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张雨青

关键词:青少年, 亲子关系, 心理咨询, 相互关系, 过激行为, 青春期, 子女, 家长, 父母, 出走
摘要:在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听到来访的家长抱怨自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相互关系极为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有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在此过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无法解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恶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可能较为重要.
中国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小肠传递时间测定及西沙比利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易伴发消化道症状,本文旨在探讨其发生机制及西沙比利对小肠传递的影响.

    作者:聂雷;张厚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养顾名思义,应指在家庭环境里对儿童或青少年的教育与养护.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层面:一是教育,二是养护.良好的家庭教养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本文重点讨论问题儿童或青少年家庭教养中态度的不当或对教养层面理解的偏颇.

    作者:郭延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淋病后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1 临床资料30例淋病后综合征(PGS)男性患者,年龄19~54岁,平均31岁;病程为3个月~2年,平均5个月.患者曾有淋病史,均有多种症状或不典型体征,其中尿道炎样22例,前列腺炎样11例,下腹坠痛18例,阴囊下坠感6例,腰背酸痛、下肢无力感14例,头晕、头痛、失眠10例,性欲减退、阳痿9例.病原体检查发现感染沙眼衣原体16例,解脲支原体13例,大肠杆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念珠菌3例,克雷伯菌2例,滴虫3例,单纯疱疹病毒2例.30例中明确有病原菌感染者26例,二种以上病原菌感染者8例,无病原菌感染者4例.确诊PGS必须具备下列3个条件:①患者确曾患过淋病.②有效药物治疗结束后,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按摩液直接镜检及培养淋菌,至少2次均阴性.

    作者:秦法军;郭晓光;王波;李兰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Ender针闭合髓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笔者采用Ender针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98例,其中采用手法复位闭合髓内固定的方法治疗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义明;王德义;杜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山药蛋黄粥佐治婴幼儿腹泻

    取白山药15~30g,熟鸡蛋黄1/3~1个,将白山药研细末,加水适量,熬成稀糊状,再将熟鸡蛋黄研碎置于山药糊中搅匀,根据食量的大小分次口服可以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

    作者:戴继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是一种以侵犯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常以明显的口眼干燥、反复发生的腮腺肿大及关节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一,尤其多见于女性.

    作者:董振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中医有效方剂选登(15)

    [阳黄汤*](现代@陈一鸣方)方剂组成:绵茵陈30~60g、栀子12g、大黄6g、土鳖5g、桃仁6g、北柴胡6g、甘草5g.

    作者:郑虎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怎样进行提高儿童视知觉能力的训练

    视知觉能力是人的观察能力的基础.它不仅包含着知觉的复杂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需要经过一番发展才能获得的能力.如果儿童的视知觉能力发展不够,即使有正常的视觉器官,能做到专心致志,面对他这个年龄的学习任务,仍会出现实际能力与要求有差距的现象.

    作者:齐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脑肿瘤的伽玛刀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是指将高能射线聚于颅内某一局限性靶区的单次照射,使之发生放射性坏死,而靶区周围的组织因迅速的剂量递减免受累及,从而在靶区边缘形成一如刀割样的损伤边界,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效果.该学科概念早由瑞典人Leksell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1967年Leksell及其同事在Karolinska设计并安装了第一台伽玛刀以实践SR治疗.至今伽玛刀已发展到第四代,国内亦由奥沃公司和玛西普公司推出我国自行研制的伽玛刀.伽玛刀治疗脑肿瘤在我国大城市的医疗机构已开展十余年,丰富的临床资料说明其自身的优越性,但应有一定的适应证选择.

    作者:孙时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颜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皮炎的治疗

    颜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皮炎系由反复外用强效激素类软膏治疗非适应证性面部皮肤疾病而引起的继发损害.患者中青年女性多见,与职业特点明显相关.

    作者:董平;姚旭光;屠善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射频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采用射频疗法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快捷、反应轻、副作用小等优点. 治疗方法每侧鼻腔采用两个部位:鼻丘及中鼻甲前端、下鼻甲下部.在粘膜表面麻醉下用射频治疗探头直接作用于粘膜至局部变白为准.

    作者:庞宗领;高英恺;林均武;刘磊;明伟;王绪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学习困难儿童说话能力的训练

    就部分形式而言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说话即口头语言.

    作者:齐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发热10天,浮肿7天 (病案讨论见本期第46页)

    病历摘要:患儿,女,36/12岁.因发热10天,浮肿7天于1999年7月5日入院.10天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9℃之间,无流涕、咳嗽、腹痛、腹泻等症状.7天前出现双眼睑浮肿,3天后波及至双下肢,同时伴尿量减少,呈浓茶色.病后精神弱,食欲差,喜卧.未出现皮疹.大便正常.曾在当地口服先锋Ⅳ号及阿苯片治疗无效.既往体键,否认结核病接触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石凤英;丁学勤;张美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美托洛尔有效剂量对血糖及脂代谢影响(附62例临床报告)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入选的62例冠心病人中不稳定型心绞痛(NSAP)48例(其中初发劳累型12例、恶化劳累型26例、变异型心绞痛7例、梗死后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4例.伴不同程度高血压35例,心衰10例.分A、B两组(每组31人),其中B组为合并糖耐量异常(IGT)组.48例NSAP病人诊断标准具备:①典型的不稳定心绞痛症状;②发病时心电图典型的ST-T缺血性改变;③无心肌酶学变化.AMI诊断具备:①典型的AMI症状;②特异性AMI心电图改变;③心肌酶系统增高,其中具备2项即可入选.

    作者:赵彦红;徐胜杰;牟若森;高林;刘占海;李胜华;李红梅;孙炳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孤独症

    1 历史与界定孤独症属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中弥漫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交流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一般均发病于婴幼儿期,少数5~6岁时症状才很明显,男孩发病可数倍于女孩.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

    作者:杨晓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复方大黄制剂改善中老年人智能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上,以无严重危及生命疾患而以脑血管病、冠心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病等住院治疗的患者,应用田金洲教授修订的短时图像记忆表和临床智能检查表测试积分之和下降10分以上,且证型符合腑滞并伴有气虚、血瘀,痰浊至少一项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1.8岁.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两组年龄、性别、证型、短时图像记忆积分、智能积分、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给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制剂室生产的复方大黄制剂口服液(酒大黄、人参茎叶、石菖蒲、郁金按1:3:2:2配制),每次10ml,每日2次.

    作者:刘安信;姚书明;田金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多动与学习障碍

    1 概念与临床表现多动性障碍(又有人称注意缺陷障碍)起病多在发育早期,通常为5岁以前,男童患病数倍于女童.其主要特征是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倾向于经常变换活动内容,但任何一项活动都不能坚持到底;同时伴有组织不好、调节不良和过度的活动.

    作者:郭延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少年期常见生理心理障碍

    1 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贪食1.1 临床特点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贪食就像一母同胞的一对姐妹,两者的精神病理相同,年龄及性别分布类似,几乎总是见于青少年女性,临近青春期的儿童也偶可罹及.神经性贪食发病年龄稍晚一些,可被视为持续的神经性厌食的延续(尽管相反的次序也可能出现).

    作者:郭延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以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的更年期综合征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性,53岁.间断胸闷伴心悸,面潮红,出汗两年余.近半年来经常心前区发紧及压迫感,多于睡眠不好或劳累后发作,发作持续1~2分钟,能自行缓解,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查体:双肺未闻异常呼吸音,心脏叩诊不大,心率85次/分,律齐,未闻杂音.心电图:Ⅱ、Ⅲ、avF、V5-6,ST-T改变.Holter房早3个/24h,室早1个/24h,S-T段下移.平板运动试验阴性.化验室检查,胆固醇224 mg/dl,甘油三酯85 mg/d1.雌激素0.1 pg/ml,孕激素0.4ng/ml,泌乳素11.5ng/ml,促卵泡生成素56.4 mIU/ml,促黄体生成素20.9 mIU/ml.

    作者:龚晓燕;马文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诊断

    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依DIC发展进程而选用相应的化验指标.但需指出由于:①DIC的几个发展时相实际上是连续进行和交错存在的;②原发的基础疾病不同及治疗影响各异;③机体的调节代偿情况不一.故往往使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异较大.因此:①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情况.②对有关化验指标作必要的动态观察.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医刊杂志

中国医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