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外阴神经鞘瘤1例

张硕

关键词:神经鞘瘤, 超声, 会阴
摘要:1 病例介绍患者,女,48岁,因发现外阴肿物20余年入院,如核桃大小,质硬,有压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异常阴道出血.内诊:左侧大阴唇处见一约8 cm×7 cm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差,有压痛,对侧未见异常.阴道通常,宫颈光滑,子宫及双附件未触及异常.化验:CA125、AFP、CEA、CA199均正常范围.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女性不孕症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86例女性不孕症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186例女性不孕症病例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9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26例、卵巢囊肿7例、正常盆腔2例、子宫肌瘤3例、子宫畸形1例及生殖器结核3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P<0.01).术后1年内妊娠率: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5.16%(32/91),子宫内膜异位症37.73%(20/53),明显高于其他病因(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以在明确导致不孕原因的同时加以治疗,且创伤小,对盆腔干扰少,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余莉萍;王冬昱;方艺川;陈佩锋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法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法(M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CSⅡ组)和对照组(MSII组),CSⅡ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门冬胰岛素.对照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门冬胰岛素和睡前(22:00)注射中效诺和灵,术中及术后禁食期则停用餐前胰岛素,只给予基础量.结果 CSⅡ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II较MSII能明显缩短待手术期;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能更平稳、更迅速地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云松;李强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慢性乙醇中毒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与脑萎缩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慢性乙醇中毒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脑萎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抽取40例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慢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确诊患者(定义为A组),其中包括20例同时伴有脑萎缩症状的患者(定位a组)和20例无脑萎缩症状的患者(定义为b组),再抽取40例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定义为B组).对上述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结果对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脑萎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A组患者的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项指标与脑萎缩的相关性非常明显(P<0.01).结论 慢性乙醇中毒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乙醇中毒致患者出现萎缩性脑损伤症状,上述两项指标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类患者的病情进行判定和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作者:奚志强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7月15例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有剖宫产史,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剖宫产术后6个月~2年在腹壁瘢痕处或其周围部出现胀痛,平均2.7年,逐年加重,随着月经周期而进行性增大、变硬、压痛或隐性胀痛,于月经过后变软缩小,亦有持续性隐痛者.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 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改进手术步骤、术后提倡母乳喂养可预防其发生.

    作者:车华;孙若珩;张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认知程度对中文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患儿及家长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认知程度对中文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hinese-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h-CACT)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77例,随机分为管理组39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按2008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指南对哮喘儿童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组进行哮喘知识教育,定期随访;对照组儿童未进行哮喘知识教育.入选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1次Ch-CACT测试及哮喘认知程度问卷填写.结果 管理组与对照组在管理前Ch-CACT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管理后,两组Ch-CACT得分与管理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00);管理组Ch-CACT得分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认知程度得分增加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管理后Ch-CACT得分增加值与认知程度得分增加值呈正相关.结论 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的认知程度能显著提高Ch-CACT得分,从而提高对哮喘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作者:吕英豪;张晓红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联合25%酒精术中处理胬肉头部60例70眼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用25%酒精处理胬肉头部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中用25%酒精处理胬肉头部,术后定期观察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60例70眼翼状胬肉患者的手术效果,其中69眼恢复良好,1眼复发,复发率为0.99%.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同时胬肉头部25%酒精处理效果良好.

    作者:王蓓;卞少藩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和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各38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复发5例,复发率13.16%,对照组中复发8例,复发率21.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比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明显,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进一步降低,随访患者复发少,预防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水生;王玉周;杨慧;王世海;赵燕华;廖华印;包泽岩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联素及IL-6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联素及IL-6的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HCY水平为(49.0±17.1) 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9±6.7) μmol/L(P<0.01);冠心病组APN水平为(7.9±3.2) m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4±6.2) mg/L(P<0.01);冠心病组IL-6水平为(48.2±16.3)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9±5.2) ng/L(P<0.01).三者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指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1.7%、98.3%、98.2%、92.2%.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联素、IL-6检测在冠心病中有诊断价值,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王治中;张宇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泮托拉唑三联7d疗法与四联5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以泮托拉唑为基础的7 d标准三联疗法与泮托拉唑+铋剂+甲硝唑+四环素的5 d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随机入选三联、四联治疗组.三联治疗组实行PAC方案:泮托拉唑4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克托霉素500 mg(2次/d),口服7 d.四联治疗组实行PBMT方案:泮托拉唑40 mg(2次/d)+胶体次枸橼酸铋220 mg(2次/d)+四环素750 mg(2次/d)+甲硝唑400 mg(2次/d),口服5 d.治疗结束后至少停药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了解症状缓解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三联治疗组根除成功18例,四联治疗组根除24例.三联治疗组ITT根除率为60.0%(18/30),低于四联治疗组的80.0%(24/30);三联治疗组PP根除率为64.3%(18/28),亦低于四联治疗组的82.8%(24/29),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和四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16/30)和60.0%(18/30).结论 泮托拉唑、铋剂、四环素和甲硝唑的5 d四联方案较7 d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高,疗效好.

    作者:姚红霞;李艳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目的 探讨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实施全面护理的价值.方法 回顾7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资料,分析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全过程,并做出总结.结果 71例患者中67例治疗效果满意,2例未成功,2例半年内复发,经再次射频消融术后根治,并发气胸1例.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梅芳;汪素红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

    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严重的急性病症,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损伤性极强,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居医院神经外科前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均对其护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对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董周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浅析妇科急腹症66例护理干预方法

    目的 总结66例妇科急腹症院前急救护理、术中急救护理措施,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4)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66)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包括院前急救护理、术中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观疼痛情况、急救成功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妇科急腹症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疼痛、焦虑情况,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赵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多层螺旋CT在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8例膝关节诸骨损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CT轴位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结果 本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33例,胫骨裂隙性骨折26例,髁间突骨折7例,髌骨骨折10例,股骨骨折1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图像质量高,有利于膝关节骨折的诊断,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制订手术计划.

    作者:郭玉林;孙学兵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胸部创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胸部创伤的X线及CT影像学表现,探讨不同成像方式的诊断价值及优缺点.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46例胸部创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X线平片表现及CT表现进行比较,针对其诊断价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包括肺挫伤65例,骨折52例,肺不张45例,胸腔积血42例,纵隔气肿42例,在各种不同损伤类型中,CT成像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前胸部创伤患者,特别是急诊患者,X线平片检查仍是首选检查方法,但X线平片检查存在敏感性低、特异性差的缺点,而CT成像可显示普通X线平片难以显示的部分细节,如少量的积液积气,对胸部创伤的诊断具有相当的价值,是胸部创伤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陈作南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博州市区2008~2010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本市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部分患儿采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IgM滴度.结果 3年共检测患儿3756例,阳性数1266例,阳性率为33.71%.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30.67%和38.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2008~2010年期间本市区MP发病率除个别月份偏高外,基本稳定.结论 MP是小儿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好发于一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2008~2010年期间,博州市区MP发病率基本稳定,但临床上应加强对MP感染的监控,特别是小婴儿,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热孜瓦古力·麦提赛来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喷他佐辛与芬太尼在腰椎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喷他佐辛与芬太尼用于腰椎手术后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P)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P组镇痛泵配方为:喷他佐辛3 mg/mg,F组为:芬太尼20 μg/kg,两组均加入托烷司琼5 mg,然后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两组负荷量为2 ml.持续输注速度2 ml/h,单次追加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8、12、24、48 h各时段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及48 h镇痛效果均良好(VAS评分<4分),镇静满意(Ramsay评分2~4分);相同时点两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的恶心、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用于腰椎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与芬太尼效果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是腰椎术后静脉镇痛的理想药物.

    作者:于国军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推拿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 研究推拿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推拿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肌力训练组(治疗组)和推拿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组(对照组)各30例,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5 d后下肢日常活动能力及患肢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减轻,但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推拿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高敏;陈瑜;谢苏娟;资润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后的护理

    目的 总结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各大脏器护理、疼痛护理、营养护理、伤口护理、家属配合等.结果 90%的患者在较舒适的环境下顺利的康复.结论 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使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治愈率.

    作者:冯利红;王月梅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多层螺旋CT在上颈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上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上颈椎损伤患者,采用MSCT 3~5 mm扫描、1.0 mm重建后作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结果 上颈椎椎体骨折18例,其中齿状突骨折6例,环枢关节脱位7例,其中环齿关节脱位6例,单纯枢椎旋转脱位1例.结论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能明确显示上颈椎骨折、脱位情况,有助于临床及时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

    作者:贺伟浩;贡琪 刊期: 2011年第32期

  • 颈椎黄韧带骨化8例病例探讨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8例颈椎黄韧带骨化的成因及其诊断,根据其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 8例患者随访2~36个月,平均20.6个月,其中6例手术,术后功能恢复率82.2%,优良率80.5%;保守治疗2例,功能恢复率76.0%,优良率73.8%.结论 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静止型黄韧带骨化脊髓压迫轻微的采取保守治疗也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后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同华;肖尚领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