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

周龙贵;沈兰芳;杨巧云

关键词:个体化饮食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缓解临床症状,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目的:调查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原体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保留导尿的326例患者,研究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及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女性、合并糖尿病,保留导尿时间长,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保留导尿的时间、控制糖尿病、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疾病的主要措施。

    作者:温顺;叶宏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内镜超声诊断胆总管微结石23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内镜超声(EUS)诊断胆总管微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半年收治的胆总管微结石患者23例进行临床研究,患者采用CTP、EUS诊断,观察诊断结果效果。结果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后,均没有出现任何的并发症,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CT 52.2%、EUS 95.6%,EUS的阳性诊断率高于CT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内镜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在安全性上也更具有优势。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帕金森病(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NMS)及影响评分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与影响评分的因素。方法对84例原发性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患者的NMS发生率以及评分影响因素。结果84例患者中存在任意一种NMS的发生率是95.2%,其中以便秘(79.8%)、尿频尿急(66.7%)和不宁腿综合征(RLS)(57.1%)为常见,而大便失禁(7.1%)等较少;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Y分期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15、0.332和2.465,性别则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NMS广泛存在于PD患者当中,便秘、尿频尿急和RLS的发生率较高。NMS评分受H-Y分期的影响大,改善运动症状或许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MS的发生。

    作者:陆耀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耳后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耳后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23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选择耳后切口入路,另选取同期收治的23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涎瘘、Frey征发生,仅有个别病例发生暂时性面瘫,两组患者在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外观满意度为95.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张力;唐君玲;兰玉燕;孙黎波;周航宇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不同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不同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脏停博患者96例,按照心肺复苏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法,观察组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建立通气时间以及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升高,建立通气时间以及自主心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通气法比较,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复苏成功率。

    作者:郑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腰椎压缩性骨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腰椎压缩性骨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早出现疼痛时间、VAS疼痛评分、术后2 d镇痛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压缩性骨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田彦;郑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接受腹部手术后出现FDGE的48例患者。结果48例患者的胃功能均得到有效恢复,无一例二次手术,无死亡病例,疗效较为理想。结论腹部手术后,较多因素会导致FDGE,对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有效提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焦宇柯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史询问、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查,根据血液、痰、粪、腹水、胸水、咽拭子等细菌培养及药敏,及胸X线片、CT、纤支镜、B超结果分析,诊断是否合并感染,若已感染确定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观察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各种感染50例(33.33%),包括肺部-支气管感染23例(46.00%)、泌尿道感染12例(24.00%)、消化道感染10例(20.00%),皮肤血液及其他部位感染5例(10.00%);具有典型感染症状32例(64.00%);50例患者实施免疫强化治疗26例(52.00%)。50例患者实施病原微生物阳性40例(80.00%)。50例感染经过抗感染等治疗死亡6例(12.00%)。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并实施相应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探讨高职高专《口腔修复学》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内容,结合口腔修复学的特点及教学条件,探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发挥口腔修复学在口腔医学中的桥梁作用。

    作者:孙绪高;黄小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延续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喉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延续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恐惧、悲观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

    作者:张静;田桂平;刘莹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高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验教学环节、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对当前高职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

    作者:常陆林;梁树才;王福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应用InSurE技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时使用InSurE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共4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InSurE技术进行治疗,将治疗前的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作为对照组,将治疗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数据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47例患儿中,35例患儿显效,11例患儿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9%。观察组的氧气分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采用InSurE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吴建永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10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评估其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3年1~12月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1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8例),对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SS和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S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金花;赵丽莉;陈芳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筛选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腹腔引流管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而临床治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合理地应用腹腔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路新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后入院溶栓治疗的AMI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诊的未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而直接入院溶栓治疗的AM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冠脉再通率升高,出院前病死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及时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出院前病死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黄新颖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生成性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生成性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名学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人和实验组102人。在内科学授课中,对对照组施予传统教学方法,对实验组施予生成性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分别对两组学生随机进行随堂测验,课程结束时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期末进行内科学理论考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学生的随堂测验成绩及内科学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问卷中所有问题实验组赞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学教学中,生成性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质量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岑晴;钟润芬;刘鹏;周卓宁;罗焰然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多层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s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MSCT资料,采用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模拟内窥镜(VE)等多种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重建,分析其CT表现。结果在47例病例中,MSCT对于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为100%,均表现为肠腔不同程度扩张、积气积液;显示小肠梗阻28例,结肠梗阻19例,肠梗阻病因包括肠道肿瘤19例,粘连性肠梗阻14例,腹股沟疝5例,肠套叠3例,消化道穿孔2例,外伤性小肠破裂1例,肠扭转2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其中44例梗阻病因术前CT明确诊断,MSCT对于病因诊断率为93.6%。结论 MSCT及三维成像技术对于肠梗阻存在与否,对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以及血供情况诊断准确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利平;盛雪霞;吉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放血疗法结合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3例

    目的:观察放血疗法结合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确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仅用放血疗法,治疗组放血疗法结合火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的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的有效率81.82%,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血疗法结合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造成的膝局部酸痛、凉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见效快,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皮书高;贺艳刚;邵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水胶体敷料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爱肤敷料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胺碘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针输入胺碘酮,观察组给予应用多爱肤敷料预防静脉炎。比较两组的静脉炎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结果静脉炎的发生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同时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多爱肤敷料可预防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

    作者:徐忠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7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突发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