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史增祥
目的:观察Neuman系统模式和Orem自护理论联合应用与高血压患者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联合Neuman系统模式与Orem自护理论。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血压以及生活质量维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uman系统模式和Orem自护理论联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可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章丽芳;余道兵;胡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周剂量的紫杉醇(PTX)与表阿霉素(EPI)联合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5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初治者与复治者各28例,采用周剂量PTX与EPI的联合方案施治,对比两类患者的疗效,同时观察患者的用药毒副作用。结果:初治者RR率为57.14%(16/28),复治者RR率为53.57%(15/2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毒副作用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1.43%(40/56),脱发发生率为73.21%(41/56),明显高于其他毒副作用的发生率(P<0.05),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周剂量紫杉醇和表阿霉素为晚期乳腺癌病患实施联合治疗,具有较高临床疗效,但是,治疗中应当对白细胞减少反应及脱发反应加以妥善处理。
作者:高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循环变化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在MAP方面,观察组在T1~T4时间点及对照组各个时间点与T0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在CVP方面,对照组在T4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MAP值在T3、T4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在术后1 d及2 d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来讲,采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围术期循环效果,而且还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余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药珠植入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48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药珠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灌洗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次数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8.32±15.3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7.02±21.4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次数为(2.35±0.99)次,与对照组的(2.72±1.02)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7.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药珠植入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饶义康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为老年的血液透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生理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研究。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3年存活率低于非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肌酐明显低于非老年组,CRP反应高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提前对患者进行身心护理与疾病宣传,提前做好血管通路准备,个性化制定透析方案。
作者:曹玲英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小鼠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机理。方法:取健康小鼠40只,制作脑损伤模型,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测定并比较两组SOD、MA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建模后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SOD、MAD和S-100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对于保护小鼠脑功能、避免大脑血塞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占良;王合金;何建凡;阳书坤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影响居家治疗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从而探讨有效的治疗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221例,对所有患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在家中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并根据依从情况将其分为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β=1.448,P<0.05)、年龄(β=1.221,P<0.05)、学历(β=0.979, P<0.05)、家庭月收入(β=1.207,P<0.05)以及居住情况(β=1.204,P<0.05)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论: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以及居住情况对肺结核居家治疗依从性有所影响,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给予重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明;蒋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超声与钼靶摄影或两者联合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75例,采用超声和钼靶摄影或两者联合对乳腺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表示不同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联合钼靶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2.31%、91.94%和92.00%,高于单一超声或钼靶摄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比钼靶摄影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的检测准确性高,AUC大值分别为0.75、0.77、0.79。年龄、家族史、体重指数(BMI)、未生育、未哺乳、高脂饮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超声与钼靶摄影均能较好的诊断乳腺癌,两者结合检出率更高。乳腺癌的发生与年龄、肿瘤家族史、BMI、未生育、未哺乳、高脂饮食有关。
作者:王华;孙雪;王燕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内经图》中的“姹女”含有“元神”和“真意”之义,静为元神,动为真意。真意在内丹养生实践过程中,表现为火候之意,起到勾引神气的主导作用,几乎贯穿于整个内丹修炼过程,是内丹养生实践的要素之一。
作者:王体;何振中;程至立;顾漫;曹丽娟;李敬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羧甲基赖氨酸(CML)水平与血管硬化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本院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6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CML水平;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并计算出E/A,组织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计算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测定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ML、年龄与baPWV、E/E’均呈正相关(P<0.05);与E/A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ML与baPWV、E/E’呈正相关(P<0.01);CML与E/A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人群CML水平的升高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下降;降低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可以作为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一种干预手段。
作者:卢妙;洪牮;王森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改善医护人员感控意识,强化护理干预以减少ICU获得性院内感染(IAI)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6月的115例ICU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2月119例ICU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耐药菌状况以及IAI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和耐药菌状况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IAI发生率分别为6.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性IAI发生率分别为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IAI发生率。
作者:万晓珍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研究BRG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评估BRG1在120例良性胶质瘤组织(I~II级)、70例恶性胶质瘤组织(III–IV级)、8例正常脑组织和8例癌旁组织中的染色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RG1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2/8),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2/8),在良性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8%(97/120),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为82.9%(58/70)。在癌旁组织与良性胶质瘤之间、癌旁组织与恶性胶质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是在良性和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BRG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也没有相关性。结论:BRG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和癌旁组织,并与胶质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BRG1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时梅林;白津;梅鹏金;郑骏年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分别构建含TK及IL-1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CMV-TK及AdCMV-IL-18;将上述重组腺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提取DNA,进行PCR鉴定;将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扩增病毒,用OD260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PCR鉴定,鉴定正确的腺病毒命名为AdCMV-TK及AdCMV-IL-18,测定病毒滴度AdCMV-TK=1.28×109 PFU/mL;AdCMV-IL-18=1.28×109 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SV-TK基因及IL-18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验数据。
作者:徐春华;刘越;肖利民;邓圣泽;李东海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胸痛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辨证组和常规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用药、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辨证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和遵医的改善情况,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定的焦虑状况。结果:辨证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辨证组治疗后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辨证组治疗后SAS评分、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可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胸痛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遵医情况和焦虑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曹媛;徐泽兰;潘展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就诊的6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了解梗阻的原因及部位。结果:胆结石合并胆管结石39例,胆管癌8例,胰腺癌6例,壶腹癌3例,慢性胰腺炎3例,胆管内栓子2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压迫胆管3例。结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了解梗阻性黄疸的原因,还可以了解梗阻的部位,简便、易行、准确率较高,但受患者肠胀气,会影响扫查效果。
作者:李伟;韩海燕;杨丽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放疗前血红蛋白(HB)浓度对鼻咽癌(NPC)调强放疗敏感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0年5月本院确诊并通过调强放疗治疗的NPC患者231例,依据HB浓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应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NPC调强放疗局部控制效果与HB浓度的关系,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放疗后病变部位局部控制情况和1、3、5年内生存情况。结果:放疗后在总局部控制率方面: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9,P<0.05);Spearman分析法结果显示, NPC调强放疗局部控制效果与HB浓度呈现负相关(r=-0.542,P=0.003);在各时段生存率方面: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前HB浓度低使NPC患者血液供氧能力低,致使癌细胞处于乏氧状态,导致放疗对癌细胞灭杀能力下降,降低患者预后水平。
作者:胡丹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总结42例腹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伴全身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13年12月1069例多发伤中42例腹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救治资料。结果:42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治愈29例,死亡9例,腹腔感染3例,十二指肠瘘1例。结论:早期诊断的警惕性极为重要,特别是上腹部损伤,同时应结合多发伤的特点,及时剖腹探查、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实施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术后防治MODS的发生,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何奇;邱华山;夏绍荣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新型湿性敷料联合洁悠神在伤口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压疮21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52例、糖尿病足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换药,治疗组采用新型湿性敷料联合洁悠神换药,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伤口治疗总有效率为98.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3%(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总费用均较对照组缩短和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00%(P<0.05)。结论:新型湿性敷料联合洁悠神在伤口护理中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换药,安全有效地控制伤口感染,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升患者满意度;使伤口护理从经验性护理向科学规范的护理方向发展,解决了临床护理中疑难伤口的护理问题,提高了伤口护理质量,体现了护理的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余纪岚;程芬;叶丽茹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腹部小切口及棒球缝合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4例患者采用腹部小切口,肌瘤创面以棒球缝合法关闭瘤腔,电动子宫切除器取出肌瘤;取传统方法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近期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小切口及棒球缝合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申爱方;李少丛;由卫芝;焦盈盈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讨论应用引导式教育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引导式教育,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显效率为5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显效率为7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脑瘫患者来说,应用引导式教育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夏剑萍;汪立平 刊期: 2014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