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斌;邓静云;徐柏荣;胡幼芳;池霞;巴凌昊
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我们收治开放性骨折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宝林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父母从业状况对儿童伤害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广东汕头市3所中小学2 553名7~16岁儿童的伤害情况和其父母的从业状况.结果单位负责人和个体及商业工作者子女无论是总的意外伤害率,还是在不同地点的意外伤害率,或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率普遍高于其他职业者子女,而工农渔业者子女较低,无业者子女的意外伤害率处于中等偏下.结论父母的从业状况是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革;李丽萍;马小红;罗家逸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为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情况,作者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进行伤害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林中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影响故意伤害致死的因素,以便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近10年来所收集的417例故意伤害致死死亡案例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故意伤害致死的主要死因为机械性损伤(占全死因的97.4%),死者主要为男性(97.8%),年龄在20~40岁之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78.0%.结论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男性是高危人群,应针对这一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和控制故意伤害的发生与死亡率.
作者:陈梅珍;李丽萍;徐小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了解厦门市同安区1987~1997年损伤和中毒死亡的分布特点、流行规律,为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范意外死亡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钟文玲;薛常镐;陈铁晖;康天尝;洪作艺;陈上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随着中越关系的不断正常化,两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近年来东兴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迅猛,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越边境地区旅行意外死亡屡有发生,现将1991~1998年中越边境地区旅行意外死亡9例的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黄克竣;兰庆金;包国君;廖元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低学生伤害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1998年7月对江门市区9所中小学校3 988名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伤害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并判断干预措施是否可行.结果干预措施推行半年,学生伤害发生率呈持续稳定下降,月平均伤害发生率由4.24%降至1.57%,下降62.70%(P<0.005).结论伤害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卢关平;周春洪;吴霭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车祸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所造成的总体损失大.1998年我国平均每天死于车祸者已超过200人[1],车祸死亡的人员中半数是30岁以下[2].车祸已成为我国男性居民和城市人群伤害的第一位死亡原因[3].辽宁省是全国车祸死亡人数多的省份之一[2],分析我市车祸流行病学的特征目的在于为我市车祸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宋琨;楚红;陈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在我国,儿童期伤害死亡已成为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江苏省1991~1998年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结果表明:伤害死亡自1992年起已上升为我省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除1995年以外,一直处于死亡分类的第一位,而新生儿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下降为第二、三位死因(图1).与全国资料相比,199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全国为42.29‰,江苏省为24.63‰,低于全国水平;而伤害死亡率高于全国,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在死因顺位中全国排第三位,而我省一直排在第一位.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卫生医疗条件的提高及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我省出现了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死因构成的变化,也说明伤害死亡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3].
作者:张佩斌;邓静云;徐柏荣;胡幼芳;池霞;巴凌昊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淹溺是一种意外伤害.淡水淹溺后,往往因呼吸道阻塞出现窒息和死亡.现场的心肺复苏和初期生命支持及送院后脑复苏是减少死亡的关键.本文回顾了1986~1998年我院急诊科15例淡水淹溺病例,分析院前急救以及院内抢救等问题.
作者:朱明辉;黄国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因素角度评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自杀行为.方法调查268例病例及询问病史,从服药、饮酒动机、社会心理、家庭职业、学习情况及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资料说明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就是说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文化素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都在调节和影响人的心理.结论一旦导致人的心理失调,对于行为都会起着消极作用.当今医药卫生推向市场、推向个体,精神药物管理存在问题,尤其在边少穷的民族地区,精神药物管理问题依然存在混乱现象,加之人群贫穷落后、文化素质偏低、服安定等药物及大量饮酒解愁,致使自杀行为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影响社会安定.
作者:韦婷绰;周丽;杨馥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近些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意外死亡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意外死亡的发生特征,现对我市居民1998年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王润胜;迟秀玲;张玉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钢铁企业职业伤害的微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钢铁企业的工艺流程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采用回顾法收集职业伤害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资料.结果该企业的微伤季发生率为13.4%,带病坚持工作、性格内向、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失眠、文化程度低以及不同厂矿和工种是影响微伤发生率上升的因素,年龄和本工种工龄是影响微伤发生率下降的因素.结论钢铁企业微伤的发生率较高,不提倡工人带病坚持工作.
作者:余金明;王迎春;吴系科;吴金贵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本文报道1例患者在液晶生产线测试时,抽吸管道泄漏,致液态苯酚溅到患者头、颈部.经现场抢救后送医院.50%酒精擦拭患处,10%葡萄糖500 ml静滴,并行抗炎治疗.
作者:曹大伟;袁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群伤害调查的方法.方法从调查总体的同质范围、调查方法、样本例数估计、搜集原始资料的方式和半封闭式选择答案问卷调查表的应用等方面来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本方法有助于减少由于人群中伤害的高发生率、发生的多因性和资料来源的多途径给资料搜集和整理带来的困难.结论用这几种方法搜集人群伤害的详细情况是可行的.
作者:林汉生;王声湧;范存欣;郭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9年4~6月我们对石家庄市21 544名居民进行了伤害现况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同时采用了几种不同的调查方法,并用俘获-再俘获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发现每种方法均存在漏查现象,分析如下.
作者:董会敏;闫纯锴;张世勇;王颖;许英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事故倾性者易发事故与其体内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对46名事故倾性成人和71名事故倾性儿童分别以1:1配对比较,测定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事故组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体内多巴胺水平都较对照组低,事故组成人体内5-羟色胺(5-HT)水平较安全组显著性偏低,事故组儿童较安全组儿童体内5-羟吲哚乙酸(5-HIAA)显著性偏低,各组人群中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机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差异可能是易发事故的预测指标.
作者:金会庆;张树林;潘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中小学生及家长、教师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和行为差别.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学生和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7.77%的学生听说过意外伤害,70.73%和67.04%的学生在玩耍和运动时会想到可能发生意外伤害,44.5%学生认为骑自行车有必要戴防护帽.不同年级比较发现,某些认知和行为随年龄增长反而变差,尤以中学生为甚.1/3的家长和教师认同意外伤害是不能预知的,因此是无法预防的.分别只有62.77%、62.35%和10.94%的家长和教师把跌伤烧伤、烫伤及自杀与他杀当做是中小学生常见的意外伤害.结论多数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某些意外伤害认识不足.
作者:范存欣;郭畅;林汉生;王声湧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高危车种和高发时间,以揭示车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原理对番禺市1997年发生的4 752宗交通事故(车祸)伤害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4 752宗,造成268人死亡,3 202人受伤,死亡率为20.94/10万.高发年龄是20~49岁的青壮年,男性车祸死亡率(29.45/10万)是女性死亡率(12.46/10万)的2.36倍;骑自行车者和行人特别是老年人是车祸的高危人群,共死亡12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7.46%;摩托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高危车种,全年摩托车发生车祸101宗,死亡105人,占总死亡宗数的40.40%,车辆死亡率为5.84/万辆.而交通事故的高发时间是夜间(17:00~24:00),共发生车祸1 709宗,死亡116人,占总死亡人数43.28%.结论预防和控制车祸的对策是加强群众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改善道路安全设施和限制摩托车上牌.
作者:李诗敏;钟其浪;陈河香;王声湧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非故意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可导致受伤害者暂时或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现将除州市区1989~1998年10岁以下儿童非故意死亡对寿命损失年的影响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鹏展;李虎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