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静丽;李留霞;李秀芳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普外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每组40例。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物配方D组:地佐辛1.0 mg/kg+托烷司琼5 mg+0.9%生理盐水=100 mL;DF组:地佐辛0.8 mg/kg+氟比洛芬酯2 mg/kg+托烷司琼5 mg+0.9%生理盐水=100 mL。观察并记录术后2、4、8、12、24、48 h患者安静状态和90°翻身时镇痛效果(VAS评分)和各时点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各时间段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各时点安静状态下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点90:翻身时DF组VAS评分明显优于D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PCIA按压次数无明显差异;DF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用于普外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与单独使用地佐辛相比,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术后运动痛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孔岚;周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CSDH(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CSDH患者150例,分析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结果:术后总治愈率为98.7%;共出现血肿复发、颅内积气、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癫痫、继发颅内血肿以及心衰等7种并发症;血肿复发发生率相对高,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对低(P<0.05)。结论:CSDH在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时,应及早采取合理措施积极防治并发症,以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梁宇迪;邓景阳;曾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的肝肾综合征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两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使用特利加压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多巴胺按照3~5μg/(kg·h)持续静脉泵治疗。通过1周时间的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量、尿素氮、血清肌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尿量、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在疗效上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在临床上对肝肾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的成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袁石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简述历年前列地尔对治疗肝病的临床疗效以及与其他药物联合运用治疗肝病的研究,回顾了前列地尔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分析出其不仅能单独治疗肝病,同时与其他药物一起合用,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研究表明前列地尔(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是一种治疗肝病临床疗效比较好的药物,值得在临床甚至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王文英;戴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医疗机构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医疗机构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服务单位,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为关键与宝贵的资源,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及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医院管理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新形势下相应的对策,为现代医疗机构预防人才流失,医德和忠诚度降低等提供参考。
作者:陈亚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本院荨麻疹患儿过敏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球蛋白E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IgE (TIgE)和Phadia公司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系统ImmunoCAP250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吸入物过敏原过筛查试验(Phadiatop)、食物过敏原过筛查试验(Fx5E)和特异性IgE(SIgE)。结果:193例荨麻疹患儿中,TIgE阳性率为99.3%。Phadiatop、Fx5E总计阳性率为59.8%;Phadiatop、Fx5E阳性率分别为32.1%和49.7%。SIgE显示吸入物过敏原以屋尘、粉尘螨、屋尘螨为主(47.6%),食物过敏原以牛奶、鸡蛋为主(56.3%,52.6%)。0~3岁年龄段患儿Fx5E阳性率为45.2%,明显高于Phadiatop的阳性率26.2%(P<0.05);>3岁患儿中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荨麻疹患儿多属特应性体质,约60%与第I型变态反应有关;吸入物过敏原主要为屋尘、粉尘螨、屋尘螨,食物过敏原以牛奶、鸡蛋为主;0~3岁患儿食物过敏是其主要因素,而>3岁患儿食物与吸入物过敏几乎均等存在。
作者:汪叶红;李德庚;王克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文以介绍护理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为切入点,着重阐述了现阶段各护理院校开展护理礼仪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优势和适用对象,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作者:张晓怡;朱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2014新年首期的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PDF)显示,从2007年至2012年,美国的科研经费在下降,而中国和日本在科研领域的开支均呈增势,使得亚洲在全球科研开支中所占份额上升了6%。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528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切口分类、使用抗生素种类和时间与感染率的关系。结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道修补术的感染率较高,其中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感染率均高于总感染率,而乳房癌根治术和肝、脾切除术的感染率较低;同种类型切口使用同种抗生素,术后给予全量抗生素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使用同一种类型抗生素的切口,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Ⅰ类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均高于Ⅰ类切口的感染率。结论:要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术后发生感染,要强调抗生素的种类选择、使用时间和手术切口分类,应在术前和术后分别给予抗生素,手术切口类型与术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密切相关,临床手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型选择抗生素。
作者:阿力木江·阿布都热衣木;巴吾东·买合苏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血清过敏原检测、生物共振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第2组采用皮肤点刺试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阳性检测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与其他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但生物共振检测系统因过敏原试剂包含种类全面,容易筛选出过敏原,患者顺应性好,是一种适用、简便的筛查手段。
作者:章快芳;徐莺;李瑾娴;张璇君;许敏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消极对待临床实习的原因,讨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9-2012年本科实习的94名医学实习生及32名带教医生,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法,让被调查者如实填写所问的内容,了解实习生及带教医生的思想动向及其中原因。结果:94名实习同学中17名立志考研,5名立志考公务员,15名决定改行做医疗器械/药品推销,3名打算出国,其余54名边实习边找工作。有23名带教医生不愿让学生参与诊疗,原因依次为:医患关系紧张、相关法律法规制约、学生积极性不高。另外,有86.17%的实习生照抄带教医生病历,81.91%的实习生问诊查体不到位,90.43%的实习生对主管患者的病情仅知粗略。结论:考研、找工作、出国等诸多事项与实习冲突,医患关系紧张、缺乏法律保障及人文关怀是医学生消极对待临床实习的主要原因。让医学生提早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进行医德医风培训、加强纪律性及考核以及提供法律保障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者:郑永咏;赵庆玲;彭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科学的急诊护理岗位管理方式。方法:从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探索急诊护理岗位管理方式。结果:建立了护士分层进阶体系,改革了绩效考核分配方式。结论:急诊科实施急诊护士岗位管理,有利于急诊护理发展,适用于临床推广,也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曾丹;王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行中药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腰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药配合推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以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128例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HAP的发生率、死亡率,分析感染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种类,探讨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引发神经内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医源性感染因素。HAP感染菌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氏不动杆菌为常见,并对亚胺培南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HAP的感染率较高,引发因素众多,因此需随时警惕发生HAP的可能性,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对患者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才能有效防治HAP,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江毅;袁春燕;李秋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主观社会支持量表对254名大学新生进行测定。结果:(1)挫折承受力不同的大学新生核心自我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38,P<0.001),主观社会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5,P<0.05)。(2)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水平与其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社会支持也呈正相关(P<0.01)。(3)核心自我评价(P<0.001)和主观社会支持(P<0.05)都能够预测大学新生的挫折承受力。结论: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有关,在培养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合理的自我认知。
作者:古叶;顾昭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基于CBS+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高职护理专业七、八班96人,七班48人为观察组,采用CBS+PBL教学法;八班48人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观察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及教学评价。结果:93.75%的学生认为CBS+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及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S+PBL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自我价值感。
作者:秦立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按照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字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μ;(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字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感染发生率,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4.7%(22/150),以呼吸系统感染常见,G-菌感染比例高;经过统计学分析,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有器质性心脏病、有并发疾病以及有创性治疗的影响(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该了解并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吉伟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22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CP检查结果。结果:肝外胆管梗阻包括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在本组良性16例,恶性6例,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各不一样。其中,良性梗阻主要表现为壁正常或均匀增厚,管腔均匀扩张,并且不断的变窄,管断端逐渐移行,其改变的形状为“鸟嘴样”;而恶性梗阻主要表现为管腔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MRCP检查,所有患者的胆管梗阻部位均能准确的显示,定位准确率达100%。良性梗阻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单纯MRCP定性有15例准确,准确率为93.7%;恶性梗阻有5例定性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3%。MRCP鉴别良、恶性胆管梗阻共计20例定性准确,准确率为91%。结论:MRCP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有局限性,且有一定夸大效应,需结合常规序列综合诊断。
作者:刘建民;杨林;刘鑫;江山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3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结果:(1)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直肠癌14例,结肠癌21例,胃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41例,黏液腺癌4例,类癌3例。(2)CT表现:胃壁及肠壁增厚35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3例、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26例、浆膜面模糊35例、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器官转移11例、腹水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刘凤梅;唐勇;汤发;赖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