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荣升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1年收治12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对照组60例,行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比较两组1周后头疼恶心消失、脑脊液转清、颅内压力恢复正常所占比例及术后1年脑积水或硬膜下积液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头疼、恶心消失、脑脊液转清、颅内压力恢复正常所占比例分别为86.67%、90.00%、96.67%、98.33%,对照组比例分别为58.33%、66.67%、6.67%、31.67%;术后1年脑积水或硬膜下积液发生的概率治疗组为5%,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克服反复腰穿术放脑脊液引流量有限且容易引发局部感染等缺陷,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伟坚;刘海新;周建安;薛志伟;苏艳丽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疼痛持续时间、镇痛剂使用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率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作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向辉;付方;鲁婷华;孙大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曾能初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铜、铁、锌的含量,探讨其与GDM的关系。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检测78例GDM孕妇和78例正常的孕妇血清中铜、铁、锌的含量。结果:GDM组孕妇血清中微量元素铁、锌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铜的含量G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锌、铁在GDM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GDM孕妇体内存在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应加强孕妇的饮食指导,适时补充铁、锌等。
作者:葛莉萍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明确枣庄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及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对2006-2011年间145133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抗-HIV1/2检测,初检复检都呈阳性或单试剂双孔复试都呈阳性者,送疾控中心确认。结果:确证抗-HIV1/2抗体阳性7例,感染率为0.0048%,2008年开始在献血员中有感染个体被确认。结论:本地目前虽无输血传播HIV病例,但是HIV传播风险越来越大,需选择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提高血液检测水平,阻止HIV经输血传播。
作者:赵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术前辅助化疗对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6例局限性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择期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给予250 mg/d吉非替尼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85%(2/52)、远处转移率1.92%(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6%(5/44)和6.82%(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术前给予吉非替尼辅助化疗,可在降低复发及转移率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万金华;张丽华;张学钰;范海银;付洪帆;易向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膜后肿瘤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膜后肿瘤患者41例,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肿瘤组(23例)和良性肿瘤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发病性别、年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不同性别及年龄发病率进行比较,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男孩高于女孩,发病年龄以2~10岁的患儿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腹膜后肿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肠管损伤、术中大出血、输尿管损伤、胰漏、肾衰等,所有患儿随访1年,恶性肿瘤组的复发率为39.13%(9/23),良性肿瘤组为2.5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860,P<0.05);恶性肿瘤组的死亡率为30.43%(7/23),良性肿瘤组无死亡例数。结论:小儿腹膜后恶性肿瘤多见以2~10岁的男孩,其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积极提高手术技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作者:陈文革;崔瑞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析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3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7例,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8例、出现肺部症状6例,其中呼吸音增粗2例、干湿啰音3例、心脏杂音1例;肝区叩击痛6例、腹部压痛5例,肢体疼痛3例。全部患者均给予激素、免疫调节剂、抗生素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疗法;35例患者中,有效17例,显效7例,好转9例,无效2例。住院平均时间2~4个月。结论:苯中毒可严重侵害人体的血液系统,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临床应加强防护,减少苯接触造成的中毒损害。
作者:钟文晖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患者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共96膝。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形成缝合术、次全切除术、盘状半月板全切除术,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恢复训练和关节活动。结果:术后患者3~4周可正常活动,80例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2±0.8)个月。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效果较好,损伤低,精确度高,可对破裂的半月板组织进行大限度的保留和修复,术后可进行早期复健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马国涛;孙晓茹;刘东海;周卫;赵世阳;贾科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人体内的分散情况进行调查,然后讨论它和感染临床表型是否有关系。方法:对PCR进行测序,测序之前先对其进行扩增,然后分析30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对HBV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用t检验法和字2检验法分析。结果:在300例的病毒感染者中,含有B基因型的患者180例,占60%,含有C基因型的患者120例,占40%。B基因型患者年龄(29.5±9.8)岁明显高于C基因型患者(35.2±11.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些男女受访患者中,HBV的基因型分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比例是31.2%,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比例为30.2%,明显低于肝癌患者的58.6%和肝硬化患者的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HBeAg阳性率55.6%明显低于C基因型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患者血清的HBV-DNA含量(5.62±0.92)log值明显低于C基因型患者的(5.98±0.76)lo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患者的身体状况和HBV的基因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患者的年纪、HBeAg阳性比例和病毒水平来看,C基因型患者明显比B基因型多,因此C基因型患者的病情很可能进一步转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作者:张菁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经胸骨切口手术治疗双侧肺尖部大泡破裂并气胸的疗效。方法: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切除双侧肺尖部大泡,术后经8~1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30例病例临床症状消失,胸部透视及胸部CT扫描无气胸及肺大泡征象,复查肺功能正常。结论:通过对国内外双侧肺尖部大泡破裂所致双侧气胸的治疗研究表明,与传统后外侧切口、腋下切小切口、VATS同期开胸对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手术方法简单,不影响呼吸功能,对患者创伤小,愈合好,痛苦小,在基层医院无胸腔镜的条件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波;魏兴科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加减定经汤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110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加减定经汤或达英-35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LH、LH/FSH和T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FSH和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定经汤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丽婷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了解泰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和人群免疫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8月随机抽取泰州姜堰市内7个年龄组共411名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411名调查对象抗-HBs为55.72%,其中男性阳性率55.32%,女性为5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0~12个月组抗-HB阳性率高(71.67%),3~4岁年龄组低(32.79%)。结论:目前泰州市适龄儿童的乙肝抗体阳性率较高,巩固儿童免疫工作的同时,应加强成人乙肝免疫预防工作。
作者:杨开玺;彭维斌;唐万琴;秦才珍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对PICC堵管预防中“A-C-L”导管维护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于本科住院治疗期间接受PICC的64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维护方法,观察组接受“A-C-L”导管维护程序,对比两组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ICC导管分别采用不同维护方法维护后,在患者接受PICC导管留置期间,对照组PICC堵管发生率为18.75%(6/32),观察组中无PICC堵管现象发生,观察组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患者接受PICC置管治疗时,采用“A-C-L”导管维护程序可有效预防堵管现象发生,可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质量,大幅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美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2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患者。研究组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123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5.00%(152/160);对照组显效93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81.25%(130/1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缺血性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灯盏细辛注射液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身体的机能,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具有这非常明显的效果,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江爱民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在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综合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43例和观察组(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组)4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PHQLS评分、IPSS评分、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BPHQLS评分、IPSS评分、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好于本组手术前的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在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综合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的综合状态也相对较佳。
作者:傅荣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研究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的异同之处。方法:对比研究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胃穿孔患者的恢复情况,其中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为55例,实施开腹修补术的为45例,研究对比指标有肛门排气时间、血清胃泌素、肠鸣音出现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在血清胃泌素水平、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腹腔镜修补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开腹修补术患者。结论:胃穿孔患者在实施腹腔镜修补术后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比实施开腹修补术的患者要短,术后的恢复效果良好,因此在临床上推广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是可行的,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付承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胸胃穿孔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以本院自2005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3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胸胃穿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术后并发胸胃穿孔可能原因,并对食管癌术后并发胸胃穿孔的诊断和治疗做进一步研究。结果:3例患者中1例因全身多脏器衰竭死亡,2例痊愈,随访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食管癌术后胸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中积极预防以及早期诊断和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娄永富;练火军;占冬仔;黄奕;娄文水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60例乙肝肝硬化并发脾亢患者进行观察,按照患者部分脾栓塞术后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两组,A组80例未行抗病毒治疗,B组80例行抗病毒治疗。对上述患者进行6个月的观察,包括病毒载量、肝功能检查及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A组治疗第6个月的各项肝功能监测数据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3个月后乙肝病毒载量及发生再发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脾栓塞术后乙肝病毒载量均有升高,且肝功能无明显改善,而加强术后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贺晚英;严强;吴世行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在无囊膜的特殊情况下,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方法。方法:对19例(19眼)患者无后囊膜支持的情况下进行二期后房人工晶体植入。采用巩膜层间无缝线人工晶体固定术,三片式人工晶体折叠后由透明角膜切口注入,晶体襻由角膜缘后2 mm的巩膜瓣下穿刺口穿出,置入预先做好的巩膜层间穿刺隧道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眼压、视力、人工晶体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9例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视力>0.6者13例,0.2~0.6者6例,眼压稳定,人工晶体居中良好,无偏斜及移位,随访期间无晶体脱位,眼内炎、低眼压、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晶状体囊膜缺失眼,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人工晶体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手术。
作者:周振平;唐靖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