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氧化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宋秀荣;刘仁光

关键词:一氧化氮,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损伤研究,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再灌注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搭桥术, 梗死面积扩大, 再灌注治疗, 血管再通术, 微循环障碍, 血液供应, 心肌细胞, 缺血期, 冠心病
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缺血期处于可逆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血液供应后产生更为严重的损伤,主要包括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顿抑、冠状微循环障碍等.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等血管再通术的迅速开展,冠心病再灌注治疗出现了一个飞跃.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投稿及稿件查询指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进行3例无保护ULMCA治疗.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心功能Ⅲ级2例,心功能Ⅳ级1例(拒绝外科手术).其中开口、体部及末端分叉病变各1例.1.2方法术前3 d开始服用阿司匹林300 mgqd,噻氯匹定0.25 g bid或氯吡格雷75 mg qd,阿托伐他汀钙10 mg qd,酌情使用硝酸酯类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术中静脉用肝素8000OIU,每小时追加1000 IU.术后回到CCU病房监护,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到正常的1.5~2倍.

    作者:过云峰;陈风;汪渝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心室拖带中的室性融合波逆传心房对隐匿性间隔旁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能够快速、准确鉴别室房传导途径的简便方法.方法选择射频消融(RFCA)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共55例,55例患者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内膜标测心房逆传激动顺序均为向心性分布,诱发心动过速后,以快于心动过速10~20次/min的频率起搏心室(RV)、观察心室被起搏刺激完全夺获之前的心室融合波是否伴有心房激动的提前或延迟,若有可诊断为间隔旁道逆传参与的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若无即可排除AVRT.结果心室拖带中室性融合波发生心房逆传,诊断间隔旁道参与的AVRT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1.89%,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1.89%,临床准确性为94.55%.结论心室拖带中室性融合波逆传心房是一种诊断间隔旁道参与的AVRT的重要方法,而且简便快捷、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秋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心电图P波离散度、P波宽度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测量已确诊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200例(研究组)心电图P波离散度、P波大宽度,并以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心电图P波离散度、P波大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波离散度、P波大宽度为一种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可靠指标.

    作者:陈怀京;黄容晖;刘晓松;丁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卡维地洛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及对照组26例,全部给予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卡维地洛5~40 mg/d,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左心室超声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发生部分轻度不良反应,无一例停药.结论应用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且安全、有效.

    作者:叶炳华;李爱云;朱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焦虑性障碍误诊为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报告

    焦虑症常伴有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失眠、紧张、惊恐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貌似缺血性心脏病,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或误治.现将近年来诊治过的因明显心血管系统症状而就诊的22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孔洪;唐英蓉;姜荣建;舒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延迟性局限性心包压塞4例

    1984年6月至2004年3月,我院开展体外循环手术2141例,发生延迟性局限性心包压塞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健;汤服民;罗运成;王留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国际心肺血管及肿瘤疾病网www.haobody.com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对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营养素-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营养素-1(CT-1)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后2周造成后负荷增高型大鼠模型,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肥厚组和替米沙坦组,另设8只作为假手术组.替米沙坦组灌胃给药(3 mg·kg-1·d-1),连续4周.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室质量指数,放免法测定心肌和血浆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心肌的CT-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肥厚组SBP、DBP和MABP显著升高(P<0.05),LVMI和RVMI亦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AngⅡ含量和C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替米沙坦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P<0.05),降低LVMI和RVMI(P<0.05),AngⅡ含量显著降低(P<0.01),CT-1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大鼠表达上调的CT-1参与心室重构;替米沙坦下调CT-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防治心室重构的机制之一.

    作者:余江恒;李法琦;胡咏梅;宋碧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吸入一氧化氮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对室间隔缺损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16例为治疗组,在呼吸机辅助期间吸入外源性NO;以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13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氧分压及相关时间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入NO可以显著降低心率,对中心静脉压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虽然两组经皮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别,但是吸入NO组Pa02显著提高.治疗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平均动脉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吸入NO后二氧化氮、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吸入前(P<0.05),但仍在允许范围.结论吸入NO是治疗VSD手术后PH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致余;马增山;董铭峰;马胜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一氧化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缺血期处于可逆损伤的心肌细胞恢复血液供应后产生更为严重的损伤,主要包括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顿抑、冠状微循环障碍等.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等血管再通术的迅速开展,冠心病再灌注治疗出现了一个飞跃.

    作者:宋秀荣;刘仁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每晚1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持续8周.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用药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及血脂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UA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

    作者:郭建浩;陈耀强;邓宁星;陈若峰;周慧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改为月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005雅培心血管学术巡回研讨会在京沪鹏城三地举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心房颤动的再认识(二)

    1心房颤动(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房颤的原因可以粗略地分为心血管方面和非心血管方面.心血管方面的原因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反流、二尖瓣脱垂、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病窦综合征、心脏肿瘤、心脏术后、室上性心律失常、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杜昕;马长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OPCAB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非体外循环的冠脉搭桥术(off-pump cara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CPB)带来的一系列心、肺、脑、肾和血液系统的损害,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早期离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已被众多学者认可为一种安全、经济、临床效果很好的手术方法,且更适宜那些具有高危因素、无法耐受CPB的冠心病患者.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间我院为26例具有两种以上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施行OPCAB手术,报告如下.

    作者:杨适园;康松涛;彭湘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双动脉下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手术指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双动脉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术后主动脉瓣脱垂(AVP)和主动脉瓣反流(AR)的发生率.方法根据年龄将35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2岁前手术病例13例,B组为5岁后手术22例.参照超声心动图结果及手术所见,探讨疾病发展过程及手术结果.结果35例患者中,AVP发生率为65.7%.其中A组AVP的发生率为30.8%,AR的发生率为15.5%;B组AVP发生率为86.4%,AR的发生率为54.5%.8岁以上发生AVP14例(14/14,100%),AR 11例(11/14,78.6%);13岁以上发生AVP+AR 6例(6/6,100%).B组术前及术后A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AVP及AR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作者:陈瑞;刘彩霞;唐伟椿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STⅢ↑/STⅡ↑及STV2↓/STavF↑比值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室梗死(RVMI)常为右冠状动脉近端急性闭塞所致.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体表心电图常规12导联往往不加做右室V3R-5R导联容易造成RVMI漏诊.现结合STⅢ↑/STⅡ↑及STV2 ↓/STavF↑的比值来判断对RVMI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晓杰;吴玉娟;王敬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血压血清生长因子与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及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28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DGF、血清IGF-Ⅰ、血浆AngⅡ和66例EH患者血清PDGF、血清IGF-Ⅰ、血浆AngⅡ及早晨尿微量白蛋白(mALB);同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其血清TGF-β;根据EH患者尿mALB量分为EH伴mALB异常组31例(mALB≥8.68 mg/L)和EH伴mALB正常组35例(mALB<8.68mg/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伴mALB正常组血浆AngⅡ、血清TGF-β、PDGF及IGF-Ⅰ均增高(P<0.05),EH伴mALB异常组增高显著(P<0.01);相关分析显示EH患者AngⅡ与TGF-β、PDGF及IGF-Ⅰ成正相关;mALB与AngⅡ、TGF-β成正相关,与PDGF、IGF-Ⅰ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ngⅡ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清生长因子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AngⅡ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文果;刘丽;何江;梁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脑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

    脑钠素(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物质,是继心钠素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个新成员.1988年首先由日本的Sudoh[1]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广泛分布于心、脑、肺、肾,主要由心室分泌,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扩血管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血浆脑钠素水平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敏感指标,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并对心衰的预后有预测价值[2-5].

    作者:乔薇;张小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