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荣;田婕;刘新侠
目的:分析临床联合使用中西药中存在的风险及规避对策。方法87例中西药联合不良反应事件,抽取发生不良反应的处方及患者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总结临床联合使用中西药的风险及规避措施。结果中西药联合使用中以中药注射液联合西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剂型联合使用;小儿和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医院可实施全面监察系统,重点监测发病率较高的合并用药,纠正不合理联用中西药,以规避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作者:李治军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方法对9例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失败原因。结果总结失败原因有:①随意扩大手术适应证。②骨折复位后存在小的骨缺损或骨折间隙较大。③术中骨膜剥离较多。④内固定不牢靠。⑤术后早期负重活动。⑥再次遭受暴力。结论只要能很好的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化操作,合理选择内固定材料,加强宣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就可以有效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发生。
作者:何雅鸿;胡波;刘奇锋;侯军其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了解其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04例,比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等方面,进而进行着重性质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增加其可信度与真实度。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观察组患者同时加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行加大性质的胞磷胆碱钠治疗。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MSE评分、差异性方面,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劣于治疗组;而在历经14 d和21 d的治疗后血肿量观察实验方面,对照组均明显小于实验组。脑出血患者的精神状态、简易检查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等项目测评在采用了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进行治疗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不良反应也得到了相应的减少。结论应用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可使得患者大脑功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可显著促进血肿的吸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拥有用药安全、极少不良反应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脑出血治疗药物,并确认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祖井永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再次住院相关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再次住院临床资料及相关原因。结果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是其复发率增高较重要的因素之一。结论针对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再住院原因,采用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增强医患沟通,坚持长期维持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超;张彦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是近年来对自然流产研究的重点,生殖免疫学观点认为免疫因素是导致自然流产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显示, Treg细胞在母胎免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Treg细胞数量的变化有关。
作者:杨青;王绍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喉疣状癌是耳鼻喉科的罕见疾病之一,占喉恶性肿瘤的1%~3%,其病变生长缓慢,预后较好,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例喉疣状癌的临床资料,旨在为喉疣状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张晓岚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临床效果。方法336例寻常疣患者,采用针灸法进行治疗,并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3周的针灸治疗后,253例患者疣体开始干燥、固缩或跖疣患者感觉走路时疼痛消失,12例患者疣体全部脱落,有效率为78.9%。10次以上针灸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晕针、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寻常疣,效果满意,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云和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利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并将同期采用常规血栓通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50例,显效4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淑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要点。方法对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对治疗方案中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滴注速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护,为医师和护士提供药学意见与建议,并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结果治疗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且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为临床医师提供药学相关知识与建议,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提高了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能力。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转子间骨折情况分别采用PFNA固定(PFNA组)及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均按要求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髓内固定PFN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6%(PFNA组),13.9%(关节置换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后者在随访期间并发症是明显少于前者的。
作者:贺毅;王宇光;卢正楷;沙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高动力疗法在经眉弓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60例经眉弓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行高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仅有2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血管痉挛,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56例患者可以生活自理,占93.33%,其余4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占6.67%,无死亡病例。结论将高动力疗法应用于经眉弓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因脑血管痉挛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而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而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样重要。
作者:何兴荣;田婕;刘新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对收集的典型注射用药的用药错误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筛选出的典型注射用药错误报告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典型报告共有22份,涉及12种药物;护士报告16例,所占比例高,占72.7%;中药注射剂相关报告多,占31.8%。结论注射用药错误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减少或避免药物的用药错误。
作者:赵珑;陈宜锋;黄献川;黄小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影响。方法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采用米非司酮6.25 mg,1次/晚;对照组63例,采用米非司酮12.5 mg,1次/晚,两组共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HGF。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 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痛经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t=6.9216,6.0614, 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18,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和HG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t=5.9248,4.9928, P<0.01;t=3.0616,3.1734,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H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18,0.2926, 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有1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观察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72, 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和HGF的表达,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铁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旨在观察万珂对炎症反应、自由基、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研究其是否有脑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万珂组各15只,三组大鼠在体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珂组给予万珂0.2 mg/kg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仅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测NF-κB p65、IL-1β,化学比色法测MDA、SOD, TTC染色测梗死体积。结果假手术组偶见NF-κB p65、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MDA、SOD无明显增高,无脑梗死病灶。万珂组与生理盐水组均可见大量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MDA、SOD均明显增高,均有脑梗死病灶,但万珂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万珂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减少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薛晶;李丽;李淞;戈亚平;牛晓立;付铁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疗法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支持疗法。结果本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急躁等不良情绪均得到消除及缓解,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控制效果满意。结论心理支持疗法对糖尿病的控制和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为了了解红霉素以及克林霉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中的不同耐药表型,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在进行耐药性的分析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是作者的首选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以及红霉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和判读,采用D-试验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表型,并采用酶链反应法对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在选取的340株葡萄菌属中,172株(50.59%)对红霉素以及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在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中,89株(26.18%)对于克林霉素表示敏感,但菌株的D-试验为阳性;在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中,有46株(13.53%)对于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为阴性。在所选出的对红霉素耐药,但对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菌属中,了解到了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在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CNS)中的比例分别为57.02%、39.65%、68.79%和64.25%,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各种均显示为阴性。结论在这组实验中,得出的是耐红霉素葡萄菌属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几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耐药性的判断有利于医生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合理的使用药物,减少耐药类型的增加,使治疗效果达到佳,做好防护,减少院内的菌株感染。
作者:路永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减少和规范退药。方法对门诊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应对策略。结果退药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处方错误、患者拒用、不良反应,共110人次,占全部退药的61.7%。结论退药现象不可避免,应针对原因,完善制度,减少和规范退药。
作者:陈峰恩;杨萍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浅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与年龄、有无饮酒史、HbeAg阳性、Hbe-Ab阳性、PTA、TBI、Tch及并发症情况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Alb、A/G及出现肺部感染、原发性腹膜炎无显著相关。结论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应及时检测,为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管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疼痛的机制尚不明确。经实践显示,前列腺素(PGI2)、前列腺素E2(PGE2)、甾体激素、血管加压素以及β-内啡肽等都和Ems的疼痛有关。文章将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机制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作者:仲乐年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检验科静脉采血室消毒及感染监测,以防止或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方法本院感染科制定了一套消毒制度及消毒后的监测,并于消毒前和消毒后分别进行细菌病源学监测。结果消毒前有病源菌生长,消毒后均无菌生长。结论实施严格有效的消毒措施可有效防止或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质量。
作者:牛威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