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晴;钟润芬;刘鹏;周卓宁;罗焰然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行初次剖宫产的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疤痕子宫行二次剖宫产的相关风险。方法35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二次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同期1062例非疤痕子宫行初次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产妇临床资料,统计两组产妇的剖宫产原因,比较其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结果疤痕子宫剖宫产率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指征主要为社会因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和产后出血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二次剖宫产风险较非疤痕子宫高,应多方面综合考虑,慎重选择。
作者:金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阎洪臣教授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加以总结。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例确诊的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对其展开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用第7付药后,颈部淋巴结的渗出液得到明显控制;用第9付药后颈部淋巴结无渗出液,且皮肤颜色转为浅淡;用第26付药后,患者有皮肤发痒感,甚怕冷明显黄皮症,红皮症;用药30付后,患者各症状及原有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补中益气汤对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可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徐宝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老年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
作者:丁战伟;李志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调查高台县重型精神病的诊治情况,为制定高台县卫生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高台县3乡精神障碍诊治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高台县总人口15.8万,其中重型精神病患者189人,患病率为0.12%;治疗的患者有90例(47.6%),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有99例(52.4%);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间断进行治疗的52例(57.8%),连续治疗的38例(42.2%)。结论高台县重型精神病患者治疗不足,应加强对重型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淑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随着高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验教学环节、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对当前高职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
作者:常陆林;梁树才;王福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结肠穿孔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医源性结直肠穿孔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孔时间小于24 h的平均住院时间(7.41±2.58)d;超过24 h的住院时间(13.29±4.30) d,住院时间显著延长。结论肠镜治疗是医源性结肠穿孔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进生;黄良祥;李建党;何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究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且接受血糖检验的68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同时给予68例患者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结果快速血糖仪的血糖测量值为(5.81±0.02) mmol/L,常规生化仪的血糖测量值为(5.64±0.03)mmol/L,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具有高效、快捷、经济等特点,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作者:尹保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本设计通过“酶的特性”这一教学实验巧妙地将生物化学中的酶,糖,蛋白质这几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成功的诠释了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而且还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养成了认真观察、分析和思考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研究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的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对理论内容理解的更透彻,对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认识得更深刻。
作者:马翠云;赵丽芳;刘高丽;尹军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临床中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24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有20例患者治愈(占83.3%),4例死亡(占16.7%)。结论很多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都会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合并产生顽固性呃逆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临床治疗中应特别引起重视。
作者:齐树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近年来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中,EEG的特点在于直接反映脑代谢。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表明脑电图对缺血性卒中诊断及病情变化的预判具有较高价值,更符合临床实际。
作者:雷发珍;尚玉才;葛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针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159例青光眼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实施对症性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的控制和稳定患者的负面情绪,接受并配合手术,避免青光眼患者病情加重,缓解疼痛等不适。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治疗过程,能配合治疗达到佳的治疗护理效果,有效保存视力功能。
作者:赖秋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后入院溶栓治疗的AMI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诊的未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而直接入院溶栓治疗的AM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冠脉再通率升高,出院前病死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及时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出院前病死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黄新颖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围术期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胃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配合研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普通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行围术期普通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对其进行快速康复理念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患者预后有着良好的作用。
作者:阎青;巩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的标准分为三个亚组,轻型组(21例)、中型组(25例)、重型组(22例);对其发病28 d内的CRP含量进行动态监测,以探讨CRP水平与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的CRP水平均有明显升高,重型组持续4周左右降至正常,轻型、中型组持续1周左右降至正常;血清中的CRP增高水平高于脑脊液;CRP增高水平和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颅脑损失急性期的CRP水平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沈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都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明显,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在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4例),观察单纯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与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的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24 h室性期前收缩总次数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在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靳京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0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CysC、尿微量蛋白(MK、α1-MG、β2-MG、TRF)联合检测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尿微量蛋白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佳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分析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运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患者采取传统颈前切口经颈白线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采取锁骨上径路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上径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可达到传统颈前切口的效果,并且可同时处理双侧甲状腺病变,便于观察淋巴结是否转移。
作者:张丛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止血和血栓涉及临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与临床治疗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要求进行血栓与止血方面检查的标本和项目越来越多,这些检验项目广泛应用于出血、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抗凝药物剂量监测和手术前凝血功能检验等。在血栓与止血项目的检验过程中,许多凝血因子检测可受多种因素干扰,加强实验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患者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作者:刘冰冰;王冬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小儿股静脉斜刺法采血的成功率。方法选取在我科行股静穿刺采血的130例患儿,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股静脉采血;观察组患儿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采血所用时间及局部血肿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能有效增强一次采血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降低患儿痛苦,安全性较高。
作者:康琼芳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