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战友
目的: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临床中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24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有20例患者治愈(占83.3%),4例死亡(占16.7%)。结论很多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都会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合并产生顽固性呃逆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临床治疗中应特别引起重视。
作者:齐树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治疗周期30 d,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运动功能评测(PDMS-2粗大运动量表分测验包括反射、姿势、移动及实物操作四项)及肢体活动时肌电电位变化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30 d后,观察组PDMS-2分测验百分位及AEMG值[(8.80±4.70)%、(11.50±4.90)%、(11.80±3.52)%、(12.10±4.68)%及(11.46±2.50)]均优于对照组[(7.60±4.95)%、(10.35±5.43)%、(11.05±3.91)%、(11.15±5.20)%及(9.45±2.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具有积极影响,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段佳丽;高超;张艳敏;尚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面对疾病,很多患者都会有一定的心理或者是生理状况,在临床上将这种心情称为焦虑情绪,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在临床上的一般表现为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一系列心理状况。并且呈现运动不安、肌肉紧张以及自主神经絮乱等多种症状。就目前来看,焦虑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在生化病理机制方面,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功能絮乱假说与神经递质假说。本文主要分析了焦虑症的病理机制,通过文献分析,对其病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苑杰;许冬稳;曹洋洋;明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来自2012年11月~2015年4月到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4例直肠癌患者,将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归为对照组32例,将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归为研究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效果显著,可行性强。
作者:刘经雷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5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选择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的综合使用,对照组27例患者仅使用缬沙坦胶囊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效果显著。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以及缬沙坦胶囊综合治疗,促使肾功能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冯晓红;饶振馨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兰索拉唑、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止血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8效,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中,采用生长抑素、兰索拉唑加用特利加压素的治疗方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出血状况,缩短出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
作者:林伟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结肠镜在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结肠镜进行临床诊治,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4.0%;5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且不存在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中,结肠镜均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以及对病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一年入住我院中风后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使用药物、物理因子的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康复结果。结果 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针灸疗法的同时搭配使用运动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康瑾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负压引流技术进行创面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24例患者均在住院22~46天后痊愈出院。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靳妍;王淑珍;胡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院的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血肿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志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控制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给予常规循环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接受6个月内的定期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和天数、死亡率和自我护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再住院次数和总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的发展,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王新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索分析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证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320例喉源性咳嗽证候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风邪犯肺组、脾虚痰浊组、阴虚火旺组及卫表不固,禀质过敏组,平均每组80例患者,四组患者均采用中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在治疗后,风邪犯肺组患者与卫表不固,禀质过敏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25%、91.25%,而脾虚痰浊组和阴虚火旺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为别66.25%、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2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6.88%,无效率为23.13%。结论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证候的患者,对风邪犯肺组患者与卫表不固,禀质过敏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对于脾虚痰浊组和阴虚火旺组治疗效果相对差些,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发病的原因进行探索,进而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脑电图检查在成人失神癫痫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84例成人失神癫痫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予以脑电图检查,且对其诊断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15例为正常,非特异性异常16例,53例为痫样放电,总异常率为82.1%;43例临床发作(51.2%);痫样放电所发生的时相为5例清醒期,27例睡眠期,21例清醒合并睡眠期;且睡眠期发生率高于清醒期、清醒合并睡眠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失神癫痫采取脑电图检查,有比较高的异常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成人失神癫痫的检查手段。
作者:吕红卫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以期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为观察组,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9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 d,两组颅内压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良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较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好,可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
作者:许建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心理特征。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患者中表现为轻度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有11例,占据36.7%,中重度缺血性血管病患者有19例,占据63.3%。经过诊断发现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13例。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中重度缺血性血管病患者产生妄想、幻觉、夜间不寻常活动与过度兴奋的症状要重于轻度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比较多见的是认知功能障碍,且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为常见的,患者执行功能与记忆损害表现比较突出,容易产生抑郁,充分说明额叶皮质下受损是两者共同损害机制。
作者:田宇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7例)和心理护理组(37例),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快速缓解,对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刘莉;项娟;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38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治疗。结果本研究38例患者均随访4~22个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不愈合。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均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作者:李含 刊期: 2015年第27期
本设计通过“酶的特性”这一教学实验巧妙地将生物化学中的酶,糖,蛋白质这几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成功的诠释了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而且还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养成了认真观察、分析和思考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研究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的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对理论内容理解的更透彻,对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认识得更深刻。
作者:马翠云;赵丽芳;刘高丽;尹军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老年脑血管患者施尼莫地平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老年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一般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7.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尼莫地平治疗可帮助患者减轻脑血管的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关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降低血压和血糖,缓解病情。
作者:穆东浩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