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ap1GAP及其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的关系

张峰;史增祥

关键词:RAP1GAP, 甲基化, 肿瘤
摘要:近年来,抑癌基因Rap1GAP研究比较热门,研究发现Rap1GAP与肿瘤关系密切,在乳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减低,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作为抑癌基因下调的重要机制,Rap1GAP启动子甲基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Rap1GAP及其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胸痛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辨证组和常规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用药、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辨证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和遵医的改善情况,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定的焦虑状况。结果:辨证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辨证组治疗后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辨证组治疗后SAS评分、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可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胸痛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遵医情况和焦虑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曹媛;徐泽兰;潘展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循环变化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在MAP方面,观察组在T1~T4时间点及对照组各个时间点与T0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在CVP方面,对照组在T4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MAP值在T3、T4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在术后1 d及2 d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来讲,采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围术期循环效果,而且还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余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案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肝胆外科2007年4月-2013年12月所收治肝癌切除病例58例,随机分为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法)(A组22例)、半肝血流阻断组(B组19例)和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组(C组17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指标的水平以及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上B组较C组和A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及恢复情况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均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半肝血流阻断和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更安全,安全性高;同半肝血流阻断相比,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省时的优点。

    作者:甄茂川;刘平果;王效民;吴绍峰;俞可克;尹震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非酶糖基化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羧甲基赖氨酸(CML)水平与血管硬化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本院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6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CML水平;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并计算出E/A,组织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计算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测定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ML、年龄与baPWV、E/E’均呈正相关(P<0.05);与E/A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ML与baPWV、E/E’呈正相关(P<0.01);CML与E/A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人群CML水平的升高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下降;降低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可以作为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一种干预手段。

    作者:卢妙;洪牮;王森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及治疗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4个人为区组单位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DVT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1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纪双宝;陈红;王亚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含HSV-TK基因及IL-18基因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分别构建含TK及IL-1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CMV-TK及AdCMV-IL-18;将上述重组腺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提取DNA,进行PCR鉴定;将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扩增病毒,用OD260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PCR鉴定,鉴定正确的腺病毒命名为AdCMV-TK及AdCMV-IL-18,测定病毒滴度AdCMV-TK=1.28×109 PFU/mL;AdCMV-IL-18=1.28×109 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SV-TK基因及IL-18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验数据。

    作者:徐春华;刘越;肖利民;邓圣泽;李东海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影响居家治疗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居家治疗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从而探讨有效的治疗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221例,对所有患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在家中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并根据依从情况将其分为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β=1.448,P<0.05)、年龄(β=1.221,P<0.05)、学历(β=0.979, P<0.05)、家庭月收入(β=1.207,P<0.05)以及居住情况(β=1.204,P<0.05)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论: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以及居住情况对肺结核居家治疗依从性有所影响,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给予重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明;蒋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MS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诊断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住院的150例MS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CT胸部扫描后,进行MSCT引导下进行肺穿刺活检,观察其结果。结果:15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经手术、病理检查后为恶性肿瘤的有104例,46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在恶性肿瘤及良性肿瘤患者中,敏感性或者特异性分别为92.3%、89.1%。病灶直径<3 cm、3~5 cm、>5 cm的敏感性分别为79.2%(19/24)、95.8%(46/48)、93.3%(28/30),将3~5 cm与<3 cm的敏感性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142,P<0.05);其他直径之间及距胸膜距离之间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0例患者中,进行传统CT检查、MSCT检查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0例、10例,发生率分别为20.0%、6.7%,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82, P<0.05)。所有气胸患者经过吸氧、卧床休息后,对胸片进行检查后,气胸能够完全吸收,咳血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MS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准确的方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杜焕旺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悬钟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症60例

    目的:观察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法用于治疗组,常规针刺方法用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SQI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钟穴透刺三阴交可提高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旭东;许建阳;刘静;司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泮托拉唑对胃食管反流伴声嘶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伴声嘶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由反流疾病问卷(RDQ)和胃镜确诊的GERD伴声嘶的患者,行电子喉镜检查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FS)、嗓音症状量表(VoiSS)评估,将其中RSI评分>13分且RFS评分>7分者诊断为喉咽反流(LPR)。所有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2次/d,疗程6个月,并于治疗第3、6个月复诊时评价RDQ、RSI和VoiSS。结果:比较完成随访的患者,治疗结束时RDQ、RSI和VoiSS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其中RDQ第6个月与第3个月相比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I与VoiSS在第3、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RSI与VoiSS具有较强相关性(r=0.526,P=0.003),但RDQ与RSI、VoiSS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泮托拉唑对GERD伴声嘶患者疗效确切,但确定合适的疗程需要更多的研究。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放疗前HB浓度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敏感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放疗前血红蛋白(HB)浓度对鼻咽癌(NPC)调强放疗敏感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0年5月本院确诊并通过调强放疗治疗的NPC患者231例,依据HB浓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应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NPC调强放疗局部控制效果与HB浓度的关系,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放疗后病变部位局部控制情况和1、3、5年内生存情况。结果:放疗后在总局部控制率方面: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9,P<0.05);Spearman分析法结果显示, NPC调强放疗局部控制效果与HB浓度呈现负相关(r=-0.542,P=0.003);在各时段生存率方面: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前HB浓度低使NPC患者血液供氧能力低,致使癌细胞处于乏氧状态,导致放疗对癌细胞灭杀能力下降,降低患者预后水平。

    作者:胡丹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损伤控制理论对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1例死亡,占2%,死因为创伤严重,合并休克,未能有效纠正。严重碾挫伤且合并主要动脉损伤3例,左侧腘动脉吻合后广泛粗线血栓栓塞而失败2例,Ⅱ期开展左大腿截肢术,肱动、静脉成功吻合1例。小腿外固定支架者观察皮肤条件,明显好转后出院,其他均治愈后办理出院手续。行8~24个月随访,对骨折观察,均与愈合标准符合,邻近关节有理想的活动情况。外固定支架者,因骨折未愈合,术后半年返院再行内固定治疗后,骨折在随访时呈愈合显示。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临床开展损伤控制的宗旨,是使患者承受二次打击的程度减轻,确定性手术过早且不恰当的应用,会有二次打击现象出现。而骨科医生对早期手术是否实施具有可控制性,故使早期不必要的手术减少,避免严重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创伤加重,使死亡率降低,生存率提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朱道信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HIV合并重症肺炎临床与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HIV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HIV合并重症肺炎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预后实际情况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混合感染情况及临床病因,总结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HIV合并重症肺炎的病原谱主要以肺孢子菌、细菌、TB、真菌为主;预后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血LDH浓度水平、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病症、机械通气、低白蛋白水平以及LDH异常是影响HIV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子,也是导致患者存活率的主要因素。结论:HIV合并重症肺炎病原谱主要以肺孢子菌、细菌、TB为主,其中血LDH异常升高、高机械通气率、低蛋白水平以及合并基础病症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危险因子,针对上述因素应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这对缓解病情恶化,改善患者临床及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升;林艳荣;李雪琴;陆宁;覃鸿发;陈跃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在杀鼠剂中毒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杀鼠剂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杀鼠剂中毒患者88例进行研究,按住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88例全部治愈,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莲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

    目的:探究心血管超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有颅外段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于同期收录60例未患有心血管疾病但临床表现与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较为相近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查结果后,进行探究与讨论。结果:观察组的临床诊断满意率为80%,对照组为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检的60例患者中,应用临床心血管超声诊断进行确诊无误患者51例,其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5.00%,对照组受检的60例患者中,应用临床心血管超声诊断方法进行诊断,13例患者误诊为心血管疾病,其临床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误诊患者均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导致心室壁增厚、血管内径变窄导致。结论:心血管超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作者:汪建军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依达拉奉对小鼠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机理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小鼠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机理。方法:取健康小鼠40只,制作脑损伤模型,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测定并比较两组SOD、MA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建模后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SOD、MAD和S-100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对于保护小鼠脑功能、避免大脑血塞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占良;王合金;何建凡;阳书坤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探究Neuman系统模式和Orem自护理论在特殊老年人护理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观察Neuman系统模式和Orem自护理论联合应用与高血压患者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联合Neuman系统模式与Orem自护理论。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血压以及生活质量维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uman系统模式和Orem自护理论联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可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章丽芳;余道兵;胡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就诊的6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了解梗阻的原因及部位。结果:胆结石合并胆管结石39例,胆管癌8例,胰腺癌6例,壶腹癌3例,慢性胰腺炎3例,胆管内栓子2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压迫胆管3例。结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了解梗阻性黄疸的原因,还可以了解梗阻的部位,简便、易行、准确率较高,但受患者肠胀气,会影响扫查效果。

    作者:李伟;韩海燕;杨丽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不同途径注入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经鼻胃管和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胃管注入生大黄治疗,观察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生大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肠功能衰竭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肠功能衰竭发生率及中转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痛一过性加重、呕吐、误吸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满意,起效快,而且能有效预防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蕾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左心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和保护心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治疗方案均按国际新治疗指南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对症等治疗。在ACEI类药物选择方面,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10 mg,1次/d;试验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10 mg,1次/d,于2周、6个月评估心力衰竭疗效及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结果:(1)试验组治疗2周、6个月后的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收缩压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2周后心力衰竭症状均得到缓解或减轻,6个月心脏彩超示两组心脏射血功能及舒缩功能均得到改善,心功能改善均达到Ⅰ~Ⅱ级,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和马来酸依那普利对H型高血压伴左心衰无论在降压还是在保护心脏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组改善心功能方面更为明显。

    作者:蔡永臣;丁学亮;刘淼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