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联合用于临床的风险及规避措施

李治军

关键词:中药, 西药, 联合, 风险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联合使用中西药中存在的风险及规避对策。方法87例中西药联合不良反应事件,抽取发生不良反应的处方及患者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总结临床联合使用中西药的风险及规避措施。结果中西药联合使用中以中药注射液联合西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剂型联合使用;小儿和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医院可实施全面监察系统,重点监测发病率较高的合并用药,纠正不合理联用中西药,以规避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近红外光谱法建立逍遥丸快速检测模型的研究

    目的:应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建立本地企业逍遥丸一致性检验模型。方法以厂家留样和其他厂家的样品为研究样本,通过采集样本光谱,考察各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选择佳条件建立模型。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操作简单、快速有效,检测结果可靠,适用于药品检测车对特定厂家指定品种的快速筛查。

    作者:权勤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加新生儿黄疸预防的综合护理干预相结合。比较新生儿黄疸指数、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的新生儿初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程度。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房林;李艳萍;王春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51例腹部脏器损伤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腹部脏器损伤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以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患者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评价超声诊断在腹部脏器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88.24%。其中:肝破裂诊断符合率为100.00%。脾破裂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膀胱破裂和胃肠道破裂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0%和85.71%。肾破裂和胰腺破裂的诊断符合率低,分别为75.00%和66.67%。各脏器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42, P<0.01)。结论超声诊断在腹部脏器损伤中具有较强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适用于急救状况,是临床急救值得推广运用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严格执行留样管理制度以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有效

    严格执行留样管理制度,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有效。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按本所检品留样制度、样品处置与管理程序,对检品按程序进行接收、流转、检验、贮存,留样销毁过程的管理,保证检验报告准确有效。

    作者:王卓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万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目的:旨在观察万珂对炎症反应、自由基、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研究其是否有脑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万珂组各15只,三组大鼠在体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珂组给予万珂0.2 mg/kg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仅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测NF-κB p65、IL-1β,化学比色法测MDA、SOD, TTC染色测梗死体积。结果假手术组偶见NF-κB p65、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MDA、SOD无明显增高,无脑梗死病灶。万珂组与生理盐水组均可见大量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MDA、SOD均明显增高,均有脑梗死病灶,但万珂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万珂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减少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薛晶;李丽;李淞;戈亚平;牛晓立;付铁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缺血性结肠炎肠镜检查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患者,尤其伴有糖尿病、缺铁性贫血以及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中老年人(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缺铁性贫血及糖尿病等疾病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便血者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可能,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此外,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有诱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麻醉处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麻醉处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麻醉处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5例,其中化脓性胆管炎10例,肠梗阻10例,胃穿孔5例,为这些患者提供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静脉麻醉法,主要以依托咪酯或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等全身麻醉。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动脉血氧分压,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行血气分析、严重低血压行有创血压监测。手术过程中,按照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与血压进行输液;为了增加血容量使用平衡盐溶液,输入适当的胶体液。帮助患者及时纠正体内酸碱度和电解质平衡。按照患者的休克程度为其提供血管活性药物与强心药物,以便帮助患者维持血压与循环灌注。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都顺利完成手术。对比麻醉处理前后25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成后,有17例清醒后拔管;8例送入监护病房,其中有1例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1例出现急性肺水肿。结论使用麻醉处理感染性休克患者时,重点是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的选用,手术管理、防止患者脏器受损、维持患者各脏器功能与内环境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俊刚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阑尾穿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阑尾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1例),开腹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比开腹组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腹组更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1),开腹组为45.2%(14/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穿孔,能有效降低腹腔残余感染、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治疗阑尾穿孔的理想术式。

    作者:邵志伟;黄其根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蓬勃发展,医疗事业也取得了飞跃的进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而医疗机构在现代社会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医院相关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就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探讨这一话题研究和探索了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自制水囊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急救应用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如能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绝大多数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徐正芳;潘蓉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无偿献血者HIV检测与确证分析研究

    经血液传播是艾滋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防止HIV经血液途径传播是采供血机构面临的艰巨任务,为降低输血风险,我国从1995年开始要求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进行抗-HIV检测。作者对2009~2013年德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检测与确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指导在无偿献血招募、健康查体、血液检测以及血源管理等方面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作者:时俊霞;高凯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疼痛的机制尚不明确。经实践显示,前列腺素(PGI2)、前列腺素E2(PGE2)、甾体激素、血管加压素以及β-内啡肽等都和Ems的疼痛有关。文章将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机制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作者:仲乐年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一期结肠癌根治切除吻合口近端造口术处理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一期结肠癌根治性切除吻合口近端造口术在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75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处理过程,分析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盆腔感染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75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2例,心功能衰竭1例,所有患者术后造瘘口还纳成功,平均住院12.5 d。结论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的患者行一期根治性切除吻合口近端造口术降低了单纯一期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郑新闻;毛天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体会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临床效果。方法336例寻常疣患者,采用针灸法进行治疗,并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3周的针灸治疗后,253例患者疣体开始干燥、固缩或跖疣患者感觉走路时疼痛消失,12例患者疣体全部脱落,有效率为78.9%。10次以上针灸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晕针、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寻常疣,效果满意,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云和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进展

    痔疮是常见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痔疮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临床上采用不同种类的手术针对性治疗,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同时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外用药物应用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药熏洗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疗效性较好,本文对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辨证和针对性治疗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

    作者:孙亚玲;李晓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非冠心病女性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样本的临床基本情况,总结冠心病潜在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吸烟史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糖尿病与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吸烟习惯均为绝经期前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马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尿路结石患者尿白细胞酯酶对尿细菌培养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估尿白细胞酯酶对尿路结石患者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308例尿路结石患者及127例非尿路结石可疑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尿液标本均为无菌采集中段尿,进行尿细菌培养、白细胞酯酶干化学法检测。比较两样本间白细胞酯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白细胞酯酶诊断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29.5%,阳性预测值为19.8%,阴性预测值为93.8%;诊断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32.3%,阳性预测值为59.2%,阴性预测值为83.3%。白细胞酯酶诊断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特异性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P=0.000);阴性预测值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与非尿路结石患者比较,尿白细胞酯酶对诊断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阳性预测值明显降低。

    作者:周凯;许恩赐;李梦强;杨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可塑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可塑重建钢板在锁骨中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实验组采用可塑重建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71.9±12.6)min,与对照组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20.6±5.2)ml、住院时间(2.6±0.4)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塑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远端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欣欣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65例老年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降低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死亡率。方法6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检查并记录其基本情况、心衰类型及病因,对65例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情况及结果进行全程回顾及分析。结果常见的为左心脏心力衰竭,多源于冠心病,而感染与心律失常为常见的诱因;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65例患者中18例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1.54%。结论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并且年龄越大症状越不典型,预后变差,须因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中认真对待。

    作者:孙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在牙髓治疗中血压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在牙髓炎治疗中血压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因牙髓炎就诊的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认知疗法结合根管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根管治疗),每组25例。两组的临床疗效通过血压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评量表(SA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后血压值的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t=13.4;DBP:t=14.6;P<0.01);而实验组血压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t=1.6;DBP:t=1.3;P>0.05)。两组治疗前后SAS、SDS 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5.77;P<0.01),而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1.03;P>0.05)。结论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在牙髓炎治疗中具有稳定血压及改善负性情绪的作用。

    作者:苗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