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媚;李文根;廖兢业;张科;何雪春
目的:评价手法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连续治疗20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的颅多普勒(TCD)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临床疗效可靠,可单独用于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作者:李成付;陈晓艺;边瑜健;王玖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泪道逆行置管方法在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00例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4%、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的8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应证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肖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胃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取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质量变化情况、食欲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KPS评分变化情况及睡眠质量情况;观察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欲变化情况、体质量变化情况治疗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胃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食欲变化、体质量变化均良好,睡眠较好,且1、2、3年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梅州山区近年痛风发病率显著增高的临床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3年11月入院治疗的1514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年份分组,2008-2011年入院患者833例为对照组,2012-2013年入院治疗患者681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分析痛风高发的诱发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男性痛风诱因排名前三位为高嘌呤饮食、饮酒、劳累,女性痛风诱因排名前三位为高嘌呤饮食、劳累、受冷。两组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是痛风发病率显著增高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与此类人群的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饮酒、高蛋白高嘌呤饮食有直接关系。
作者:何春媚;李文根;廖兢业;张科;何雪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NTNAP2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10244837、rs7794745、rs10500171与汉族儿童孤独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汉族儿童孤独症患者及对照的rs10244837、rs7794745、rs10500171位点进行的基因分型,对所获分型数据进行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孤独症病例和对照的CNTNAP2基因的3个SNPs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未偏离哈德温伯格平衡(P>0.05);CNTNAP2基因的rs10244837、rs7794745、rs1050017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单体型频率在病例与对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TNAP2基因的rs10244837、rs7794745、rs1050017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单体型与儿童孤独症不相关。
作者:李小平;郭辉;夏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Neuropilin-1(NRP-1)又称为神经纤毛蛋白,是一种非酪氨酸激酶跨膜多功能糖蛋白。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与免疫细胞上高表达,它作为一个多功能受体,通过独立或依靠其他配体分子的方式,在各种实体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及免疫学等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NRP-1及其配体在肿瘤发生和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齐凯;杨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健康人群和患者的生理信号复杂度问题大家已普遍关注,复杂度的降低已被指出是病理动力学的一个普遍特征。急性脑卒中是神经内外科的常见疾病,之前已有研究指出可以把心率变异性作为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的指标,然而当时并没有细化研究,也没有给出足够证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指导NRDS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期间本院NRDS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T0)及治疗后1 h(T1)、12 h(T2)、24 h(T3)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T3时点的pH,T2、T3时点的PaO2,T1、T2、T3时点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7.39,P<0.05或P<0.01);T2、T3时点的PaO2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4.8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87%、86.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05),并发症率分别为26.32%、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6.25,P<0.05或P<0.01)。结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通过多种机制增加了肺泡气体交换,提高了氧合能力,进而改善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且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更低的并发症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优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基层医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高存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上尿路疾病的治疗微创化成为一种趋势,输尿管软镜术因其镜体纤细灵活,能主动弯曲,操控性强,可直接观察输尿管、肾盂及各个肾盏在内的整个上尿路集合系统,对上尿路疾病的诊疗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包括上尿路结石、不明原因的血尿、上尿路肿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膀胱癌术后输尿管-肠段吻合口狭窄并结石等。
作者:江郁慧;杨国胜;钟瑞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组织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癌、上皮性交界性瘤和上皮性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水平,分析HOST2 lncRNA在不同上皮性卵巢组织表达差异的临床意义。结果: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上皮性交界性瘤表达量明显高于上皮性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量与上皮性交界性瘤表达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OST2 lncRNA在不同临床分期的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卵巢瘤中HOST2 lncRNA均有表达,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分子诊断标志物。
作者:刘静;彭萍;汪先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患有COPD且经病原学确诊有肺部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T组(n=52)和经验治疗组(n=34)。PCT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并根据PCT水平应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治疗组根据临床经验和临床症状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临床有效率、功能状态评分、二重感染率、加重及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PCT组的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和二重感染率均明显少于经验治疗组(P<0.05)。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功能状态评分、加重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可指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有利于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二重感染率,避免抗生素使用过多而产生细菌耐药性。
作者:蔡宗洋;林昌盛;杨锐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选择性结扎镜像痛模型脊髓中的激活情况。方法:实验组选择性结扎(SNL)镜像痛模型大鼠20只,对照组SNL非镜像痛模型大鼠20只,取第4~5腰椎段脊髓做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非手术侧(镜像痛)脊髓背角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平均荧光强度增高,与手术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非手术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镜像痛中,镜像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参与了镜像痛的形成和维持。
作者:王江栓;李变锋;任秀华;曹靖;臧卫东;田志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8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2个月后复发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39例,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例、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并发症阴囊水肿2例,对照组出现阴囊水肿3例、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复查患者,研究组复发1例,占2.4%,对照组复发4例,占9.8%;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对患者治疗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中远期复发率降低明显,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张尚文;徐显林;徐锋;张启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清肺止咳丸配合穴位贴敷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的1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清肺止咳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应用肺力咳胶囊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治疗组总疗效及主要症状评分、LCQ测评及各单项指标评分、小气道通气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有改善。结论:清肺止咳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涛;李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南京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对错畸形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其与正畸医生对错畸形的认知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指导正畸医生进行更好的诊疗,同时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方法:对2012-2013年来本科就诊的213名在校大学生的进行错畸形认知问卷调查,所用的问卷包括一般人口调查问卷、据正畸治疗需要指数量表[由牙齿美观因素(AC)与牙齿健康因素(DHC)组成]设计的牙齿美观和健康因素自评调查问卷。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知进行AC等级和DHC等级的评分,与正畸医生根据模型测得的客观值所得评分相比较,并进行不同性别、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间主观感知AC等级和DHC等级比较。结果:正畸医生的客观测量等级明显高于大学生的主观感知等级(P<0.05);大学生主观感知和正畸医生客观测量的相应数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女性大学生的主观感知DHC等级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城市大学生的主观感知AC和DHC等级均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主观感知AC和DHC等级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结论:大学生与正畸医生对大学生自身错畸形的美观和健康因素的认知间的差异明显,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认为自己牙齿不健康,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加注重自己牙齿的美观和健康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错畸形知识的宣讲并指导其就医行为。
作者:王晓静;朱华;吉萍;胡峰;耿宁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DNA双链断裂(DSB)是细胞受到电离辐射后严重的DNA损伤,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以及DNA损伤修复。DNA损伤发生后,激活细胞内DNA损伤应答,启动DSB修复通路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重组末端连接(NHEJ)。HR修复分为联会前期、联会期和联会后期,以姐妹染色单体为模板,进行无错误修复,是保护基因组完整性的主要机制。对IR导致的DSB HR和NHEJ具有互补关系,G2和S期HR是主要修复方式。HR是肿瘤发病风险、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合成致死是HR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对DSB修复过程中所涉及HR修复通路中的分子机制、合成致死概念及其与NHEJ修复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其成为转化医学研究和潜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作者:董隽;张天;碧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稳定的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参考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对照组30只。实验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夹闭颈总动脉远心端,颈总动脉剪一小口,从颈总动脉经颈内动脉插入线栓,缺血1 h后,在麻醉状态下完全拔出线栓,并结扎颈内动脉远心端。对照组结扎右侧颈内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但不插入线栓。术后取脑组织行TTC染色,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经改良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功率达82.75%,平均操作时间约(20.4±5.3)min,模型大鼠右侧眼裂变小,行走时向右侧转圈,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在3~4分,经TTC染色梗死侧大脑半球颜色苍白,脑梗死区范围一致,梗死体积约(34.62±5.32)%;对照组无任何临床症状,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经TTC染色无梗死灶。结论:通过改良,成功建立了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作者:陈晓娟;肖宗宇;潘琪;王莉;侯倩;雷延成;吴世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9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同轴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多的为角膜水肿,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小切口治疗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病率较小,但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可根据具体临床情况进行手术方法的筛选。
作者:王茂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随时间的水平变化,研究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对照组人群48例,测定其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选取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 6~12分)96例,分别于伤后的1、3、5、7、14、21 d取血及脑脊液,检测其S100B水平,比较伤后不同时间的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S100B蛋白水平随时间不断变化的,CSF和血清S100B蛋白峰值均发生在伤后第1天和第3天,各时间点CSF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伤后一段时间内CSF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伤后早期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彼此密切相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关性逐渐减低。
作者:李鹏林;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研究护理干预在肿瘤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来本院进行放疗的癌症患者5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CT模拟定位放疗,常规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治愈率为95.60%,与常规组的74.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肿瘤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顺从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锦秀;李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