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洪淑芳;黄佩燕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19 例HIE 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及周密的护理,高压氧治疗HIE 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整体护理措施,可减轻和避免高压氧治疗HIE 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曲美他嗪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把89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20 mg,3 次/d) 与辛伐他汀( 每晚睡前服用20 mg),连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作者:亓恒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胸部外伤致休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胸部外伤致休克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 年2 月-2010 年2 月收治的25 例胸部外伤致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治愈24 例,死亡1 例,治愈率96.00%,其中死亡患者因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引发.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胸部外伤致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魏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与PCEA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400 例.随机分为两组,把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镇痛与PCEA 镇痛进行比较.结果 PCEA 组疼痛轻,排气早,WHO 疼痛Ⅳ级标准评定有效率明显高于单次注射吗啡组(P<0.01),药物副作用小、程度轻.结论 PCEA 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立飞;闫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吉西他滨联合不同铂类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经济学对比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GEM) 分别联合顺铂(DDP)、卡铂(CBP)、奈达铂(NDP)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成本-效果关系.方法 选择127 例晚期NSCLC 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三组,其中GP 组(GEM+DDP)39 例,GC 组(GEM+CBP)47 例,GN 组(GEM+NDP)41 例.评价各组化疗2 周期后的近期疗效,进一步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GP 组、GC 组和GN组的客观缓解率(RR) 分别为46.15%、48.94% 和58.54%(P>0.05),疾病控制率(DCR) 为74.36%、76.60% 和82.93%(P>0.05);C/ERR 分别为193.79、186.41 和214.35,C/EDCR 分别为120.27、119.10 和151.31.结论 GP 方案治疗晚期NSCLC 具优势,对于年龄较大、化疗耐受性差的患者更适合选择GC 方案.

    作者:梁晓玲;闫潇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期间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1月-2011 年10 月收治的49 例血液透析期间行颈内静脉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期间护理干预的要点.结果 49 例患者颈内静脉插管均一次成功,患者治疗期间2 例发生并发症,1 例感染,1 例凝血.结论 颈内静脉插管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需要护士有较高的临床操作技术,做好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病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运用病例教学法进行医学微生物教学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进修医学微生物的学生120 名,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0 例.A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B 组采用病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 B 组学生的医学微生物考试成绩明显高于A 组学生(P<0.05);该组学生实验动手操作水平明显优于A 组学生(P<0.05);该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 组患者(P<0.05).结论 运用病例教学法进行医学微生物教学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苏绍祥;宋汶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右侧闭合性创伤性膈肌破裂诊治

    目的 探讨闭合性创伤性右侧膈肌破裂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本院诊治的17 例闭合性创伤性右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部位、合并伤、诊断经过及手术途径等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急诊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4 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 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均经相应治疗治愈.结论 许多重要的原则,如院前伤员运输、容量复苏、抗休克、伤口的管理、肠道损伤的处理、初步急救措施、损伤控制等,均在抢救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正确选择处理顺序、手术入路和修补方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广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120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 例,中医辨证分型,按疗程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60 例,按疗程口服西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中药方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永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52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11 月-2011 年11 月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的52 例复杂胆囊结石患者( 观察组) 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腹胆囊部分切除术的5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指标,综合评价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用于复杂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方面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治疗复杂胆囊结石方面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手术操作者对胆囊结构位置的及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掌握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作者:林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 对2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淡漠型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老年人多见,不具备典型甲亢的临床表现,血糖波动较大,二病综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甲功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医生应对特殊类型甲亢有足够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特别与糖尿病并存时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余玲;吴毓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加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42 例) 和对照组(38 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 治疗14 d 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5.24%,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5%、78.95%(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毅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0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 例,进行常规治疗;参芎组72 例,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流变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结果 参芎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流变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江平;罗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白介素-11治疗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IL-11(IL-11) 治疗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 年10 月-2012 年4 月放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的患者25 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放射治疗期间给予IL-11 局部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1:5000 呋喃西林液漱口,维生素B12 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程度降低,减轻患者疼痛和增进患者食欲等方面的效果显著(P<0.05).结论 IL-11 对预防和治疗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显著疗效,并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洪波;徐晓南;赖淑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降阶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降阶梯方案治疗在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 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2 例,随机分为降阶梯治疗的观察组和传统治疗的对照组,对两组抗感染效果和控制所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7.5±2.1)d;对照组为(12.1±3.8)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阶梯治疗在ICU 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较好,且感染控制时间较短.

    作者:吴治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ROS、SOD、MDA、GSH-Px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检测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ROS、SOD、MDA、GSH-Px 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将2009 年9月-2011年12 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6 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86 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CA242、CEA、SCC 水平及ROS、SOD、MDA、GSH-Px 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SOD 及GSH-Px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ROS、SOD、MDA、GSH-Px 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检测价值较高,对于了解疾病的分期等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彦;熊辉;宋俊;潘春桂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19 例HIE 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及周密的护理,高压氧治疗HIE 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整体护理措施,可减轻和避免高压氧治疗HIE 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洪淑芳;黄佩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 年1月-2011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7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 例.分别采用正颌联合正畸和正颌进行治疗.随访1 年,观察两组咀嚼功能的改善及术后畸形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畸形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可明显改善咀嚼功能,减少术后复发,是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蔡同道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每次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6 例98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单一膝关节每周1 次,每次2 ml,5 周为1 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治疗关节炎的药物,并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多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结果 76 例患者98 膝随访6~12 个月,参照AKS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8 膝,良21 膝,可10 膝,差9 膝,有效率90.8%,优良率80.6%.结论 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使关节腔润滑性增加,有效缓解轻、中度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但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则效果有限.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实用、简便、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

    作者:杨国奇;蔡杰勇;钟小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28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 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结果 28 例患者治愈26 例,占92.86%;死亡2 例,占7.14%.结论 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可降低死亡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秦红英;王俊英;靳燕彩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海洛因所致海绵状脑白质病的MRI表现

    目的 观察海洛因所致海绵状脑白质病的MRI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3 例吸食海洛因所致海绵状脑白质病的患者用0.2T 永磁型MR 仪进行MRI 检查,检查序列为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 及反转恢复FIR,观察患者MRI表现特征.结果 13 例患者均可见脑内白质双侧对称性异常病变,累及部位包括小脑半球、大脑半球脑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和膝部;MRI 检查T1WI 均呈低信号,T2WI 与FIR 序列均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受累部位以小脑半球白质为严重,而灰质核团则未见受累.结论 海洛因所致海绵状脑白质病在MRI 检查中具有典型特征表现,结合临床病史,MRI 对此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作者:罗锐锋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