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肺炎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分析

张纪伟

关键词:新生儿, 肺炎, 盐酸氨溴索,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将其对等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应用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7%,观察组为9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优于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安全性较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挫裂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挫裂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脑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挫裂伤患者60例,将60例病例分别按照性别、年龄、损伤程度、血糖、血压、体温、手术治疗、鼻饲情况分为两组,分别统计每组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的例数,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本组60例急性脑挫裂伤患者中共并发应激性溃疡16例,发生率为26.7%;其中发生应激性溃疡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与患者的脑损伤程度、体温、血糖、血压、鼻饲、手术治疗相关,P<0.05。结论高血糖、低血压、损伤程度较重、发热、接受手术治疗、采用鼻饲均是引发急性脑挫裂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应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发生率,对促进急性脑挫裂伤患者尽早康复和提高其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人员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1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31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满意度为80.6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而且24 h内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经过综合的优质护理后,可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出血量,有助于产妇产后的身体恢复,提高满意度。

    作者:蔡亚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五苓散合小柴胡汤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体会

    目的:探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5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选择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的综合使用,对照组27例患者仅使用缬沙坦胶囊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效果显著。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综合治疗,促使肾功能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冯晓红;饶振馨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病理学实验教学工作单的设计思路

    病理学是介于基础与临床的一门桥梁学科,工作单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与临床接轨。其灵活性、可操作性以及直观性可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精心设计的工作单可以开发创新思维。设计工作单时,针对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亲自编写工作单内容或临床材料,学生在完成工作单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并逐步建立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刘恩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肺癌培美曲塞化疗

    目的:分析肺癌培美曲塞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一年收治的36例肺癌患者进行化疗研究,36例患者均采用培美曲塞进行化疗,观察化疗的效果。结果培美曲塞化疗治疗期间,Ⅰ、Ⅱ度不良反应常见为白细胞减少以及疲乏,而腹泻、黏膜炎不良反应较为少见,而在Ⅲ、Ⅳ度中,只有2例患者出现皮疹不良反应,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培美曲塞毒副作用相对较低,患者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史询问、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查,根据血液、痰、粪、腹水、胸水、咽拭子等细菌培养及药敏,及胸X线片、CT、纤支镜、B超结果分析,诊断是否合并感染,若已感染确定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观察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各种感染50例(33.33%),包括肺部-支气管感染23例(46.00%)、泌尿道感染12例(24.00%)、消化道感染10例(20.00%),皮肤血液及其他部位感染5例(10.00%);具有典型感染症状32例(64.00%);50例患者实施免疫强化治疗26例(52.00%)。50例患者实施病原微生物阳性40例(80.00%)。50例感染经过抗感染等治疗死亡6例(12.00%)。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并实施相应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巩固医学高职院校育人成果--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医学高职院校是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摇篮。而医学高职院校发展又面临着实际的困惑: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有用人需求,希望优秀人才前来就业;而另一方面医学高职院校招收的大多是二本线以下的同学,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基层医疗单位所需的合格人才,实现把“人”教育成人的目标。山东医专立足实际,突破传统观念,在教学、管理等环节中坚持以人为本,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创新实践,逐步探索出属于自己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作者:赵浩洲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胃萎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胃萎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胃萎康胶囊,对照组给予猴头菌片,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病理改变的情况,比较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56.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50%及80%和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萎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较好疗效。

    作者:邱余新;吕琪新;徐鹏;邱悦之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结肠镜下急性阑尾炎的诊治

    目的:观察并分析结肠镜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结肠镜进行临床诊治,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4.0%;5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且不存在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中,结肠镜均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病疗效及并发症预防分析

    目的:研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骨性关节病患者40例(42膝),均使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并在手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预防并发症;手术后进行早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结果在手术后的15~55个月,40例骨性关节病患者均接受随访,并按照HS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其中优31膝,良7膝,可2膝。结论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苏镝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比较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与普通神经内科病房模式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与普通神经内科病房模式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普通神经内科病房模式,观察组实施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有应用价值,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作者:马战友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7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应用硬膜外麻醉(CEA),观察组应用CSEA,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CSEA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吉同祥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与母儿预后的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清瘦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与母婴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42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规范治疗的30例为治疗组,未治疗的12例作为未治疗组,随机抽取正常健康孕妇32例为正常对照组,在孕24~28周、孕38~40周分娩前、分娩后(脐动脉血)分别检测血清瘦素(ELISA法)和血糖,同时统计母婴并发症、婴儿出生体重、产后母体2型糖尿病患病率,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未进行治疗干预前,GDM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血糖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DM治疗组在治疗后明显下降,分娩前血清瘦素和血糖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仿,但是GDM未治疗组血清瘦素和血糖高于其他两组(P<0.05);分娩后各组脐动脉血瘦素无明显差异,但是脐动脉血瘦素与婴儿出生体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GDM治疗组母婴并发症和产后糖尿病患病率低于GDM未治疗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瘦素显著升高,瘦素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母婴并发症以及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建议临床监测GDM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及时准确评估预后。

    作者:鹿卿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高血压与低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高血压与低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叶酸水平,比较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为75%,合并低叶酸检出率为67%,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为10%,叶酸<6.8 nmol/L的占6%,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观察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和低叶酸有着负相关的关系,对照组中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常常升高,而叶酸水平逐渐降低。

    作者:赵军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高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验教学环节、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对当前高职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

    作者:常陆林;梁树才;王福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侧卧位与平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侧卧位与平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侧卧位组和平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转子顶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转子顶端切口长度短于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行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较平卧位行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明显优势。

    作者:孙秀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小儿腹股沟斜疝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小儿腹股沟斜疝运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切口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复发率均较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VAS评分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复发率低等特点,能够明显改善患儿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人营养不良分析及干预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方法针对目前老年人的营养不良的现象,分析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研究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相关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营养不良原因的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老年人营养不良一般是由较为复杂的因素综合导致而成,加强对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应受到社会的重视。

    作者:李振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与研究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接收的60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婴幼儿采取常规的保健方法进行保健,观察组婴幼儿实施正确的干预式的儿童保健。然后观察两组婴幼儿的各方面发育状况,对其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观察,观察组婴幼儿各方面素质和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的儿童保健有利于婴幼儿早期各方面的发育。

    作者:曲华;魏益民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2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断研究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中常见的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特点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0~2012年经临床确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22例患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心电等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收集的22例患者中有11例症状体征显著好转(占50%),有8例患者好转(占36.4%),3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占13.6%)。结论该疾病在临床中不具有典型症状,诊断过程繁琐,一定要与病史、心电等有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海男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