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临床护理研究

任密生;李丽;张秀娟;戎会娟;张兰芝

关键词:初产妇, 介入性, 产前诊断, 个性化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拟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21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及生命体征。结果:两组入组时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穿刺前及穿刺检查后的HAMA评分分别为(23.15±5.66)分及(18.12±5.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6±5.03)分及(20.31±5.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入组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检查结束时观察组的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负面情绪,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在接受检查时的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穿刺点的选择对肾动脉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目的:探讨肘正中静脉和足背静脉穿刺点对肾动脉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需行肾动脉磁共振成像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肘正中静脉处和足背静脉处作为穿刺点,行肾动脉磁共振成像,采用Test Bolus监测两组肾动脉成像峰值时间,选用Cor Cemra FT序列行肾动脉成像,评价两组图像的血管信号强度,信噪比(SNR)和图像对比信噪比(CNR)及重建血管评分。结果:32例均完成检查,两组延迟峰值时间分别为:肘正中静脉点为(24±3.4)s,足背静脉点为(45±5.1)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共有67支肾动脉显影,12例肾动脉未见异常,狭窄21支,另有1支完全闭塞。两组肾动脉开口处的信号强度分别为(751.25±14.2)、(738.98±31.3);SNR分别为(73.11±4.5)、(71.96±9.5);CNR分别为(41.74±9.3)、(40.24±1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肾动脉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肾动脉磁共振成像中,当肘正中静脉等上肢静脉穿刺失败时,足背静脉可为备选,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李淑明;刘玉涛;洪国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拟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21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及生命体征。结果:两组入组时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穿刺前及穿刺检查后的HAMA评分分别为(23.15±5.66)分及(18.12±5.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6±5.03)分及(20.31±5.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入组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检查结束时观察组的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负面情绪,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在接受检查时的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密生;李丽;张秀娟;戎会娟;张兰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7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地氯雷他定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确切,对过敏性鼻炎相关症状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欧阳绍基;姚榕威;徐学江;蔡琴芳;谢凤梅;胡全福;王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改良式功能牵伸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改良式功能牵伸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障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康复治疗,如肌力训练、膝关节常规关节松动、中药熏洗活血化瘀,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改良式功能牵伸。在治疗前、治疗10周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并采取Lysholm膝关节评分,且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10后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06.62±15.71)°,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77.89±10.22)分,治疗10周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93.21±17.72)°,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68.69±11.73)分,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行改良式功能牵伸,能够明显改善其膝关节活动度,提高其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沈友任;林卓锋;杨云海;邓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妇产科孕产妇3810例,采用剖宫产娩出胎儿1200例。将1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腹膜内剖宫产手术,治疗组采用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术中、术后各观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切皮至胎儿出生总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输液时间、持续留置尿管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肠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切口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的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合并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军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规律停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规律性停药对治疗瘢痕疙瘩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符合瘢痕疙瘩诊断的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共81例,B组为对照组共75例。A组在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采取逐渐减少浓度的方法规律停药;B组采用常规疗程停药方法。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瘢痕疙瘩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效果

    作者:高雁;牛占国;刘玉生;黄伟龙;陈可琼;刘小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突发性聋合并耳鸣患者实施护理对降低心理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耳鼻喉科80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且综合性护理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朱凤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急诊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

    探讨如何防范护患纠纷,并减少纠纷的发生。通过对急诊科常见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及法律知识培训,对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胆管疾病的经胆道镜微波治疗与个体化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胆管疾病经胆道镜微波治疗的方法与护理措施的改进。方法:胆道镜微波治疗胆管疾病71例(包括胆管狭窄及胆管息肉、胆管息肉样病变、胆管壁肿瘤),同时在微波治疗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1)术前对患者心理疏导,介绍治疗的微创性,消除恐惧,有T管者作引流管护理,根据医嘱作必要的冲洗等;(2)镜检前常规做窦道与胆管表面黏膜麻醉;(3)对胆管狭窄将微波功率调至50~90 W,多方位放射状切开狭窄口使其扩大;对胆管息肉、胆管息肉样病变及胆管肿瘤先取活检,调节微波功率至90~110 W,直视下烧灼,使病变局部发白炭化;(4)术后T管妥善固定,观察T管内胆汁色泽、每日流量、有无出血,指导患者与家属对T管的保护。结果:(1)所有患者均如期接受胆道镜治疗及随访,依从性良好;(2)狭窄胆管微波治疗33例次,术后复查T管造影均有好转,胆管息肉及息肉样病变、胆管壁肿瘤治疗44例次,所有胆管壁病变均消失或基本消失,胆道镜复查或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3)术中未发生患者不配合终止治疗情况,术中无出血、窦道穿孔等并发症,胆道镜使用后无损坏;(4)所有患者术后T管均保护良好,无继发出血,胆汁流出通畅。结论:术前加强心理疏导,术中正确调节微波功率,精准操作,术后加强对T管的保护及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应用微波技术经胆道镜治疗胆管疾病将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帅敏;马利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心理干预对急诊深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深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急诊深度烧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TSD发生率及其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TSD发生率低至29.69%,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SD评分(再体验,回避、麻木,警觉性增高和PTS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残接受度评分和心理弹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诊深度烧伤患者PTSD率,改善PTSD程度及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辅助患者早期接受伤残,提高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黄佩纯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

    目的:研究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和脂肪肝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脂肪肝患者246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到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1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空腹血清瘦素含量等做出检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加以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轻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4.58±0.91)ng/mL和(4.11±1.83)ng/mL;中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6.25±1.78)ng/mL和(6.58±2.01)ng/mL;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经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10.34±2.51)ng/mL和(8.57±1.23)ng/mL;对照组的血清瘦素为(3.74±1.93)ng/mL。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正常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均高于正常人的血清瘦素,而且血清瘦素对于患者脂肪肝的轻重程度也具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在临床上加以治疗干预。

    作者:杨少勇;刘经耀;刘瑞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健康促进格林模式在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目前国内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职业健康,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方法:尝试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探索有效可行的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模式,运用格林模式促进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结果: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倾向因素),目前没有系统的、持续的职业心理健康促进模式(促成因素)和良好的职业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强化因素)。结论:应运用格林模式从多个方面对目前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然后去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解决的办法。教师职业心理问题的预防应分为三级预防;教师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化解可分为个人干预或组织干预。

    作者:陈燕;葛炜;林辉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凋亡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扎冲十三味丸对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SAH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和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增多,而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扎冲十三味丸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高(P<0.05)。结论:扎冲十三味丸通过降低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率,起到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是其抗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鑫;陶春;林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特点,对其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记录患儿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腹部B超等指标,根据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分为肝损害组及对照组,其中肝损害组26例,对照组52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8例川崎病患儿肝损害者26例,占33.3%,21例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在200 IU/L以内,约占80.8%,其中肝肿大者3例,黄疸1例,脾大1例,分别占肝损害患者的11.5%、3.8%、3.8%。肝损害组与对照组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异常进入回归模型;而CRP、ESR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异常是川崎病患儿肝损害的主要因素,同时白细胞计数亦与肝损害存在联系,应对其提高重视,尽早干预治疗。

    作者:彭丽珠;李彩环;李军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的临床分期声像特征与优势分析

    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在检查前列腺癌中临床分期的超声声像特征与优点,反映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ogie 500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7.5 MHz进行检测,对55例年龄58~89岁(平均73.5岁)、直肠指检(DRE)触及前列腺质地较硬或可疑结节、血清特异性抗原(PSA)>4 ng/mL的患者进行直肠超声(TRUS)检查,结合临床分期对比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特征,同时这些病例均进行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并手术证实为前列腺癌。结果:55例患者中,直肠超声检出前列腺癌48例,符合率可达87.3%,超声表现特征呈形态不规整,边界欠光滑,内外腺分界不清,局部隆起,低回声结节或突破包膜、侵犯邻近组织或远处转移;7例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或增生结节,误诊率为12.7%,超声表现特征呈形态尚整齐,边界光滑,内外腺分界清晰,内部中等回声而周边一细狭的低回声结节。结论:经直肠超声是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较高的筛查方法,根据声像图特征初步判定临床分期,具有临床价值。其图像分辨率明显优于经腹部检查,且无创伤、费用低、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对临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爱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医文本信息抽取系统

    近年来,文本信息抽取成为中医文献知识挖掘的一种新兴手段。构建了基于本体的中医文本信息抽取系统,它能从中医文献中提取领域概念及语义关系,并支持用户完成文本语义关系的检阅、分析和标注等工作。该系统能辅助中医专家从中医文献中挖掘知识,并进一步完善中医领域本体系统。

    作者:于彤;朱玲;李敬华;高宏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惠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76例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体检的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的脱落细胞,依据年龄分为低龄组(20~29岁)、中低龄组(30~39岁)、中龄组(40~49岁)、高龄组(>49岁),采用HPV导流杂交快速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PV亚型,统计分析所有受试者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惠州地区2576例标本经HPV基因检查和分型诊断筛查出412例HPV感染阳性,感染总阳性率为15.99%,其中HPV亚型52感染率高(2.45%),HPV亚型2感染率低(0.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72,P<0.01);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4.01%,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9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13,P<0.01);低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29.38%,中低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57.77%,中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9.45%,高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3.40%,中低龄组>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地区HPV感染几率具有显著的亚型和年龄分布异质性,对指导HPV疫苗研究以及HPV感染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旭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血清N-乙酰天门冬氨酸与早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对早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帕金森病(PD)患者及正常老年人(NC)各30例。首先分别进行头颅磁共振平扫,而后行磁共振波谱检查,计算双侧海马区、内侧颞叶区NAA/Cr,NAA/mI值,其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查其血清NAA值;后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双内侧颞叶、海马区NAA的含量为NC组>PD组>AD组,而血清NAA含量AD组>PD组>NC组,表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脑内NAA下降,血清NAA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AA浓度有可能作为早期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一种筛查指标。

    作者:沈小平;王士列;刘建平;李年春;郑团圆;刘煜帆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过敏状态对儿童哮喘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析哮喘患儿细胞因子水平与过敏状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入选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小儿哮喘患者80例,根据患儿是否为过敏体质分为过敏组41例、非过敏组39例,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的IL-5、IFN-γ、IL-4水平。结果:小儿哮喘患者的血清IL-4、IL-5、IF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血清IFN-γ、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过敏组血清IFN-γ、IL-5水平显著高于非过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与非过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状态对哮喘患儿血清IL-5、IFN-γ水平影响较大,可影响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白映光;林炳常;谢太门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TFPI-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FPI-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SP法测定TFPI-2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FPI-2表达阳性指数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分别为(16.25±9.57)%、(22.41±7.24)%、(27.76±5.30)%。食管鳞癌中淋巴结转移、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肿瘤的分化程度与TFPI-2的表达阳性指数则呈负相关(rs分别=-0.315、-0.444、-0.647、-0.772、-0.292)。结论:TFPI-2与食管鳞癌的生长、转移、侵袭有关,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卢建国;赵香梅;赵宝生;齐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