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北两县农村地区低档场所暗娼人群特征分析

苗香芬;赵宏儒;宗雪梅;王爱哲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暗娼, 问卷调查, 河北
摘要: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低档高危场所暗娼人群特征,探讨对农村地区暗娼艾滋病宣传、干预措施.方法 对唐县、平山县低档场所暗娼进行摸底调查,对每次性交易收费在60元以下的低档场所中暗娼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收集资料.结果 两县低档高危场所共计118家,暗娼431人,完成324份问卷,其中完整有效问卷298份.低档场所偏僻、隐蔽、经常变迁,暗娼流动性强;低档场所暗娼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落实宣传干预难度较大.低档场所暗娼获得信息的途径以电视为主,掌握信息不准确,存在知识行为分离现象.结论 应重点加强、普及农村地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农村地区低档场所暗娼人群的干预工作.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新绛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新绛县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为今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治疗满1年以上的49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治疗过程中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病毒载量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基线相比,治疗6、12、24、36个月平均增长分别为125个/mm3、172个/mm3、194个/mm3和228个/mm3,多数患者的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累计治疗满12个月存活并坚持治疗的比例达到了91.84%,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不同治疗方案对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基线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低或治疗前出现临床症状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增幅缓慢.结论 HAART对新绛县艾滋病病人疗效显著,提高了其生存质量.

    作者:樊凯;杨云霞;岳海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行为及综合干预效果的动态分析

    目的 通过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综合性行为干预,跟踪其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和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的动态变化,为今后在娱乐场所推广适宜、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5年4月起,连续4年由艾滋病防控人员每季到娱乐场所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册、张贴宣传画,培训服务人员,免费提供安全套,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每年检测1次HIV抗体、梅毒抗体.结果 4次调查结果表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按UNAIDS推荐方法计算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5%、25.23%、55.43%、77.90%;安全套使用率由42.86%提升至95.39%;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阳性率由7.26%降至3.31%.结论 连续4年行为干预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梅毒感染率降低.

    作者:术洪英;张贻庆;刘德艳;王维忠;张传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层暗娼安全套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蜀山区低层暗娼安全套使用情况,探讨影响低层暗娼近一个月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合肥市蜀山区低层暗娼共335人,采用自填式或一对一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变量、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等.结果 76.4%的调查对象在近一个月内坚持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79.3%的本省低层暗娼近一个月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明显高于外省户籍的低层暗娼的使用率69.8%(χ2=4.468,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为固定性伴不能降低艾滋病危险性、老板不管、客人不用安全套、老板允许或不管暗娼进行性交易等因素导致暗娼近一个月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一次性交易价钱>100元的暗娼近一个月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明显高于一次性交易价钱≤100元的暗娼,OR=2.266(95% CI:1.208~4.251).结论 合肥市蜀山区低层暗娼近一个月每次安全套使用率仍较低,距100%使用安全套还有差距.每次性交易的价格和娱乐场所老板的态度等变量影响着暗娼近一个月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

    作者:李诺;李振峰;樊建东;黄朝辉;曾臻;许韶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北两县农村地区低档场所暗娼人群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低档高危场所暗娼人群特征,探讨对农村地区暗娼艾滋病宣传、干预措施.方法 对唐县、平山县低档场所暗娼进行摸底调查,对每次性交易收费在60元以下的低档场所中暗娼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收集资料.结果 两县低档高危场所共计118家,暗娼431人,完成324份问卷,其中完整有效问卷298份.低档场所偏僻、隐蔽、经常变迁,暗娼流动性强;低档场所暗娼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落实宣传干预难度较大.低档场所暗娼获得信息的途径以电视为主,掌握信息不准确,存在知识行为分离现象.结论 应重点加强、普及农村地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农村地区低档场所暗娼人群的干预工作.

    作者:苗香芬;赵宏儒;宗雪梅;王爱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西华县孕产妇人群艾滋病流行情况及预防母婴传播状况分析

    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是控制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主要途径,西华县1990年以后出生儿童感染艾滋病30例,其中29例因母亲传染所致.

    作者:安凤丽;凌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南省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河南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确定目标人群,在不记名的前提下,采用健康教育、发放宣传材料及安全套等方法进行干预,采用问卷调查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有明显提高,每次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73.1%提高到91.5%(χ2=22.69,P<0.01),服务小姐规范就医行为得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加强.结论 对服务小姐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水平和有效改善相关行为.

    作者:赵光升;魏俊涛;朱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北省三县高危场所及暗娼流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高危场所分布变迁及暗娼流动情况,进一步探讨农村地区暗娼艾滋病宣传、干预措施.方法 对唐县、涉县、平山县性交易的高危场所及暗娼进行了摸底调查,登记2008年下半年内关闭的、现存的、新开的涉性场所,观察或访谈场所内曾有的或现存的暗娼人数及流动情况,分析收集的资料.结果 3个县高危场所共计307家,暗娼1 184人.高中档场所集中分布在县城或旅游区,搬迁较少,场所较固定,暗娼在同档次流动多,容易落实宣传干预工作;低档场所偏僻、分散、隐蔽、经常变迁,暗娼流动性强,落实宣传干预难度较大.结论 应重点加强、普及农村地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农村地区低档场所暗娼人群的干预工作.

    作者:赵宏儒;苗香芬;王爱哲;宗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全球基金项目在推进河南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河南省在19个县(区)实施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全面推进了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培训医务人员等23 698人次;引导多部门参与防治工作,参与的政府部门和草根组织达到1 092个,参与活动达2 832项;项目地区自愿咨询检测94 213人次;通过VCT检出的HIV感染者占检出总数的99.33%;激励机制实施,促进了高危行为干预措施的落实;2008年,河南省母婴传播率降为4.16%,单阳配偶阳转率为1.13/100人年;通过建立服药督导机制,治疗12个月仍坚持治疗并存活的艾滋病病人的比例达89.48%.

    作者:李自钊;彭元娥;胡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竹山县艾滋病家庭关怀救助模式探析

    随着艾滋病患者的日益增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及其家属所面临的医疗、心理、家庭、经济与社会歧视等方面的问题非常普遍,他们对医疗、社会关怀支持等方面的需求越显迫切.

    作者:孙长喜;朱名树;董雷;曾文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项目地区全球基金项目5年来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影响因素以及变化情况,评价5年来项目工作效果并为下轮滚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普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安徽省10个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的高危人群和感染者、学生、流动人口、居民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项目2006年专项调查(以下简称中期评估)数据评价项目终期效果.结果 在15 268名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是89.81%,其中暗娼91.5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93.50%,流动人口83.05%,农村居民87.60%,城镇居民87.50%,中学生92.29%.10个项目地区的平均知识知晓率为濉溪县88.36%,颍州区88.63%,临泉县91.07%,阜南县91.27%,界首市88.79%,萧县90.99%,谯城区91.94%,蒙城县93.21%,利辛县91.94%,郎溪县83.17%.各地区知晓率较高,但各项目地区知晓率不平衡.暗娼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5.38%,暗娼近3次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3.7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3.6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近3次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0.88%.较中期评估有较大提高.结论 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项目中期评估时有明显提高,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和行为仍存在不平衡,无偿献血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作者:吴明胜;王华东;周虎;陈春花;桑秋菊;宫澎涛;计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IV阳性孕产妇的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HIV 阳性孕产妇的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的情况分析,了解当前HIV母婴阻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在湖北、山西、河北部分县市发现的179名阳性孕产妇(189孕次)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的情况,对所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未接受综合阻断措施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项目县,孕检人群HIV阳性率为0.26‰.在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中产前、产时、产后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6.7%、7.4%、25.9%,各期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均有部分未接受综合阻断措施.产前发现未接受抗病毒药物阻断的阳性孕产妇中,个别孕妇不接受药物阻断;产时发现的孕产妇,多数因未获得药物而未用药阻断;而产后才发现的孕产妇则错过了阻断时机.结论 我国HIV母婴阻断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HIV阳性孕产妇发现不及时,接受综合阻断措施比率较低等问题,亟需改进.

    作者:梁科;桂希恩;张元珍;荣玉萍;严亚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003-2008年西安男男同性性行为者艾滋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男男性接触者人群艾滋病及其相关高危行为流行情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3-2008年西安地区该人群艾滋病监测相关资料.结果 2003-2008年MSM人群艾滋病监测中,监测对象以20~30岁年龄组多,占48.3%~61.3%.58%~89%的监测对象在近6个月内有肛交行为,且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历年高仅43.5%;有同性性伴人数平均为2.54~7.70人,近6个月内有女性性伴者占22%~41%.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逐年升高,为0.39%~3.25%.结论 西安地区MSM人群艾滋病流行加重,同时具有向普通人群扩散的潜在危险.

    作者:李翔;邢爱华;常文辉;崔萌;贾华;任强;卢永;王百锁;张家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南省全球基金第三轮艾滋病综合治疗与关怀项目效果评价

    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2004年实施以来,河南省19个艾滋病高发贫困县在项目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了艾滋病防治与服务网络,开展了自愿咨询检测和抗病毒治疗,为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综合关怀和支持.

    作者:陈昭云;彭元娥;胡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东省艾滋病项目地区2006-2008年自愿咨询检测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项目地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宣传和外展干预工作,有效利用资源.方法 收集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2006-2008年按规范要求完成的所有咨询个案表及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年每咨询点月平均提供服务人次数15.22人次,是2006年的2.58倍.共27 619人次接受VCT服务,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所占比例大,为45.38%.2006年、2007年、2008年,求询类型不详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35%,1.22%,0.62%,呈逐年下降趋势;求询者中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39.12%、50.19%和53.49%,呈逐年增加趋势.项目地区通过VCT检出HIV抗体阳性数占HIV阳性发现数的比例为44.56%.其中其他类型的比例高,为30.23%,其次为非婚异性性行为、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有献血(浆)史和有输血/血制品史,分别为16.28%、13.95%、13.95%、11.63%.在接受VCT服务的人中,HIV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0.32%;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的是有注射毒品史的,为15.00%,其次为母亲阳性和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分别为11.11%和6.35%.结论 山东省自愿咨询检测工作逐渐规范,资源利用率逐渐提高.主要的服务对象为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者.越来越多的女性得到VCT服务.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者、外来妇女、母亲阳性、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有献血(浆)史和有输血/血制品史的是该省项目地区VCT服务的目标人群和高危人群,同时也需加强对注射吸毒和男男同性恋人群的外展干预和健康宣传工作.

    作者:张娜;林云霞;郑薇;朱晓艳;于青;陶小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活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对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 2008年3~4月期间对郑州市中原区7个娱乐场所与10个服务行业场所的外来务工人员共723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之后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后再次调查他们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干预前,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2.6%,干预后知晓率为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5,P<0.001);各条目的 回答正确率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干预后,有31.1%的研究对象认为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应该保密,88.0%的研究对象表示不会断绝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来往,82.7%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与艾滋病患者共餐;干预前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8.1%,干预后有75.8%的研究对象愿意坚持每次性生活均使用安全套,正确求医行为形成率达到99.7%.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缺乏正确认识,综合干预是提高他们知、信、行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冰;杨永利;秦利娟;施学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抗病毒治疗病人CD4+T细胞计数变化分析

    目的 研究并比较山东省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艾滋病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方法 记录项目县和非项目县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前、治疗1、3、6 个月,1、2、3年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用t检验和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项目县和非项目县接受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得到提高,除治疗3个月时项目县和非项目县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始治疗和其他随访时间项目县均高于非项目县.结论 HAART治疗有利于HIV感染者和病人免疫重建,项目县长期治疗效果好于非项目县.

    作者:林云霞;刘学真;郑薇;陶小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湖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四项目县抗病毒治疗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近几年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以评价湖北省抗病毒治疗状况及效果.方法 通过调查艾滋病病人治疗率、服药依从性率及基线和治疗后1~3年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反映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4个项目县的平均治疗率从2005年的43.11%上升到2008年底的72.77%.督导服药覆盖率都在98%以上,但随州、浠水、南漳、巴东的4年平均服药依从率分别为87.6%,99.7%,91.0%和70.3%,不同项目县的4年平均服药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CD4水平升高,而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 抗病毒治疗提高了患者的CD4水平,但上升趋势逐年减弱.长期抗病毒治疗迫切需要加强和落实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和督导.

    作者:杨红英;孙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口计生部门参与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干预实践与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多数青壮年依靠外出务工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这种现象呈逐年增长趋势,流动人口因其受知识缺乏、环境及高危性行为影响已成为高风险人群,极易感染艾滋病、性病.

    作者:和西涛;马明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安徽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艾滋病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安徽省项目地区艾滋病防治效果,为制订后期项目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8年度专题调查和项目报表指标数据,与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指标体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和GF3预期目标比较分析.结果 15个指标全部完成目标值的85%以上,其中86.67%(13/15)指标完成目标值90%以上,60%(9/15)指标顺利完成了目标值,80%(12/15)指标完成终期目标值85%以上,53.33%(8/15)指标顺利完成了终期目标值;30%的县完成了85%以上的中期目标,部分县仅完成了50%的指标;HIV感染者/病人、暗娼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人群、不同知识点知晓率差距明显.结论 通过GF3项目推动,项目地区中期目标总体完成较好,VCT、治疗关怀和行为干预覆盖率和比例中期目标基本实现,但各县间指标完成差距明显,HIV感染者/病人、暗娼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人群、不同知识点差距明显,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HIV感染者/病人、暗娼和流动人口的宣传力度,对不同人群、不同知识点强化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全面提高各人群和各知识点的知晓率.

    作者:王华东;计国平;周虎;吴明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阳县开展艾滋病患者关怀救助服务分析

    山阳县自20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截止2008年底,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3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2.27∶1,累计发病34例,死亡16例,现存PLWHA 20例,其中2例失访,可随访18例.

    作者:王甲勇;毛照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