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5例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观察护理体会

李培花

关键词:糖尿病, 脑梗死, 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观察护理方法.方法 对85 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积极进行对症治疗,严密病情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85 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8 例遗留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余77 例均不同程度地恢复良好,出院后生活可以自理.结论 严密病情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缩短康复时间.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 年1月-2011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7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 例.分别采用正颌联合正畸和正颌进行治疗.随访1 年,观察两组咀嚼功能的改善及术后畸形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畸形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可明显改善咀嚼功能,减少术后复发,是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蔡同道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同期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Ⅲ A、Ⅲ B 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TP 方案同期化疗后再给予TP 方案巩固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4月-2008 年4 月期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Ⅲ A 期和Ⅲ B 期),采用TP 方案( 泰素+ 顺铂) 和三维适行放疗常规分割放疗方案同步化疗6 次后评价疗效.将治疗后达到CR、PR的患者随机分为巩固化疗组( 给予TP 方案化疗4 周期) 与对照组.按WHO 近期疗效及毒副标准评价治疗结果,用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共50 例患者入组,其中接受巩固化疗患者27 例,对照组23 例,巩固化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TTP) 分别为16.2 个月、10.9 个月(P=0.037),总体中位生存时间(OS) 为21.6 月、15.7 个月(P=0.043).巩固化疗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但可耐受.患者1 年KPS 评分>60 分者分别为70.4%(19/27)、73.9%(17/23)(P>0.05).结论 TP 方案巩固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后达到CR 或PR 的患者有效且安全,能够改善无病生存时间.

    作者:柯柳杨;黄白云;程玉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终止中期妊娠患者162 例,根据终止妊娠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沙吖啶终止妊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软产道损伤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孕妇均引产成功,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有64 例引产.48 成功,成功率为对照组有44例(57.9%)<0.05).治疗组15例(17.4%)有胎膜残留,P(%,治疗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胎盘胎膜残留,均给予常规清宫,治疗组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规律宫缩平均时间、平均引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胎儿娩出后2 h 内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安全、可靠、成功率高,是中期妊娠引产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布海力且木·阿西木;麦合甫再木·阿不都卡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幽门螺杆菌、端粒酶与胃癌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和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相关性,为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病例根据病情分为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和正常组三组,Hp 感染采用快速尿素酶法、W-S 染色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用PCR-ELISA 试剂盒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法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Hp 感染率对照组为30.0%,萎缩性胃炎组为44.8%,胃癌组为66.7%,胃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萎缩性胃炎组(P<0.05);端粒酶活性对照组为15.0%,萎缩性胃炎组为37.9%,胃癌组为88.9%,胃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萎缩性胃炎组(P<0.05),二者检出率均随胃部病变的加重而增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胃癌组OR=5.78,Hp感染患者发生端粒酶活化的几率是无活化者的5.78 倍(P<0.01); 萎缩性胃炎组OR=0.9,对照组OR=0.1(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 感染可诱导端粒酶活化,癌症患者的端粒酶活化程度较高,二者与胃癌的发生高度相关.

    作者:龙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EICU人工气道护理体会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是抢救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有效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等.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EICU 成功救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数百例,护理干预措施在人工气道的有效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积极的护理措施在保证有效的通气功能、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将笔者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华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体会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6 月-2010 年12 月神经内科的9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分阶段进行规范化运动训练,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 和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 评分对比,治疗前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提高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张宪军;慕会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超早期人工通气在长途转运并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中的作用4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并机械通气在长途转运并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48 例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均于长途转运前采用经口或经鼻的方式建立人工气道,并于转运中应用车载呼吸机机械通气,至急诊重症监护室后换接多功能呼吸机采用IPPV( 辅助/ 控制) 通气模式,病情稳定后模式为SIM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 PSV( 压力支持通气),脱机模式为SIM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结果 成功救治42 例(87.5%),并发症5 例(10.4%),死亡1 例(2.1%).结论 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并机械通气是长途转运并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1~5 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 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 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 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 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 组稍高于B 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作者:谭健;朱红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1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 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和( 或)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例有效止血,5 例失败:其中3 例行B-Lynch 子宫缝扎术,其中1 例仍无效而行子宫切除术,另有2 例直接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止血迅速、创伤小、可保留子宫等特点,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而在介入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应果断地实行手术治疗甚至切除子宫.

    作者:郭雪箐;郭跃文;蒋丽江;莫慧芬;周琼;侯桂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胸部外伤致休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胸部外伤致休克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 年2 月-2010 年2 月收治的25 例胸部外伤致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治愈24 例,死亡1 例,治愈率96.00%,其中死亡患者因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引发.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胸部外伤致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魏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0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 例,进行常规治疗;参芎组72 例,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流变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结果 参芎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流变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江平;罗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Sysmex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提示报警信息可信度的探讨与分析

    目的 对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的报警信息与人工镜检复查结果,探讨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报警信息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Sysmex XS-800i 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提示报警信息可信度的评价各类150 例,行血涂片形态学检查,观察血液中的具体细胞.结果 150 例中,仪器分别在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核左移方面给出了警示,将其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其中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镜检真阳性率都比较高.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手工分类,当仪器提示有异常形态细胞时必须作显微镜复检,以防止误诊、漏诊病例的发生.

    作者:肖淑兰;丁莉;王彩云;袁少伟;朱海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8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应用双氢克脲噻治疗,研究组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疗程均为3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2及3 个月两组患者收缩压均有所下降,脉压显著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及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个月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有效率为92.5%,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双氢克脲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元海;周琼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5 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并与单纯使用甲氨蝶呤的患者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血β-hCG 转阴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以及超声包块缩小50% 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不适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显著,还能减少单用甲氨喋呤引起的胃肠道不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岩;赵丽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黛力新联合思力华治疗COPD稳定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稳定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4 年来门诊诊断为COPD 稳定期的患者126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 例,对照组62 例.对照组给予吸入思力华( 噻托溴铵)、茶碱缓释胶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每早1 次,1 粒/ 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一定时间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急性加重需住院次数减少.结论 黛力新联合思力华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治疗COPD 稳定期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

    作者:利桂河;杨培文;周妙玲;袁柏强;陈效强;张绍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降阶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降阶梯方案治疗在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 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2 例,随机分为降阶梯治疗的观察组和传统治疗的对照组,对两组抗感染效果和控制所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7.5±2.1)d;对照组为(12.1±3.8)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阶梯治疗在ICU 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较好,且感染控制时间较短.

    作者:吴治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曲美他嗪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把89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20 mg,3 次/d) 与辛伐他汀( 每晚睡前服用20 mg),连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作者:亓恒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5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载脂蛋白A1和B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 在冠心病(CHD) 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空腹真空采集静脉血,用全生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 的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TBA、ApoA1、ApoB 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BA、ApoA1、ApoB 的浓度与冠心病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朱云波;李荣龙;夏小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完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完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1 月-2011 年6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 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48 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患者48 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39.2±8.1)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5±8.9) 分,观察组SDS 评分(42.1±7.6)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2±8.7) 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善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多给予其鼓励和关爱,可以大幅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时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迅速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发病率高达2%[1] ,由于糖尿病的控制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健康教育对患者尤为重要[2-3]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教育,对延缓或防止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但仍需在改进健康教育方法、丰富健康教育内容等方面继续努力,现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各种形式及实施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李秀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