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萎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邱余新;吕琪新;徐鹏;邱悦之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萎康胶囊,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胃萎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胃萎康胶囊,对照组给予猴头菌片,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病理改变的情况,比较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56.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50%及80%和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萎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较好疗效。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TCF21、Bax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TCF21及凋亡相关基因Bax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广西宾阳县人民医院2013~2015年胸外科切除的NSCLC标本共44例(含癌及癌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检测TCF21、Bax在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SCLC组织中TCF21、Bax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CF21的阳性率为34.09%vs.5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vs.4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中,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高、中、低),TCF21与Bax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53.33%vs.28.57%vs.12.50%,P<0.05)、(80.00%vs.38.10%vs.25.00%,P<0.05)。TCF21、Bax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21.21% vs.72.73%(P>0.05)、36.36%vs.90.91%(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TCF21、Bax阳性率较高。TCF21、Bax在TNM分期I+II期和III期阳性率为44.12%vs.00.00%(P<0.05)、29.41%vs.40.00%(P>0.05)。结论 TCF21在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Bax呈正相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可能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李受南;冼磊;吴正球;张瑜红;雷敬富;卢强昌;阳诺;胡松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基因抗体免疫技术与传统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基因抗体免疫技术与传统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来我院就诊的初诊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冷冻疗法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基因抗体免疫疗法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8.89%高于对照组的72.22%,观察组复发率为5.81%,低于对照组的35.38%(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CD4+百分比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因抗体免疫技术质量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还能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能力,防止二次感染发生,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作者:程先祥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临床有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靠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分成研究组(雌孕激素复合剂和雌激素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雌激素治疗),每组患者39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和平均输血量等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失败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雌孕激素复合剂和雌激素治疗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比较优势明显。

    作者:华金凤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如清;王炜维;曾丽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实践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0年获批为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强对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培训质量和住院医师综合素质的关键。本文将结合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践,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体系,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提供依据。

    作者:曾伟;李小军;马竟波;郭璇;林继秀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循证医学带教法对眼科临床实习生学习质量及考核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循证医学带教法对眼科临床实习生学习质量及考核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来我科进行临床实习的8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习生轮转安排,采用随机数字法按实习轮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原有常规临床带教模式,实验组实行循证医学带教法。在我科室实习结束时进行考核,评估两种方法对眼科实习生学习质量和考核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眼科实习生理论考试、临床技能及病案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带教医师对眼科实习生的满意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带教法与常规带教法相比,能显著提高眼科临床实习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带教医师对他们的满意率,获得更佳的考核效果。

    作者:尚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10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评估其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3年1~12月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1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8例),对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SS和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S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金花;赵丽莉;陈芳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成人肠套叠CT征象分析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不同CT征象,及其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CT诊断成人肠套叠,并经手术证实21例患者的CT征象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中小肠型肠套叠9例,回结肠型4例,结肠型8例。CT直接征象包括:同心圆征7例,肾形征4例,彗星尾征6例,双肠管征4例。后经手术证实均有原发性病变,这些病理改变包括:炎性坏死(6例),脂肪瘤(4例),腺癌(7例),淋巴瘤(2例),肠息肉(2例)。结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陆东;郑小华;刘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关于高台县重型精神病的诊治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高台县重型精神病的诊治情况,为制定高台县卫生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高台县3乡精神障碍诊治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高台县总人口15.8万,其中重型精神病患者189人,患病率为0.12%;治疗的患者有90例(47.6%),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有99例(52.4%);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间断进行治疗的52例(57.8%),连续治疗的38例(42.2%)。结论高台县重型精神病患者治疗不足,应加强对重型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淑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探讨P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培养护生循证护理思维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培养护生循证护理思维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脊柱外科实习的护理专科生4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象采用PBL教学法,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对象采用的传统教学法。结论 P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上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实习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于守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研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资料,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棱形细胞、透明细胞、小痣样细胞以及上皮样细胞和瘤巨细胞等。CMM细胞的排列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包括束状、巢状、梁状、漩涡状、腺泡状等。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S-100蛋白为100%阳性;HMB45呈阳性的患者有46名(92%);Vimentin呈阳性的患者有46名(92%);NSE呈阳性的患者为4名(8%)。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多样性的特点,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诊断时需要进行病理组织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作者:管春鸾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以及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2例,并随机分为开腹组(29例)和腹腔镜组(33例),观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开腹组,同时术中、术后指标均优于开腹组,t=6.87,6.11,5.89,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对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冠;杨海婷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9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盖泽尔发育量表(GESELL)各项指标评分、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以及原始反射异常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各项GESE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在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岭;党晓慧;申改青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7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应用硬膜外麻醉(CEA),观察组应用CSEA,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CSEA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吉同祥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小儿外部性脑积水不同时间、体位变化的CT表现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提高CT对诊断外部性脑积水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经CT检查确诊为外部性脑积水的29例患儿,10例因伴有脊膜膨出行侧卧位扫描,19例在半坐位2 h后先行仰卧位扫描,完成之后立即俯卧,分别于半小时及1 h后行侧俯卧位及俯卧位扫描。结果29例均有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16例伴双侧颞叶蛛网膜下腔增宽,27例半球间隙增宽,18例鞍上池增大,3例侧脑室前角轻度扩大,22例双侧额顶部脑沟增宽增深,19例显示随着体位和时间的改变,外部性脑积水的位置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螺旋CT任意多方向容积重建可清晰显示小儿脑组织大体解剖结构,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成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龙贵;沈兰芳;杨巧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巩固医学高职院校育人成果--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医学高职院校是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摇篮。而医学高职院校发展又面临着实际的困惑: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有用人需求,希望优秀人才前来就业;而另一方面医学高职院校招收的大多是二本线以下的同学,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基层医疗单位所需的合格人才,实现把“人”教育成人的目标。山东医专立足实际,突破传统观念,在教学、管理等环节中坚持以人为本,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创新实践,逐步探索出属于自己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作者:赵浩洲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高血压与低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高血压与低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叶酸水平,比较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为75%,合并低叶酸检出率为67%,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为10%,叶酸<6.8 nmol/L的占6%,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观察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和低叶酸有着负相关的关系,对照组中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常常升高,而叶酸水平逐渐降低。

    作者:赵军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

    目的:针对临床中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临床中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诊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中的60例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其中手术治疗的有40例患者,保守治疗的有20例患者,比较CT影像诊断对于治疗结果的重要作用。结果比较40例手术患者及其CT影像诊断的差异,结果相符的患者有38例,CT影像诊断具有95%的准确率。结论临床中采用CT影像检查方法,对于加深对腹部创伤患者的了解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喜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红蓝光联合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6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每日给予复方维A酸凝胶外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红蓝光交替照射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蓝光联合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痤疮,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韩蕊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