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惠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李旭艳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 分布特点, 年龄, 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惠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76例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体检的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的脱落细胞,依据年龄分为低龄组(20~29岁)、中低龄组(30~39岁)、中龄组(40~49岁)、高龄组(>49岁),采用HPV导流杂交快速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PV亚型,统计分析所有受试者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惠州地区2576例标本经HPV基因检查和分型诊断筛查出412例HPV感染阳性,感染总阳性率为15.99%,其中HPV亚型52感染率高(2.45%),HPV亚型2感染率低(0.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72,P<0.01);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4.01%,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9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13,P<0.01);低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29.38%,中低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57.77%,中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9.45%,高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3.40%,中低龄组>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地区HPV感染几率具有显著的亚型和年龄分布异质性,对指导HPV疫苗研究以及HPV感染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外科手术时机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佳手术时机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骨折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急诊组、伤后7~10 d组及伤后14~42 d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急诊组与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组、伤后7~10 d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伤后14~42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佳手术时机应该按照创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若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则应该尽早选择手术对四肢长骨骨折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从而使患者尽早得到恢复。

    作者:宋进良;黄明辉;赵爱玲;李福;卢健;蔡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突发性聋合并耳鸣患者实施护理对降低心理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耳鼻喉科80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且综合性护理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朱凤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肺癌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利用ARMS法分析与检测IB-IIIA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总体突变率,探讨其对肺癌化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同一医疗组IA-IIIA期进行根治术后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资料,对IB-IIIA期48例全部根治术后肺癌患者进行标准含铂两药的化疗并作病情观察分析,对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及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术后化疗EGFR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的无病生存期(DFS)、WHO标准下药物毒副作用差异进行比较。结果:80例肺癌研究患者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31例,突变率38.75%。37例鳞癌患者, EGFR基因突变2例,突变率5.41%;43例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29例,突变率67.44%,突变率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IIIA期患者共48例,术后做标准含铂两药化疗,20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组与28例基因突变阴性组胃肠道副作用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肺癌患者38例,不吸烟患者42例,前者EGFR基因突变20例,突变率52.6%,后者EFGR基因突变11例,突变率26.2%,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和患者病理的种类密切相关,通过对突变率的比较得知,腺癌突变率高于鳞癌,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可以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十分有益于预测肺癌化疗治疗。

    作者:张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脂联素与抵抗素水平观察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并与相似年龄、BMI的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方法:选取39例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初诊患者,未接受药物和饮食治疗。选取3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浆标本,利用ELISA技术检测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16±1.95)μg/mL vs (13.37±5.10)μg/mL,P<0.01],而抵抗素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3±4.28)ng/mL vs (5.93±3.71)ng/mL,P<0.01]。脂联素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而抵抗素则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而抵抗素的水平升高,提示高血尿酸可能参与代谢综合征的进程。

    作者:谭鹤长;孟晓燕;罗春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L型解剖板踝前横切口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L型解剖板经踝前横切口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L型解剖板经踝前横切口微创治疗,另选取2011年之前收治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1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疗效评估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L型解剖板经踝前横切口进行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传统切开复位治疗,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术后更容易愈合康复,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烨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TFPI-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FPI-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SP法测定TFPI-2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FPI-2表达阳性指数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分别为(16.25±9.57)%、(22.41±7.24)%、(27.76±5.30)%。食管鳞癌中淋巴结转移、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肿瘤的分化程度与TFPI-2的表达阳性指数则呈负相关(rs分别=-0.315、-0.444、-0.647、-0.772、-0.292)。结论:TFPI-2与食管鳞癌的生长、转移、侵袭有关,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卢建国;赵香梅;赵宝生;齐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惠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76例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体检的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的脱落细胞,依据年龄分为低龄组(20~29岁)、中低龄组(30~39岁)、中龄组(40~49岁)、高龄组(>49岁),采用HPV导流杂交快速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PV亚型,统计分析所有受试者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惠州地区2576例标本经HPV基因检查和分型诊断筛查出412例HPV感染阳性,感染总阳性率为15.99%,其中HPV亚型52感染率高(2.45%),HPV亚型2感染率低(0.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72,P<0.01);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4.01%,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9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13,P<0.01);低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29.38%,中低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57.77%,中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9.45%,高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3.40%,中低龄组>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地区HPV感染几率具有显著的亚型和年龄分布异质性,对指导HPV疫苗研究以及HPV感染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旭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妇产科孕产妇3810例,采用剖宫产娩出胎儿1200例。将1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腹膜内剖宫产手术,治疗组采用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术中、术后各观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切皮至胎儿出生总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持续留置尿管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肠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的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合并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军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健康促进格林模式在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目前国内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职业健康,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方法:尝试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探索有效可行的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模式,运用格林模式促进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结果: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倾向因素),目前没有系统的、持续的职业心理健康促进模式(促成因素)和良好的职业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强化因素)。结论:应运用格林模式从多个方面对目前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然后去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解决的办法。教师职业心理问题的预防应分为三级预防;教师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化解可分为个人干预或组织干预。

    作者:陈燕;葛炜;林辉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REM-PCL对犬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REM-PCL对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12只犬随机分为REM-PCL组(RP组,n=6)和对照组(C组,n=6)。RP组和C组分别于CPB前静脉注射0.2 mg/kg REM-PCL及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机前、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和60 min时,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心肌线粒体线粒体肿胀度(MSD)。结果:与转机前比较,两组缺血后T-AOC、GSH-PX及SOD均降低,MDA和MSD含量均升高(P<0.01);再灌注后C组T-AOC、GSH-PX及SOD均降低(P<0.01),MDA和MSD含量均升高(P<0.01);再灌注60 min时RP组T-AOC、MDA、MSD、GSH-PX及SOD与转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60 min和再灌注后RP组MDA和MSD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1),T-AOC、GSH-PX及SOD均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REM-PCL预处理可通过提高CPB中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心肌线粒体损伤。

    作者:方华;杨淼;张伟晶;章建平;张竞超;章放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脏术后监护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心脏术后监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心脏手术的患者40例,术后30 min为A组,术后6~8 h为B组,分别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分压(PvO2)并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比较两组的差异;根据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进行分组,≤65%的为Ⅰ组,>65%的为Ⅱ组,比较两组的SvO2值、ICU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组的PaO2、O2ER值均高于术前,PvO2、SvO2值均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O2、SvO2值均高于B组,O2ER值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SvO2,ICU停留时间,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O2在心脏术后监护中极具价值,其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自身也可作为组织氧平衡的衡量标准。

    作者:李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银杏内酯B对视神经钳夹伤后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视神经钳夹伤后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2 d的SD大鼠36只,随机抽取12只为A组(正常对照组);24只分离暴露视神经并进行视神经钳夹后随机分为B组(模型组)和C组(GB治疗组),每组12只。每只鼠的右眼用于实验。A组不作任何处理,B、C组分别于实验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和银杏内酯B(GB)40 mg/kg,术后继续给药1周,术后1、2周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和HE染色光镜检查,并计数术后2周视网膜垂直经线RGCs数。结果:术后1周,A、B、C三组的LPl和APl分别为[(90±4)ms,(19±3)μV]、[(110±6)ms(,11±3)μV]和[(94±4)ms(,18±2)μV],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A、B、C三组的LPl和APl分别为[(92±11)ms,(21±3)μV]、[(186±15)ms,(7±2)μV]和[(104±12)ms,(14±3)μV],RGCs数目分别为(281±39)个、(112±20)个、(228±35)个,各指标A、B、C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B能抑制部分大鼠视神经钳夹后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郑幼平;吴小桃;田原;张晓明;周小娟;孟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传统手术患者再出血几率较低,小骨窗微创手术能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员技术、设施设备能满足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更好。

    作者:谢海峰;彭文益;马何;范永东;吴克洪;胡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清N-乙酰天门冬氨酸与早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对早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帕金森病(PD)患者及正常老年人(NC)各30例。首先分别进行头颅磁共振平扫,而后行磁共振波谱检查,计算双侧海马区、内侧颞叶区NAA/Cr,NAA/mI值,其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查其血清NAA值;后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双内侧颞叶、海马区NAA的含量为NC组>PD组>AD组,而血清NAA含量AD组>PD组>NC组,表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脑内NAA下降,血清NAA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AA浓度有可能作为早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一种筛查指标。

    作者:沈小平;王士列;刘建平;李年春;郑团圆;刘煜帆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肾绞痛伴肾包膜下积液的超声诊断与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肾绞痛伴肾包膜下积液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46例声像图表现为肾包膜下积液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肾包膜下积液在超声下的表现。结果:通过对超声下影像观察发现,46例肾包膜下积液大的切面达3~9 mm,呈现线条形或者月牙状液性暗区,同时伴有同侧肾积水,肾窦分离前后距离约12~21 mm;发现输尿管结石直径在4~10 mm,梗阻部位多位于输尿管下段,全部患者经过止痛、抗炎、解痉及碎石等综合性治疗后,梗阻解除,肾包膜下积液在一周内被完全吸收。结论:肾绞痛伴有肾包膜下积液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超声作为一项简便、安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明确诊断,超声检查可作为肾绞痛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媛;朱达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究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2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规范化的管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不进行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所有人口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健康信念认识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冠心病、脑卒中、控制体重、饮食等方面的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控制体重、心理调节、不喝酒或少喝酒、稳定情绪、适宜运动人员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有规律的服药,能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水平,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作者:赵俊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本辖区儿童保健服务整体运作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观察现阶段本辖市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运行模式,为提高本辖市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结合本辖区目前儿童保健服务的实际情况,对本辖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前后儿童保健工作的各项指标以及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提高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与贫血普查率等儿童保健覆盖指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后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儿童常见病及行为问题等患病率方面,实施整体运作后明显优于实施整体运作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社会转变儿童保健服务观念至关重要,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实施整体运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各项指标以及服务质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晓梅;黄翠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拟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21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及生命体征。结果:两组入组时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穿刺前及穿刺检查后的HAMA评分分别为(23.15±5.66)分及(18.12±5.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6±5.03)分及(20.31±5.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入组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检查结束时观察组的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负面情绪,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在接受检查时的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密生;李丽;张秀娟;戎会娟;张兰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

    目的:研究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和脂肪肝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脂肪肝患者246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到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1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空腹血清瘦素含量等做出检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加以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轻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4.58±0.91)ng/mL和(4.11±1.83)ng/mL;中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6.25±1.78)ng/mL和(6.58±2.01)ng/mL;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经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10.34±2.51)ng/mL和(8.57±1.23)ng/mL;对照组的血清瘦素为(3.74±1.93)ng/mL。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正常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均高于正常人的血清瘦素,而且血清瘦素对于患者脂肪肝的轻重程度也具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在临床上加以治疗干预。

    作者:杨少勇;刘经耀;刘瑞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动态血清降钙素原监测优化脑出血发热抗菌药治疗的作用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在指导优化脑出血发热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伴发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PCT指导治疗组(PCT组)34例根据PCT动态值确定抗菌药的使用,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4例则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给予经验性抗菌药治疗;以治疗后第28天为研究终点,记录并比较PCT组患者PCT值的变化及两组患者抗菌药的使用情况。结果:PCT组血清PCT水平随着抗菌药的使用而逐渐下降;PCT组抗菌药的使用比例、使用强度(AUD)、费用及使用金额比例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动态值指导抗菌药治疗策略可优化脑出血发热抗菌药的使用,有效减少抗菌药的使用强度及比例,降低抗菌药费用,对避免抗菌药的过度使用,减少细菌耐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文权;陈俏洁;彭琳;谢广超;李琼;郭卫;凌亚兴;王志海;何国林;黄云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