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穆东浩

关键词:缬沙坦, 氨氯地平,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降低血压和血糖,缓解病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股静脉斜刺进针法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儿股静脉斜刺法采血的成功率。方法选取在我科行股静穿刺采血的130例患儿,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股静脉采血;观察组患儿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采血所用时间及局部血肿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能有效增强一次采血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降低患儿痛苦,安全性较高。

    作者:康琼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以及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2例,并随机分为开腹组(29例)和腹腔镜组(33例),观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开腹组,同时术中、术后指标均优于开腹组,t=6.87,6.11,5.89,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对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冠;杨海婷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龙贵;沈兰芳;杨巧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提高高校教师备课效率的有效策略

    备课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本文分析了传统备课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对如何有效备课进行了探讨,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其次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体现“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统一,再者还要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沈国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心理护理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作用

    目的:针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159例青光眼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实施对症性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的控制和稳定患者的负面情绪,接受并配合手术,避免青光眼患者病情加重,缓解疼痛等不适。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治疗过程,能配合治疗达到佳的治疗护理效果,有效保存视力功能。

    作者:赖秋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研究整体护理在行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有效性

    目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整体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本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划分到对照组,将接受整体护理的50例患者划分到观察组,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比对照组患者短,且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柳海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新模式下机能实验学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新模式下机能实验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针对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1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效果,获得68.99%的学生支持;81.01%的学生实践内容富有吸引力;而77.21%的学生认为学习收获很大。结论以临床动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能实验学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刘会民;张志国;王桂叶;李超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心电图改变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和心率失常发生率的联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心电图,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抬高性患者36例(72.0%),心律失常13例(36.1%);非ST段抬高性患者14例(28.0%),心律失常2例(5.6%),ST段抬高性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性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为急性ST段抬高,其心率失常发生率高于非急性ST段抬高患者。

    作者:张颖;孙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急性盆腹膜炎患者心理干预与护理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与护理应用于盆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科盆腹膜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实施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自评与抑郁自评结果。结果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盆腹膜炎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8例)和综合干预组(31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并比较。结果综合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护,对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作者:许建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我院2012~2014年住院药房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应用麻醉药品的种类、使用数量、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药物利用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连续3年DDDs排序均居首位;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量有所增加。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马世俊;丁玉年;廖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3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包括使用分辨率较高的二维超声检查甲状腺以及病灶区的回声和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察甲状腺及病灶区的血流状况。结果超声诊断检测到43例患者都出现了甲状腺回声不均匀的现象,有些患者出现不连续的粗网状或细网状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呈现出甲状腺内部异常的血流状况。结论采用超声诊断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对桥本甲状腺炎诊断的精确度,使医疗诊断有了科学有力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如清;王炜维;曾丽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

    目的:针对临床中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临床中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诊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中的60例腹部创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其中手术治疗的有40例患者,保守治疗的有20例患者,比较CT影像诊断对于治疗结果的重要作用。结果比较40例手术患者及其CT影像诊断的差异,结果相符的患者有38例,CT影像诊断具有95%的准确率。结论临床中采用CT影像检查方法,对于加深对腹部创伤患者的了解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喜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观察。方法5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是(16.53±2.44)min、(19.17±2.36)ml以及(7.21±0.20)h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韩元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心理护理观察

    目的: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7例)和心理护理组(37例),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快速缓解,对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刘莉;项娟;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人营养不良分析及干预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方法针对目前老年人的营养不良的现象,分析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研究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相关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营养不良原因的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老年人营养不良一般是由较为复杂的因素综合导致而成,加强对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应受到社会的重视。

    作者:李振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及影响

    目的: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以及对病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一年入住我院中风后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使用药物、物理因子的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康复结果。结果 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针灸疗法的同时搭配使用运动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康瑾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康复护理改善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改善高龄(年龄≥60岁)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基础护理,康复组增加康复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评价改善肢体功能的效果。结果康复组康复后ADL评分(75.73±6.88)分高于普通组(60.38±6.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康复后总有效率84.44%高于普通组63.64%,χ2=5.0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3, 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高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致残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绍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焦虑症的生化病理机制探讨

    面对疾病,很多患者都会有一定的心理或者是生理状况,在临床上将这种心情称为焦虑情绪,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在临床上的一般表现为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一系列心理状况。并且呈现运动不安、肌肉紧张以及自主神经絮乱等多种症状。就目前来看,焦虑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在生化病理机制方面,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功能絮乱假说与神经递质假说。本文主要分析了焦虑症的病理机制,通过文献分析,对其病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苑杰;许冬稳;曹洋洋;明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