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徐刚

关键词:珠海地区, 沙眼衣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分子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对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泌尿系统的病例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疾控中心2010-2013年全年收集的确诊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患者5471例,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研究,并将终分型数据反观外科表现。结果:2010-2013年珠海地区接到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5471例,其中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1152例(14.98%),泌尿系统沙眼衣原体感染967例(12.57%)。珠海地区共发生288例A-C沙眼衣原体感染、1710例D-K沙眼衣原体感染、121例L1-L3沙眼衣原体感染。对愿意透露职业的1103例患者单独分析,其他工作人员占到总感染量的53.13%,再是职业投资人或者企业高管,占总感染量的35.63%。结论: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感染分布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类似。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分布与职业有关。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手法矫正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手法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连续治疗20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的颅多普勒(TCD)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临床疗效可靠,可单独用于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作者:李成付;陈晓艺;边瑜健;王玖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稳定的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参考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对照组30只。实验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夹闭颈总动脉远心端,颈总动脉剪一小口,从颈总动脉经颈内动脉插入线栓,缺血1 h后,在麻醉状态下完全拔出线栓,并结扎颈内动脉远心端。对照组结扎右侧颈内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但不插入线栓。术后取脑组织行TTC染色,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经改良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功率达82.75%,平均操作时间约(20.4±5.3)min,模型大鼠右侧眼裂变小,行走时向右侧转圈,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在3~4分,经TTC染色梗死侧大脑半球颜色苍白,脑梗死区范围一致,梗死体积约(34.62±5.32)%;对照组无任何临床症状,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经TTC染色无梗死灶。结论:通过改良,成功建立了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作者:陈晓娟;肖宗宇;潘琪;王莉;侯倩;雷延成;吴世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氟桂利嗪联合泰必利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泰必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收诊的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采用氟桂利嗪联合泰必利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程度、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泰必利治疗偏头痛能有效改善偏头痛症状,疗效优于单用氟桂利嗪。

    作者:黎云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提高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执行率研究

    目的:通过提高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执行率,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8月本院内科ICU需机械通气监护的成人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均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均予以综合性护理。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月入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发生感染的概率及患者对不同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越来越高,可见本院对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措施的执行率显著提高。

    作者: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对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泌尿系统的病例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疾控中心2010-2013年全年收集的确诊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患者5471例,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研究,并将终分型数据反观外科表现。结果:2010-2013年珠海地区接到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5471例,其中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1152例(14.98%),泌尿系统沙眼衣原体感染967例(12.57%)。珠海地区共发生288例A-C沙眼衣原体感染、1710例D-K沙眼衣原体感染、121例L1-L3沙眼衣原体感染。对愿意透露职业的1103例患者单独分析,其他工作人员占到总感染量的53.13%,再是职业投资人或者企业高管,占总感染量的35.63%。结论: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感染分布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类似。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分布与职业有关。

    作者:徐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9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同轴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多的为角膜水肿,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病率较小,但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可根据具体临床情况进行手术方法的筛选。

    作者:王茂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选择性结扎镜像痛模型脊髓中的激活和意义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选择性结扎镜像痛模型脊髓中的激活情况。方法:实验组选择性结扎(SNL)镜像痛模型大鼠20只,对照组SNL非镜像痛模型大鼠20只,取第4~5腰椎段脊髓做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非手术侧(镜像痛)脊髓背角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平均荧光强度增高,与手术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非手术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镜像痛中,镜像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参与了镜像痛的形成和维持。

    作者:王江栓;李变锋;任秀华;曹靖;臧卫东;田志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庆市合川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调查重庆市合川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57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以SCL-90总分>160分为心理症状阳性,并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项因子及总均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症状阳性的比例:医护人员18.95%(108/570);临床护士23.20%(58/250),临床医生15.63%(50/320);区级卫生单位医护人员25.60%(75/293),卫生院医护人员11.91%(33/277)。该地区医护人员SCL-90多项因子分与中国人常模比较有明显差异;区级单位医护人员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明显高于卫生院医护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及总均分方面明显高于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精神病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及偏执等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该地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卫生院工作人员差,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临床医生差。

    作者:李海华;胡振龙;尹欢;陈甜;梁洪涛;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影响纤维桩抗折强度的研究进展

    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方法首选桩核冠。目前,有关桩核的材料也从传统的钢性材料转变为生物性能更接近牙本质的材料,如纤维桩。考察纤维桩修复后远期疗效的指标是其整体抗折强度。本文拟对影响纤维桩修复后其整体抗折强度的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尹文静;李文晋;王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与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

    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指导NRDS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期间本院NRDS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T0)及治疗后1 h(T1)、12 h(T2)、24 h(T3)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T3时点的pH,T2、T3时点的PaO2,T1、T2、T3时点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7.39,P<0.05或P<0.01);T2、T3时点的PaO2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4.8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87%、86.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05),并发症率分别为26.32%、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6.25,P<0.05或P<0.01)。结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通过多种机制增加了肺泡气体交换,提高了氧合能力,进而改善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且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更低的并发症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优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基层医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高存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3 ESPGHAN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解读

    介绍了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

    作者:陈炎;陈亚蓓;陶荣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本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本文对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8.25±31.75)min,体外循环时间(93.25±22.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50±20.75)min,双极射频消融时间(17.75±2.25)min。3例心脏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均转为窦性心律。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25±1.25)d,出院时心律均为窦性。4例术后随访5~6年,均维持窦性心律,右心房内径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安全,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

    作者:刘胜中;谭今;黄克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成像在膀胱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在膀胱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6月本院确诊治疗的83例膀胱癌患者的术前分期情况,所有患者分别应用二维超声扫描检测和多层螺旋CT成像扫描(简称螺旋CT)检测,通过2名经验丰富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并进行术前膀胱癌T分期,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膀胱癌患者癌灶检出情况、分期情况。结果:83例患者中,螺旋CT检测对患者膀胱各部位癌灶检出个数均高于二维超声检测,前者总癌灶检测个数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测对膀胱癌术前T分期的特异度为96.38%、敏感度为85.27%,准确率为93.34%;二维超声检测对膀胱癌术前T分期的特异度为88.54%、敏感度为79.62%,准确率为85.8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检测可作为膀胱癌诊断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提高对膀胱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度,有助于医师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清肺止咳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

    目的:探讨清肺止咳丸配合穴位贴敷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的1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清肺止咳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应用肺力咳胶囊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总疗效及主要症状评分、LCQ测评及各单项指标评分、小气道通气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有改善。结论:清肺止咳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涛;李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Neuropilin-1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

    Neuropilin-1(NRP-1)又称为神经纤毛蛋白,是一种非酪氨酸激酶跨膜多功能糖蛋白。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与免疫细胞上高表达,它作为一个多功能受体,通过独立或依靠其他配体分子的方式,在各种实体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及免疫学等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NRP-1及其配体在肿瘤发生和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齐凯;杨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2-2013年儿童医院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近2年某儿童医院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为儿科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本院细菌实验室相关数据,统计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耐药率,对耐药率明显变化的病原菌进行字2检验。结果:近2年儿童医院检出主要病原菌均以革兰染色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升高明显(P<0.05)。结论:近2年儿童医院院内感染菌的分布和耐药率有一定变化,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升高趋势,提示儿童医院院内感染菌非发酵菌及其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控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董懿珍;张伟;张胜安;任贵香;薛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某高校大学生与正畸医生对错畸形的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南京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对错畸形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其与正畸医生对错畸形的认知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指导正畸医生进行更好的诊疗,同时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方法:对2012-2013年来本科就诊的213名在校大学生的进行错畸形认知问卷调查,所用的问卷包括一般人口调查问卷、据正畸治疗需要指数量表[由牙齿美观因素(AC)与牙齿健康因素(DHC)组成]设计的牙齿美观和健康因素自评调查问卷。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知进行AC等级和DHC等级的评分,与正畸医生根据模型测得的客观值所得评分相比较,并进行不同性别、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间主观感知AC等级和DHC等级比较。结果:正畸医生的客观测量等级明显高于大学生的主观感知等级(P<0.05);大学生主观感知和正畸医生客观测量的相应数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女性大学生的主观感知DHC等级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城市大学生的主观感知AC和DHC等级均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主观感知AC和DHC等级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结论:大学生与正畸医生对大学生自身错畸形的美观和健康因素的认知间的差异明显,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认为自己牙齿不健康,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加注重自己牙齿的美观和健康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错畸形知识的宣讲并指导其就医行为。

    作者:王晓静;朱华;吉萍;胡峰;耿宁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155例城乡女性宫颈癌防治知识及筛查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城乡女性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筛查需求,使未来的健康宣教工作更有针对性。方法: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本省的11个(3市和8个县)项目点,对自愿参加的女性进行宫颈癌防治知识及筛查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1260名女性,获得完整有效问卷1155份,303份来自未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点(地区1),852份来自既往已开展项目点(地区2)。地区2的女性通过“书籍/报刊”和“宣传资料/墙报画册”了解宫颈癌防治知识的比例高于地区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2女性的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除宫颈病变外均高于地区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21%(1065/1155)被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宫颈癌的健康体检,45.63%(527/1155)希望政府全额支付检查费用,74.11%(856/1155)愿意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地区2的女性选择筛查机构首选县市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地区1的女性则更愿意选择县地级卫生医疗机构。结论: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开展增加了当地女性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了解,但仍应加强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改变传统的健康宣教方式,加强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以保证筛查工作的可持续性。

    作者:姜志欣;王丽娟;林宁;石慧;陈伟;吴玉璘;张敏;潘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三种不同检查方法对早产儿脑损伤评估优越性比较

    目的:探究与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彩超、MRI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诊断研究,旨在为早产儿的临床脑损伤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20例早产儿,在其住院期间给予振幅整合脑电图、彩超、MRI检查,观察与记录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结果:早产儿中有48例表现为不连续低电压或病理型图形,阳性率为40.00%(48/120),且未能检测到成熟CY。彩超检查结果:早产儿中有33例颅内发现阳性病灶,阳性率为27.50%(33/120),其中15例早产儿被诊断为脑室内出血,占45.45%(15/33),另有18例早产儿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改变,占54.55%(18/33)。MRI检查结果:早产儿中有62例在颅内发现了阳性病灶,阳性率为51.67%(62/120),其中有34例诊断为脑室内缺血,19例诊断为脑实质点状出血,占30.66%(19/62),9例诊断为脑室内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4.52%(9/62)。结论:MRI对于早产儿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明显高于振幅整合脑电图及彩超检查,其中振幅整合脑电图可通过针对早产儿醒睡周期异常改变进行诊断,而彩超则可作为初诊及随访追踪的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作者:蓝国锋;黄景雄;吴时光;史学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时间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随时间的水平变化,研究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对照组人群48例,测定其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选取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 6~12分)96例,分别于伤后的1、3、5、7、14、21 d取血及脑脊液,检测其S100B水平,比较伤后不同时间的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S100B蛋白水平随时间不断变化的,CSF和血清S100B蛋白峰值均发生在伤后第1天和第3天,各时间点CSF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伤后一段时间内CSF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伤后早期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彼此密切相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关性逐渐减低。

    作者:李鹏林;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