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
目的:探讨观察现阶段本辖市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运行模式,为提高本辖市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结合本辖区目前儿童保健服务的实际情况,对本辖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前后儿童保健工作的各项指标以及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提高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与贫血普查率等儿童保健覆盖指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后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儿童常见病及行为问题等患病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后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社会转变儿童保健服务观念至关重要,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各项指标以及服务质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晓梅;黄翠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视神经钳夹伤后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2 d的SD大鼠36只,随机抽取12只为A组(正常对照组);24只分离暴露视神经并进行视神经钳夹后随机分为B组(模型组)和C组(GB治疗组),每组12只。每只鼠的右眼用于实验。A组不作任何处理,B、C组分别于实验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和银杏内酯B(GB)40 mg/kg,术后继续给药1周,术后1、2周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和HE染色光镜检查,并计数术后2周视网膜垂直经线RGCs数。结果:术后1周,A、B、C三组的LPl和APl分别为[(90±4)ms,(19±3)μV]、[(110±6)ms(,11±3)μV]和[(94±4)ms(,18±2)μV],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A、B、C三组的LPl和APl分别为[(92±11)ms,(21±3)μV]、[(186±15)ms,(7±2)μV]和[(104±12)ms,(14±3)μV],RGCs数目分别为(281±39)个、(112±20)个、(228±35)个,各指标A、B、C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B能抑制部分大鼠视神经钳夹后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郑幼平;吴小桃;田原;张晓明;周小娟;孟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近年来,文本信息抽取成为中医文献知识挖掘的一种新兴手段。构建了基于本体的中医文本信息抽取系统,它能从中医文献中提取领域概念及语义关系,并支持用户完成文本语义关系的检阅、分析和标注等工作。该系统能辅助中医专家从中医文献中挖掘知识,并进一步完善中医领域本体系统。
作者:于彤;朱玲;李敬华;高宏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讨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佳手术时机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骨折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急诊组、伤后7~10 d组及伤后14~42 d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急诊组与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组、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伤后14~42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佳手术时机应该按照创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若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则应该尽早选择手术对四肢长骨骨折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从而使患者尽早得到恢复。
作者:宋进良;黄明辉;赵爱玲;李福;卢健;蔡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对早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帕金森病(PD)患者及正常老年人(NC)各30例。首先分别进行头颅磁共振平扫,而后行磁共振波谱检查,计算双侧海马区、内侧颞叶区NAA/Cr,NAA/mI值,其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查其血清NAA值;后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双内侧颞叶、海马区NAA的含量为NC组>PD组>AD组,而血清NAA含量AD组>PD组>NC组,表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脑内NAA下降,血清NAA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AA浓度有可能作为早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一种筛查指标。
作者:沈小平;王士列;刘建平;李年春;郑团圆;刘煜帆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估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肾功能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12周对应治疗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200,P=0.0377)。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尿素氮、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冠雄;徐小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脏术后监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心脏手术的患者40例,术后30 min为A组,术后6~8 h为B组,分别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分压(PvO2)并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比较两组的差异;根据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进行分组,≤65%的为Ⅰ组,>65%的为Ⅱ组,比较两组的SvO2值、ICU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组的PaO2、O2ER值均高于术前,PvO2、SvO2值均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O2、SvO2值均高于B组,O2ER值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SvO2,ICU停留时间,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O2在心脏术后监护中极具价值,其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自身也可作为组织氧平衡的衡量标准。
作者:李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深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诊深度烧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TSD发生率及其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TSD发生率低至29.69%,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SD评分(再体验,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和PTS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残接受度评分和心理弹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诊深度烧伤患者PTSD率,改善PTSD程度及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辅助患者早期接受伤残,提高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黄佩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建立面向社区医院的微创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方法:通过建立管理架构、建设培训基地和规范培训方法,建立面向社区医院的微创技能培训基地。结果:所培训学员均较好掌握微创手术的应用,获得官方认可的内镜手术资格证。结论:采用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有望对社区医生微创专业化培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陈盛宇;王永忠;刘伟锋;赵云;古雅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并与相似年龄、BMI的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方法:选取39例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初诊患者,未接受药物和饮食治疗。选取3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浆标本,利用ELISA技术检测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16±1.95)μg/mL vs (13.37±5.10)μg/mL,P<0.01],而抵抗素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3±4.28)ng/mL vs (5.93±3.71)ng/mL,P<0.01]。脂联素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而抵抗素则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而抵抗素的水平升高,提示高血尿酸可能参与代谢综合征的进程。
作者:谭鹤长;孟晓燕;罗春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使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80例拟在血管内超声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80例同一时间在本院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分析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使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冠状再狭窄5例,对照组出现冠状再狭窄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中治疗效果明显,推荐使用。
作者:霍燕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管理(IDM)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愿意配合IDM的GDM患者根据SDM坚持情况分为观察组(坚持IDM,n=72)和对照组(IDM坚持时间<1周,n=50),两组均定期随访至胎儿娩出。统计观察组IDM后两组不良妊娠结局、体质量(BMI)增长情况、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总发生率降低,依从性、非常满意的患者比例和总体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5)。观察组分娩后BMI增加(5.02±0.87)kg/m2,低于对照组的(5.95±0.94)kg/m2(P<0.05)。结论:GDM患者行IDM可减少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利于其体质量指数的控制和依从性及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REM-PCL对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12只犬随机分为REM-PCL组(RP组,n=6)和对照组(C组,n=6)。RP组和C组分别于CPB前静脉注射0.2 mg/kg REM-PCL及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机前、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和60 min时,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心肌线粒体线粒体肿胀度(MSD)。结果:与转机前比较,两组缺血后T-AOC、GSH-PX及SOD均降低,MDA和MSD含量均升高(P<0.01);再灌注后C组T-AOC、GSH-PX及SOD均降低(P<0.01),MDA和MSD含量均升高(P<0.01);再灌注60 min时RP组T-AOC、MDA、MSD、GSH-PX及SOD与转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60 min和再灌注后RP组MDA和MSD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1),T-AOC、GSH-PX及SOD均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REM-PCL预处理可通过提高CPB中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心肌线粒体损伤。
作者:方华;杨淼;张伟晶;章建平;张竞超;章放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析哮喘患儿细胞因子水平与过敏状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入选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小儿哮喘患者80例,根据患儿是否为过敏体质分为过敏组41例、非过敏组39例,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的IL-5、IFN-γ、IL-4水平。结果:小儿哮喘患者的血清IL-4、IL-5、IF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血清IFN-γ、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过敏组血清IFN-γ、IL-5水平显著高于非过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与非过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状态对哮喘患儿血清IL-5、IFN-γ水平影响较大,可影响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白映光;林炳常;谢太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规律性停药对治疗瘢痕疙瘩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符合瘢痕疙瘩诊断的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共81例,B组为对照组共75例。A组在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采取逐渐减少浓度的方法规律停药;B组采用常规疗程停药方法。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瘢痕疙瘩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效果
作者:高雁;牛占国;刘玉生;黄伟龙;陈可琼;刘小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妇产科孕产妇3810例,采用剖宫产娩出胎儿1200例。将1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腹膜内剖宫产手术,治疗组采用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术中、术后各观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切皮至胎儿出生总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持续留置尿管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肠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的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合并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军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76例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体检的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的脱落细胞,依据年龄分为低龄组(20~29岁)、中低龄组(30~39岁)、中龄组(40~49岁)、高龄组(>49岁),采用HPV导流杂交快速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PV亚型,统计分析所有受试者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惠州地区2576例标本经HPV基因检查和分型诊断筛查出412例HPV感染阳性,感染总阳性率为15.99%,其中HPV亚型52感染率高(2.45%),HPV亚型2感染率低(0.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72,P<0.01);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4.01%,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9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13,P<0.01);低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29.38%,中低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57.77%,中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9.45%,高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3.40%,中低龄组>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地区HPV感染几率具有显著的亚型和年龄分布异质性,对指导HPV疫苗研究以及HPV感染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旭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患有脑梗死失语患者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后失语功能恢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40例未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而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后通过ABC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失语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失语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语程度,促进患者语言恢复。
作者:李莹;孙庆治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在指导优化脑出血发热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伴发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PCT指导治疗组(PCT组)34例根据PCT动态值确定抗菌药的使用,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4例则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给予经验性抗菌药治疗;以治疗后第28天为研究终点,记录并比较PCT组患者PCT值的变化及两组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情况。结果:PCT组血清PCT水平随着抗菌药的使用而逐渐下降;PCT组抗菌药的使用比例、使用强度(AUD)、费用及使用金额比例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动态值指导抗菌药治疗策略可优化脑出血发热抗菌药的使用,有效减少抗菌药的使用强度及比例,降低抗菌药费用,对避免抗菌药的过度使用,减少细菌耐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文权;陈俏洁;彭琳;谢广超;李琼;郭卫;凌亚兴;王志海;何国林;黄云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入院治疗的89例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刮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围术期临床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8854,P=0.0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2.27%(1/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018,P=0.0381)。结论:应用宫腔镜电切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引发的异常出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俊;江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