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斌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RPF)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经中医辨证确诊为属气虚血瘀、痰湿内阻的RP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免疫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复方化纤方治疗。根据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评价疗效,分别进行治疗前评分和治疗3个月后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肺功能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PF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医治疗,可以改善RPF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程和瑞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椅旁口腔教育对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知晓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牙周科患者470例,治疗前问卷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对牙周病的认识、口腔卫生习惯等,初诊与每次复诊均进行口腔卫生知识教育,末次复诊时重新进行问卷评估。结果:301例完成治疗后的终评估,其初评值为(19.10±2.82)分,经牙周治疗及多次口腔卫生宣教后的复评分显著提高至(23.68±2.8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段患者间问卷3部分初评与复评结果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各年龄段复评较初评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椅旁口腔教育可提高牙周病患者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
作者:周军;吕达;王峥;谭淑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4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24例患者中,优17例,良4例,差3例。除2例患者对面型恢复不满意外,其余患者均对术后的面型较满意。术后面神经损伤1例,颞区塌陷1例。结论:全面部骨折可造成颧、眶、鼻、上颌骨的错位和面容畸形,需联合骨间切开复位,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式,遵循从下向上、由外及内的复位固定顺序,重建面颅框架、面型突度及口腔咬合关系,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才能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外型和功能。
作者:杨峻;林勇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男性患者地佐辛注射液使用合理性,是否考虑对男性精子产生毒性的影响。方法:选用病情状况一般患者590例,使用地佐辛注射液386例,对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出院主要诊断、使用地佐辛注射液及其他镇痛药物使用天数、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使用地佐辛注射液年龄<40岁占47.4%,使用时间较长为7~14 d,占49.2%。结论:急诊科临床应用地佐辛注射液时,并没有考虑地佐辛注射液对男性的生殖健康的显著影响,没有评估疼痛。
作者:樊莲莲;陈宏;刘满芹;黄亚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来本院神经内科因TIA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1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行CTA检查及ABCD2评分,记录颅内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ABCD2评分与TIA后2、7及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之间分别呈正相关关系。中危组与低危组在TIA后2及30 d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低危组在TIA后2、7及30 d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中危组在TIA后2及30 d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TIA后2、7及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之间分别呈正相关关系。中度颈内动脉狭窄与正常或轻度狭窄患者在TIA后7及30 d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与正常或轻度狭窄患者在TIA后2、7及30 d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与中度狭窄患者在TIA后7及30 d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中(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或闭塞)不同ABCD2评分(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患者TIA后2、7及30 d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结合CTA对预测TIA患者2、7及30 d内脑梗死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何平;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使用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精神科和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40例)使用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2(40例)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48例联合使用上述药物,对比三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1的72.5%与对照组2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使用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宇明;梁颂游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临床发现的一成骨不全(OI)家系的遗传方式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发现的成骨不全家系进行电话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病史、临床查体等方法),收集该家系共4代45名成员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病史和主要特征及体征),绘制该家系遗传图谱,总结并分析该OI家系的遗传方式及临床特点。结果:(1)临床特征:调查该家系共4代45人,临床诊断为Ⅰ型OI的患者共7例,男女比例为2:5,其中蓝巩膜7例,发生骨折者4例,牙质形成不全者4例,患有肝癌1例,已故。另先天性聋哑患者2例,非成骨不全患者。(2)家系图谱显示该家系成骨不全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1)该OI家系临床诊断符合Ⅰ型OI,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散发病例为基因突变所致,一旦获得就会按一定方式遗传下去,导致后代发病,形成家族性遗传。(2)蓝巩膜在Ⅰ型成骨不全患者中表现为100%,且可以单独遗传,不伴脆骨表现,且蓝巩膜颜色深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的轻重程度。(3)治疗上以正确治疗骨折,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或减少骨折为主。做好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减少OI患者的出生。
作者:谷国俊;王新家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五味甘露药浴洗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雷公藤片,试验组给予五味甘露药浴洗剂,观察比较两组的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关节痛程度、关节肿胀指数、握力和关节功能等指标,判断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关节痛程度、关节肿胀指数、握力和关节功能及血沉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关节痛程度、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握力及血沉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味甘露药浴洗剂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且安全性高。
作者:孙山;付素心;李文志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法、商环法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传统法、商环法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在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情况。结果:商环法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术后包皮水肿发生率、术后手术满意度方面较,传统法包皮环切术有明显优势,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法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在术后愈合时间较商环包皮环切术有明显优势,传统法的术后愈合时间与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无明显差异,在术后血肿发生率方面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较前二者均高,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商环法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血肿、术后手术满意度方面较传统法有明显优势,是包皮环切术优先选择的方法,但在术后愈合时间不如传统方法,故行包皮环切术方法的选择要结合患者的意愿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方法,以便使患者达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董怀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栓塞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入院宣教与护理,观察组实施椎体压缩性骨折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栓塞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21±2.21)d,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21.57±5.12)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7±5.12)d,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24.87±2.95)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下地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减少椎体压缩性骨折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朱志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并评价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本院行LSG术的7例肥胖症患者的术前资料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资料,术前患者的平均体重、体重指数(BMI)、超重体重(EBW)分别为100~140 kg、31.56~56.50 kg/m2、27.13~81.53 kg。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2、3、6个月随访,体重指数(BMI)明显减少(P<0.05),超重体重百分比(EWL%)呈上升趋势。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减重效果明显,肥胖症相关代谢性疾病也有了明显改善。
作者:高斐;赵浩亮;韩建立;郗光霞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人工硬脑膜在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行硬脑膜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患者共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膜修补的患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6个月返院行颅骨修补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皮下积液、脑膨出、颅内感染及癫痫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期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的术后颅内感染、脑膨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和癫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颅骨修补手术时,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硬脑膜安全可靠,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为二期颅骨修补创造条件,是硬脑膜修补的理想材料,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首选使用。
作者:杨军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联合药物治疗方法和外科手术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平均舒张压为(76.5±8.6)mm Hg,平均收缩压为(101.4±5.7)mm Hg,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5.7±6.9)mm Hg、(115.7±4.8)mm Hg;试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为69.23%;试验组患者主动脉夹层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为76.92%,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使用药物的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魏引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为了提高手部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和减少痛苦,分析和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手部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4年9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34例手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17例采取微型自攻空心螺钉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8.24%(15/17),对照组为64.71%(11/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部关节损伤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方案进行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提高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张金锋;吴梦;王俊国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情况。方法:抽取本院接诊的小儿EB病毒感染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慢性分为两组,急性组120例、慢性组80例。两组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EB病毒感染患儿首发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咽痛及淋巴结肿大等;对比分析急性组与慢性组实验室指标可知,急性组总T细胞、CD8+ T细胞及CD8+ T细胞/HLA-DR均显著高于慢性组(P<0.05)。结论: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复杂,而且常累及多种系统,总T细胞、CD8+ T细胞及CD8+ T细胞/HLA-DR等可作为急性与慢性的判别标准,同时加强CD8+ T细胞监测,对预后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应加强重视。
作者:赵惠娅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时间段给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间服药组与晚间服药组,每组各30例,早间服药组于每天早8∶00点服用替米沙坦,晚间服药组于每天晚20∶00点服用替米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早间服药组总有效率为90.00%,晚间服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P>0.05)。早间服药组与晚间服药组白天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间服药组恶心、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为10.00%、16.67%、13.33%,晚间服药组恶心、头晕、头痛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服用方法均可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产生影响,但晚间服药疗效明显优于早间服药,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翠荣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3月-2013年12月对38例因大面积皮肤撕脱伤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急诊清创后创面应用VSD负压引流,拆除引流后给予二期植皮,同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所有患者经应用VSD治疗后创面均生成新鲜肉芽组织,自体中厚皮片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密切的护理观察是保障VSD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专业、细致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会芳;杜市立;刘金梅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120例在本院生殖中心诊治的不孕不育患者为调查组及12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测试。结果:就诊时不孕不育患者的SDS总粗分为(41.28±7.05)分、SDS标准分(51.93±5.85)分、SAS总粗分为(46.21±4.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35±5.31)分、(25.58±6.21)分、(21.58±5.9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不孕不育患者有抑郁、焦虑情绪,经治疗及护理后,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好转。因此在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治和护理工作中应考虑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庞小艳;邹琳;唐棣;肖翠艳;张云山;张维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血液透析辅助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将尿毒症终末期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中药汤剂灌肠配合血液透析辅助治疗38例为辅助治疗组,并选取常规血液透析38例作为透析对照组。辅助治疗组适当减少血液透析次数,延长透析时间间隔,4周1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后各项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个疗程后,两组透析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治疗组较透析对照组透析时间间隔明显延长,治疗后对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辅助治疗配合血液透析在不影响透析效果的前提下,较单纯的血液透析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延长透析时间间隔,并可以适度延缓残余肾功能恶化的进展。
作者:吕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评价联合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与尿/血渗透压比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A组65例(UAER<20μg/min),B组54例(20μg/min≤UAER<200μg/min),C组31例(UAER≥200μg/min),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血、尿渗透压、尿/血渗比及尿NAG,并比较。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尿NAG与病程、UAER、BUN、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296、0.424、0.247、0.266,P<0.01),与HbA1c、尿糖、血肌酐亦呈正相关(r=0.217、0.205、0.245,P<0.05);尿/血渗比与病程、UAER、血肌酐、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259、-0.371、-0.252、-0.282,P<0.01),与HbA1c呈负相关(r=-0.227,P<0.05),与GFR呈正相关(r=0.200,P<0.05)。(2)A、B、C各组与对照组尿NAG及尿/血渗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尿NAG与尿/血渗比测定可全面评估肾小管功能,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柴学峰;王国君;朱宏伟;李华;王国萍 刊期: 201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