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韦继芳;黄文湧

关键词:认知障碍, 痴呆, 老年人
摘要: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是介于正常老化和轻度痴呆之间的中间过渡状态.目前的研究证实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不仅只是进展为痴呆或死亡,也能保持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或向正常逆转,而且将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进行分型后,其转归不尽相同.本研究主要讨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分型、转归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112例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112例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年龄小的为14岁,大的为67岁,平均年龄为(30.77±10.93)岁;男女之比为2.73∶1;职业构成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为40.2%和24.1%.男女住院患者年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发作史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首发症状主要以外周关节症状和腰背部不适为主.结论 在青壮年男性农民工中开展以外周关节症状和腰背部不适等症状的早期筛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夏果;潘发明;张立;廖芳芳;葛锐;梅杨;徐胜前;徐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地对246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CDE)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作对照,评价CDE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246例临床疑似为冠心病患者经CAG检查明确了冠心病的诊断共139例,其中72例CDE检出室壁节段运动异常,107例非CHD患者经CDE诊断排除了93例,CDE诊断CHD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分别为83.72%、86.92%.结论 CDE作为一种无创性快速诊断方法 ,以其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可应用于临床冠心病早期诊断.

    作者:杨益春;成爱琴;杨松;蒋建东;沈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起学校诺如病毒腹泻暴发调查分析

    目的 对泉州市某封闭学校发生的一起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了解病例发生情况及可疑传播因素;采用ELISA、RT-PCR等方法 对人体和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07年3月29日开始至4月13日结束,共发生腹泻病例99例,罹患率13.9%.从6份病人粪便标本中均检测出诺如病毒核酸片段.疫情特点符合经食物和接触传播传染病特征.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暴发,可疑传染源为被污染的早点,传播模式主要为接触传播.

    作者:申锦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无锡市新区社区人群高血压流行特征及认知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分析患者的认知行为特征,为开展高血压的社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35岁以上常住居民共20 843人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总患病率为39.0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体重超标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倍左右,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分别为56.01%、53.04%与18.81%.结论 无锡市新区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上升速度快,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低的现状已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开展社区综合性防治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杨坚波;陈峰;林玉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感染的发生机理及危险因素,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医院感染监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对病人和社会产生巨大的益处.本文重点就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诊断标准、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病机理及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茅一萍;徐耀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安徽省某市结核病人中HIV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某市结核病人中HIV感染情况,为制定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新登记入项的1 212例结核病人用酶联免疫法进行HIV初筛试验,初筛阳性者进行免疫印迹法确认试验进行确认,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 212例结核病人检出HIV感染者4例(其中死亡1例),感染率为0.33%,其中健在的3例中,2例男性,1例女性;民工2例,农民1例,平均年龄为(34.00±10.44)岁,传播途径均为性传播.结论 结核病人中HI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应在结核病人群中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胡冰;崔光辉;张秀军;吴振强;徐臣;孙业桓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北京和南京两地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和南京两地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北京和南京的6 123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IDF(2005)定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和女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5%和33.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女性(OR=1.49;95% CI(1.40,1.59))、年龄增长(OR=1.23;95% CI(1.16,1.31))、低体力活动(OR=1.76;95% CI(1.13,2.76))、糖尿病家族史(OR=1.33;95% CI(1.11,1.60))、高血压家族史(OR=1.46;95% CI(1.29,1.65))、年龄性别交互作用(OR=1.29;95% CI(1.21,1.40))、居住在城市(OR=1.09;95% CI(1.02,1.18)) 均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居住在南京(OR=0.76;95% CI(0.71,0.81))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女性、慢病家族史、低体力活动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泊;李卫;王杨;陈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70例临床观察

    痴呆为一临床综合症,是由脑部疾病引起的进行性智能减退、记忆力下降或丧失,行为异常、个性改变和情感障碍[1].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导致脑卒中而继发的一种智能障碍,是老年期一种主要的痴呆疾病.患血管性痴呆时会出现智能、运动功能、意识、生活能力等各种障碍,在一定智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脑损伤程度.尼麦角林具有扩张脑血管和调节神经递质等作用,因而从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笔者等运用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现将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邓永东;罗上旗;林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安徽省部分地区农村老年人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老年人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与慢性病的关系,为提高安徽省农村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75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量.结果在有效的743份问卷中,BMI法测量有52名肥胖者,占总人数的7.0%,其中女性多于男性(P<0.05);WHR法测量有551名腹型肥胖者,占总人数的74.2%,女性高于男性(P<0.05),70~75岁达到高峰;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性别、经济来源、家人外出务工情况、吸烟、甜食为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肥胖者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P<0.05).结论 安徽省部分地区农村老年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现状十分严峻,实施防治肥胖的干预措施是必要的.

    作者:李杰;张万军;辛倩倩;黄永;周丽鸿;黄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安徽省2007-2008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卫生行政处罚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07、2008年全省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卫生行政处罚案件,了解和掌握安徽省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现况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08年全省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按照类型、对象、依据和违法事实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安徽省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共4 180起,处罚对象主要为医疗机构;处罚依据主要为<消毒管理办法>占50.44%,<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占34.69%;违法行为主要为违反消毒隔离制度、违反病历管理规定、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等.2008年比2007年案件数增加了53.33%.结论 与2007年相比,2008传染病监督处罚力度明显加大,但存在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法定职责未能完全履行,医疗机构是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马志鑫;操基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美国公共卫生教育委员会与公共卫生学位和研究生教育

    通过对美国公共卫生教育委员会认证的介绍,分析美国公共卫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措施,以期为推进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培养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提供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有益经验.

    作者:李文先;叶冬青;周晓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008年合肥市学校结核病患病和筛查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学校结核病群体发病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方法 对2008年合肥市结防机构登记的学生肺结核病人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涂阳学生肺结核患者在校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筛查.结果 2008年合肥市结防机构登记的学生肺结核病人168例.健康体检是学生肺结核患者的主要发现方式.高中生中痰菌阳性者多见,涂阳学生密切接触者中PPD强阳性者占13.8%,共筛出4名涂阴学生肺结核.结论 学校结核病疫情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作者:王茜;王莉丽;张洁莹;陈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东北电力大学2003-2007年新生乙型肝炎流行情况

    目的 了解目前大学生乙肝的学生的比例和产生抗体的学生的情况,建议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重视乙肝预防保健.方法 对东北电力大学近5年每年新生体检,对抽血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在2004年以后呈明显升高趋势,但总的来说阳性率不是很高,而患乙肝的学生也在2004年以后有减少的趋势.结论 乙肝疫苗行之有效,大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仍然不可忽视.

    作者:都学英;孙玲;钟秀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是介于正常老化和轻度痴呆之间的中间过渡状态.目前的研究证实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不仅只是进展为痴呆或死亡,也能保持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或向正常逆转,而且将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进行分型后,其转归不尽相同.本研究主要讨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分型、转归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

    作者:韦继芳;黄文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沈阳市中学生超重与肥胖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沈阳市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七城研究项目:中国境内烟草使用与控制和生活方式的研究中沈阳市中学生健康行为调查和身体测量资料,依据体重指数(BMI)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判定标准筛查超重、肥胖.结果超重与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为13.5%,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乡、经济状况、喜可乐饮料、喜甜食、兄妹多和运动少是超重/肥胖有显著意义的因素,OR值分别为0.8、1.1、0.8、1.1、0.5、1.2.结论 沈阳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运动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中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学生严重缺乏超重与肥胖相关知识.

    作者:符文华;李恂;张吉慧;苏孟;连志勇;单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致泌尿系统结石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儿童患泌尿系统结石与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危险程度.方法 采用整群筛查方法 ,对8岁以下食用奶粉的儿童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59例泌尿系统结石患儿和222例无泌尿系统结石儿童,将资料整理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的儿童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奶粉相关危险因素有奶粉品种(OR=2.680,95% CI:1.643~4.371),食用时间(OR=1.398,95% CI:1.039~1.882),食用时间比(OR=1.676,95% CI:1.344~2.091).结论 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的儿童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奶粉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奶粉品种、食用时间、食用时间比,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危险性与食用时间、食用时间比呈正相关,食用高浓度三聚氰胺奶粉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低浓度三聚氰胺奶粉.

    作者:江岚;朱向明;李国杰;康耀文;鲁柯兵;陶炜伟;茅双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临床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 评价国产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以国产同类疫苗作为对照开展现场临床研究;比较试验和对照疫苗免后不良反应率、抗-Hib阳转率、保护率、免后抗-Hib水平(GMT)和免后抗-Hib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接种后总体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6.00%和2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观察期内,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以1、2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以上不良反应.免后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98.52%和98.37%,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免后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疫苗免后保护率、免后抗-Hib GMT和免后抗-Hib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评的该国产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总体不良反应与国产同类疫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较高,抗体滴度上升幅度较大,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潘红星;张艺飓;陈帅;顾善坤;梅茂冬;张盐姝;朱叶江;蒯云;朱凤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农村HIV感染者和病人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农村HIV感染者和病人(PLWHA)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予以改善,以提高PLWHA预防疾病的能力.方法 采用一对一匿名询问和现场实际察看PLWHA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进行基线调查,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并调查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对安徽省皖北某县4个行政村共95位PLWHA进行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村居民经济收入较差(每人每年不足1 000元),文化水平较低(小学及以下占83.2%),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较差.对于调查中发现部分因主观因素引起的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实施干预措施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农村PLWHA个人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实施干预措施后只能使部分因主观因素引起的个人卫生及相关行为习惯有所改善.

    作者:潘和平;操基玉;吴荣涛;王向阳;郭冬梅;梁春梅;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7个月治愈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经验总结

    1 引言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因菌株耐药性强,药物副作用大,病例治疗难度大,多数病例因副作用大而中止治疗,导致治疗失败而患者死亡.本例坚持鞘内注射相对大剂量、副作用小的二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坚持近7个月治疗,终完全治愈.

    作者:龚启明;仇靖;颜永红;王静;李岩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乡镇企业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乡镇企业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用干预研究在宛城区乡镇企业农民工中抽取800名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教育后乡镇企业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84.2%、85.8%,较受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行为的正确率分别为74.6%、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对乡镇企业农民工广泛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干预高危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安林;陈永敏;任文;张大义;王安绪;范中有;贾文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