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红;黄志
进几年来,随着疾病分类的演变历史,反映出人们的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在深化.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多因素对发病的重要性.在对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做回顾性调查发现,在其发病前有较高的行为应激发生率,尤其是手术患者,往往产生恐惧心理,这就是需要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做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作者:金燕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卒中的原发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1].病情进展一般发生在发病后6 h~1周,临床上有26%~43%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从而导致死亡,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目前,有不少文献报道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及病因,认为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因较多,与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扩展、侧支循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血液的高凝状态及精神因素等有关.
作者:李宏宇;王善东;陈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ELISA检测时常出现的弱阳性结果是每个免疫实验室经常遇到的问题,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席晶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做好穿刺引流管制,预防各种并发症,并进行康复指导.结果 术后存活40例(86.96%),自动出院2例(4.35%),死亡4例(8.71%).对存活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完全恢复自理15例(37.50%),部分生活可自理23例(57.50%),卧床但意识清楚2例(10.00%).结论 通过精心的术后护理,对于提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突发右下肢无力,不能行走2 d入院.无其他不适.患者近期无服药、运动、外伤史.入院时查体阳性体征:右下肢肌力V-,右下肢有压痛.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1].
作者:刘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减少接受CT检查的儿童受照剂量.方法 运用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和防护的优化原则在儿童CT检查中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通过严格掌握儿童CT检查适应症及减小射野,对非受检部位进行屏蔽,可显著降低受照剂量.结论 儿童对X射线照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更多的潜能在危害,必须加强在CT检查中对儿童的辐射防护.
作者:刘爱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锌元素与佝偻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222例佝偻病患儿检测血锌含量,并与同龄正常儿童对照.结果 患儿组血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结论 佝偻病患儿体内缺锌干扰了正常骨组织代谢,在佝偻病的防治中加用适量锌剂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毅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胸腔穿刺术是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排气,减轻压迫症状或胸腔内注药等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在临床实践的逐渐探索中胸腔穿刺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改良后胸腔穿刺技术在实用性、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胸腔穿刺改良技术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淑玲;孙湛博;舒军;何彩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检测孕妇产前IgG抗A/B 抗体效价,探讨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方法 对317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产前抗A/B IgG抗体效价测定,并对IgG类抗A/B效价≥1:64的孕妇给予临床干预,观察产后婴儿是否发生溶血,溶血出现的时间及程度;同时随机选择317例夫妻血型不合,产前未做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产妇,调查其婴儿是否发生溶血,溶血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结果 ①试验组,新生儿溶血发生13例(4.10%),其中24 h内发生者1例,48 h发生者3例,72 h发生者3例,>72 h发生者6例;对照组,新生儿溶血发生49例(15.46%),其中24 h内发生者14例,48 h发生者17例,72 h发生者15例,>72 h发生者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新生儿黄疸平均出现时间(53.39±26.95)h;试验组(77.54±29.64)h,试验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晚;③对照组黄疸程度较试验组严重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产前ABO血清IgG抗A/B 抗体效价测定可作为判断胎儿出生后是否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指标.对降低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志效;田淑娟;黄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07年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研究抗菌药物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用药频度(DDDs)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趋势;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频度前10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包括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酶抑剂、碳青霉烯类等;2年分离革兰阴性菌占57.70%,肠杆菌科病原菌的产ESBLs酶的分离率平均为31.18%.结论 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键.
作者:吉佩忠;徐彦贵;蒋萍;李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产后会阴切口感染56例.结果 1 d见效者37例,占66.07%;2 d见效者13例,占23.21%;3 d见效者4例,占7.14%;5 d见效者1例,占1.79%;1例8 d见效,占1.79%.结论 采用二妙散加大青叶,水煎外用,患者多可自行操作,且药价低廉,药源广泛,疗效满意.
作者:倪姝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常频通气应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到2009年11月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与常频通气对照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所有例患儿治疗后6 hPaO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PaCO2治疗6 h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常规通气治疗难以比拟的优越性,非常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的监测和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本院9年间出生缺陷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娩总数为3336例,分娩畸形儿51例.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5.28‰.可从其产母的生活、工作等因素中找到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开展可为出生缺陷的筛查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出生缺陷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并应采用B超、生化等手段早期筛查畸形儿,早期处理.
作者:王素媚;易寅华;付小国;屈洁霞;欧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值较干预前降低,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组间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状态,有利于手术治疗的配合.
作者:黄春桃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就诊时约有60%~70%的结直肠癌患者可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共12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肺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护理对策.方法 对5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实施放疗50~60 Gy,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及Dmean和放射性肺炎相关.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发热护理、用药护理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及化疗和放射性肺炎相关,P值分别为0.013和0.009,多因素分析仅显示V5和放射性肺炎相关.经整体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症状,80%患者顺利地完成了放疗计划.结论 加强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放射性肺炎,使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计划.
作者:卢惠珍;李而周;吴小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沙溪镇1998~2007年8例死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中山市沙溪镇10 a内活产总数16502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54.54/10万,流动人口死亡率占75.62/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与文化程度、计划生育、接生法、怀孕次数、分娩次数和产前检查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是杜绝非法接生,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莫蕊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对托吡酯在全身发作性癫痫(EP)治疗前后患儿血浆S-100蛋白,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的测定,揭示托吡酯对全身发作性癫痫患儿有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测定血清中S-100、CK-BB采用NAC法测定.结果 全身发作性癫痫患儿托吡酯治疗后3个月S-100、CK-BB含量与托吡酯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托吡酯在对全身发作性癫痫治疗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董竞梅;郝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本文主要阐述了多根肋骨骨折合并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分离或合并胸骨骨折所引起的后果及并发症,以及本院使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的优点.
作者:李江鸿;赵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