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巧红;李柱;程勃然;王树滨
目的:探析哮喘患儿细胞因子水平与过敏状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入选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小儿哮喘患者80例,根据患儿是否为过敏体质分为过敏组41例、非过敏组39例,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的IL-5、IFN-γ、IL-4水平。结果:小儿哮喘患者的血清IL-4、IL-5、IF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血清IFN-γ、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过敏组血清IFN-γ、IL-5水平显著高于非过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与非过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状态对哮喘患儿血清IL-5、IFN-γ水平影响较大,可影响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白映光;林炳常;谢太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ND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化疗,观察组给予PND配合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控制率为93.75%(30例),对照组为81.25%(26例);观察组CD3+、CD4+、CD4+/CD8+及NK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D对乳腺癌多药耐药具有显著逆转作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农巧红;李柱;程勃然;王树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患有脑梗死失语患者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后失语功能恢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40例未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而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后通过ABC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失语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失语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语程度,促进患者语言恢复。
作者:李莹;孙庆治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建立面向社区医院的微创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方法:通过建立管理架构、建设培训基地和规范培训方法,建立面向社区医院的微创技能培训基地。结果:所培训学员均较好掌握微创手术的应用,获得官方认可的内镜手术资格证。结论:采用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有望对社区医生微创专业化培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陈盛宇;王永忠;刘伟锋;赵云;古雅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增城市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现状,并探讨综合性干预对SMBG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增城市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SMBG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2份。242例调查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106)和对照组(n=136),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照组未行任何干预,比较两组对SMBG认知、态度、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结果:242例患者中,便携式血糖仪拥有率为17.77%,SMBG监测率为16.12%,SMBG频率为4.51次/月;未进行SMBG的首位原因为“血糖仪和血糖试纸太贵”(80.79%),其次为“自己认为没必要”(70.44%);39例进行SMBG的患者中,仅17.95%的患者对SMBG频率、操作方法、结果记录基本掌握;干预后,干预组SMBG认知率、支持率、检测率及空腹血糖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城市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SMBG的水平较低,可通过综合性干预提高患者SMBG依从性。
作者:陈宇斌;周汉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利用ARMS法分析与检测IB-IIIA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总体突变率,探讨其对肺癌化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同一医疗组IA-IIIA期进行根治术后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资料,对IB-IIIA期48例全部根治术后肺癌患者进行标准含铂两药的化疗并作病情观察分析,对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及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术后化疗EGFR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的无病生存期(DFS)、WHO标准下药物毒副作用差异进行比较。结果:80例肺癌研究患者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31例,突变率38.75%。37例鳞癌患者, EGFR基因突变2例,突变率5.41%;43例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29例,突变率67.44%,突变率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IIIA期患者共48例,术后做标准含铂两药化疗,20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组与28例基因突变阴性组胃肠道副作用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肺癌患者38例,不吸烟患者42例,前者EGFR基因突变20例,突变率52.6%,后者EFGR基因突变11例,突变率26.2%,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和患者病理的种类密切相关,通过对突变率的比较得知,腺癌突变率高于鳞癌,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可以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十分有益于预测肺癌化疗治疗。
作者:张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2015年7月15日,北京)一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抗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普拉克索缓释片正式在我国上市,为我国抗帕金森病疾病领域带来首个一天一次的治疗方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海波教授表示:普拉克索缓释片的上市对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每天只需一次药,治疗更轻松方便,它将使患者更容易坚持长期规范治疗,从而有效控制疾病症状,轻松自如地过好每一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脏术后监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心脏手术的患者40例,术后30 min为A组,术后6~8 h为B组,分别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分压(PvO2)并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比较两组的差异;根据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进行分组,≤65%的为Ⅰ组,>65%的为Ⅱ组,比较两组的SvO2值、ICU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组的PaO2、O2ER值均高于术前,PvO2、SvO2值均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O2、SvO2值均高于B组,O2ER值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SvO2,ICU停留时间,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O2在心脏术后监护中极具价值,其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自身也可作为组织氧平衡的衡量标准。
作者:李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讨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佳手术时机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骨折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急诊组、伤后7~10 d组及伤后14~42 d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急诊组与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组、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伤后14~42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佳手术时机应该按照创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若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则应该尽早选择手术对四肢长骨骨折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从而使患者尽早得到恢复。
作者:宋进良;黄明辉;赵爱玲;李福;卢健;蔡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对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早期康复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病房2012年6月-2014年6月脑出血住院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快,治疗第14天有28例(66.67%)患者达到生活基本自理,20例(47.61%)能独立步行。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重症康复必须有专业的康复团队,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负责执行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爱清;陈妙霞;胡细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TFPI-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SP法测定TFPI-2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FPI-2表达阳性指数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分别为(16.25±9.57)%、(22.41±7.24)%、(27.76±5.30)%。食管鳞癌中淋巴结转移、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肿瘤的分化程度与TFPI-2的表达阳性指数则呈负相关(rs分别=-0.315、-0.444、-0.647、-0.772、-0.292)。结论:TFPI-2与食管鳞癌的生长、转移、侵袭有关,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卢建国;赵香梅;赵宝生;齐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探讨如何防范护患纠纷,并减少纠纷的发生。通过对急诊科常见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及法律知识培训,对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小儿预防接种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辖区内2014年5-12月进行适宜预防接种的0~3岁儿童家长500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分组,对照组200人和干预组300人。观察比较两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评分情况,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情况,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评分、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提高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耳鼻喉科80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且综合性护理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朱凤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提高目前国内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职业健康,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方法:尝试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探索有效可行的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模式,运用格林模式促进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结果: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倾向因素),目前没有系统的、持续的职业心理健康促进模式(促成因素)和良好的职业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强化因素)。结论:应运用格林模式从多个方面对目前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然后去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解决的办法。教师职业心理问题的预防应分为三级预防;教师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化解可分为个人干预或组织干预。
作者:陈燕;葛炜;林辉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入院治疗的89例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刮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围术期临床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8854,P=0.0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2.27%(1/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018,P=0.0381)。结论:应用宫腔镜电切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引发的异常出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俊;江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并与相似年龄、BMI的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方法:选取39例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初诊患者,未接受药物和饮食治疗。选取3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浆标本,利用ELISA技术检测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16±1.95)μg/mL vs (13.37±5.10)μg/mL,P<0.01],而抵抗素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3±4.28)ng/mL vs (5.93±3.71)ng/mL,P<0.01]。脂联素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而抵抗素则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而抵抗素的水平升高,提示高血尿酸可能参与代谢综合征的进程。
作者:谭鹤长;孟晓燕;罗春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深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诊深度烧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TSD发生率及其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TSD发生率低至29.69%,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SD评分(再体验,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和PTS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残接受度评分和心理弹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诊深度烧伤患者PTSD率,改善PTSD程度及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辅助患者早期接受伤残,提高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黄佩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规律性停药对治疗瘢痕疙瘩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符合瘢痕疙瘩诊断的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共81例,B组为对照组共75例。A组在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采取逐渐减少浓度的方法规律停药;B组采用常规疗程停药方法。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瘢痕疙瘩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效果
作者:高雁;牛占国;刘玉生;黄伟龙;陈可琼;刘小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7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地氯雷他定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确切,对过敏性鼻炎相关症状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欧阳绍基;姚榕威;徐学江;蔡琴芳;谢凤梅;胡全福;王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