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凤
目的:分析与研究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接收的60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婴幼儿采取常规的保健方法进行保健,观察组婴幼儿实施正确的干预式的儿童保健。然后观察两组婴幼儿的各方面发育状况,对其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观察,观察组婴幼儿各方面素质和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的儿童保健有利于婴幼儿早期各方面的发育。
作者:曲华;魏益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2月17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经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结果17例结节中,分叶10例,毛刺征12例,胸膜凹陷征8例,血管集束征3例,磨玻璃结节2例,7例增强病例,CT值增强幅度为12~43 HU。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小仁;刘霞;蔡顺达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血脂代谢紊乱与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实验组,收治时间为2013年3月~2014年4月,另选择同时期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100及脂蛋白(a)血清含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100及脂蛋白(a)血清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是诱发中青年脑梗死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相应的临床重视。
作者:刘政;贾纪荣;薛晓慧;徐媛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降低血压和血糖,缓解病情。
作者:穆东浩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究对老年中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中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20 d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7.5%,另外在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3%,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成效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中风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嘉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为了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对我校2014级本科临床专业病理学各论实验教学采用病例教学的方法,效果比较好。本文就病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及一些心得体会做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孔秀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但其内容繁多、枯燥乏味,现有教学模式又有其局限性,使得学生对解剖学课程不感兴趣。本文分析了将腹腔镜视频资料引入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探讨构建腹腔镜视频资料与传统解剖学教学相结合的新型解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作者:赵克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的85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2例和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沈灵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患者中表现为轻度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有11例,占据36.7%,中重度缺血性血管病患者有19例,占据63.3%。经过诊断发现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13例。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中重度缺血性血管病患者产生妄想、幻觉、夜间不寻常活动与过度兴奋的症状要重于轻度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比较多见的是认知功能障碍,且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为常见的,患者执行功能与记忆损害表现比较突出,容易产生抑郁,充分说明额叶皮质下受损是两者共同损害机制。
作者:田宇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龙贵;沈兰芳;杨巧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应用麻醉药品的种类、使用数量、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药物利用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连续3年DDDs排序均居首位;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量有所增加。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马世俊;丁玉年;廖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化疗的9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照组45例(FOLFOX4化疗)和观察组45例(复方苦参注射液+FOLFOX4化疗),
作者:赵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基因抗体免疫技术与传统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来我院就诊的初诊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冷冻疗法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基因抗体免疫疗法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8.89%高于对照组的72.22%,观察组复发率为5.81%,低于对照组的35.38%(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CD4+百分比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因抗体免疫技术质量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还能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能力,防止二次感染发生,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作者:程先祥 刊期: 2015年第27期
随着高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验教学环节、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对当前高职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
作者:常陆林;梁树才;王福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58名麻醉本科实习学生分成两组,对照组29名学生采用传统的示教法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29名学生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临床技能培训。两组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参加理论与操作考核,统计分析两组学生成绩,并调查带教老师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及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及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带教老师对实验组学生综合评价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起积极作用,可提高麻醉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期间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
作者:魏霞;张兵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选前均使用低通量透析器,进入研究阶段后使用15UC或FX60聚砜膜高通量透析器,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范围在200~300 ml/min,透析时间每次4 h,每周2~3次。于研究开始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分别采透析前清晨空腹肘正中静脉血标本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与研究开始前相比,患者h-CRP、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张军芳;戴巧妮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筛选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腹腔引流管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而临床治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合理地应用腹腔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路新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生成性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名学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人和实验组102人。在内科学授课中,对对照组施予传统教学方法,对实验组施予生成性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分别对两组学生随机进行随堂测验,课程结束时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期末进行内科学理论考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学生的随堂测验成绩及内科学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问卷中所有问题实验组赞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学教学中,生成性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质量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岑晴;钟润芬;刘鹏;周卓宁;罗焰然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多爱肤敷料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胺碘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针输入胺碘酮,观察组给予应用多爱肤敷料预防静脉炎。比较两组的静脉炎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结果静脉炎的发生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同时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多爱肤敷料可预防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
作者:徐忠琴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在2013年5月~2014年6月接收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术后3个月,63例患者中,治愈53例,好转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95.2%;术后,6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耳漏,并发症发生率为3.1%。结论利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损伤性小,安全性高。
作者:司广宇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