SS和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S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金花;赵丽莉;陈芳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来自2012年11月~2015年4月到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4例直肠癌患者,将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归为对照组32例,将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归为研究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效果显著,可行性强。
作者:刘经雷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及心脏大血管手术自体血液回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择期或急诊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及心脏大血管手术,观察两组各项回收指标。结果非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创伤大,失血少,洗涤1次占比76.9%,主动脉A型夹层、主动脉B型夹层手术创伤大,失血量大,洗涤次数≥3次占比66.6%。回收率A组占比47.2%, B组占比57.6%。结论冠状动脉移植手术使用自体血回收很大的减少输库血机会。心脏大血管手术自体血液回收,回收量越大,回收率越高。
作者:崔立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法通常有三种:人工压迫止血法、止血敷料辅助人工压迫止血、机械压迫法及血管闭合器止血等。为了探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机械压迫止血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我们记录了在我院做经股动脉介入术的232例患者,132例用SUPER PRESSURE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体外压迫穿刺点止血(观察组),100例进行人工压迫止血(对照组)。记录止血操作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卧床时间、舒适度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止血操作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减轻了操作者及患者不适感。观察组的局部并发症和迷走神经反射也明显减少。综上所述,经皮股动脉介入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且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和卧床时间,不增加血管并发症。
作者:贺卓;袁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都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明显,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7月门诊收治的106例慢性腹泻患儿进行分组实验研究,将所有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儿予以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为86.79%,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出现4例呕吐,3例头晕,2例乏力,研究组出现1例头晕,两组总有效率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予以慢性腹泻患儿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儿病情,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张培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法莫替丁、磷酸铝凝胶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铝凝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磷酸铝凝胶治疗,能促进溃疡面愈合,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立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客观评价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与免疫球蛋白定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验组),同期选择30名体检者(对照组),以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与免疫球蛋白定量为检查手段。结果两组入选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等指标定量有差距,且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诊断的总检出率是93.33%,免疫球蛋白定量的总检出率是66.67%(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选择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可提升检查结果敏感性。
作者:魏张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况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脑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正常组(n=20)、异常组(n=65)、糖尿病组(n=35),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分析HbAlc水平、脑动脉病变危险因素、脑动脉病变部位及支数。结果三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吸烟、TG、Hcy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饮酒、冠心病、HbAlc、TC、HDL-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正常组脑血管狭窄以轻度为主,前循环多见,单支受累血管多。糖代谢异常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脑血管狭窄以中、重度为主,前后循环和多支受累为主(P<0.05)。结论不同糖代谢水平影响脑血管病变, HbAlc水平影响脑动脉病变程度、病变部位和病变支数,是影响脑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詹红艳;杨红英;袁莉;牛春华;王丽英;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筛选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腹腔引流管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而临床治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合理地应用腹腔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路新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呼吸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呼吸科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87%,对照组满意率为8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科病房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护理质量高,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纪肖宇;王晓蕾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