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祥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较强的传染性.5~15岁发病多,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接触腮腺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后2 d内可以发病,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大多预后良好.流行性腮腺炎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 ℃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作者:邓凤;龙国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系统中的基层管理者,在病区护理工作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在知识激增、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护士长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复杂性、责任性迅速增长,经验式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护理活动要求.因此,需要护士长的有效管理艺术与技巧.
作者:赵丹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探讨它们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β2-MG的含量,并对其中18例恢复期(急性期治疗1周后)患儿进行追踪复查,同时以非颅内感染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β2-MG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急性期中重型组其含量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含量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2)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呈明显的正相关(r=0.347,P<0.05),急性期其含量和病程也呈明显的正相关(r1=0.332,r2=0.311,P<0.05).结论 TNF-α和β2-MG的含量变化反映了儿童病毒性脑炎时炎性反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和脑损伤程度,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观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周欣;陈小风;黄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及CT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及影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本病CT影象诊断的重点依据支持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作者:王奎民;李京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 50例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实施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对照组(25例)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反应,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全都顺利地完成了胃镜检查,BP、HR、R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P<0.05),在检查结束后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多,6例中止了检查,BP, HR, R均较检查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
作者:张军;朱建平;仝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门诊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医护人员的着装仪表、言行举止都代表了医院的面貌.门诊各个环节流畅就能缩短患者的就医时间,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满意的治疗.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医患沟通,以减少医患矛盾.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门诊流量大,患者排队多,往返多,流动多,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加大门诊管理力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安莉;郭晓滨;郭崇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其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剌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作者:左翠平;赵汝君;刘莉;程雅玲;于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首次化疗患者静脉血管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80例入选病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责任护士提供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化疗结束时对化疗药物外渗情况及静脉血管保护相关知识合格率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化疗药物的渗出率下降5%;静脉血管保护相关知识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对首次化疗患者提供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药物外渗,从而保护静脉血管.
作者:曾茹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静脉丙种球蛋白即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生物制品,含有广谱病毒和细菌的IgG抗体.具有调理和中和作用,经静脉输注可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IgG水平.
作者:何君英;欧阳向东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对168例有症状、体征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14例胆囊大部分切除,胆囊造瘘术3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36例,其余病例均按照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结果 术中发现胆总管损伤2例,及时对位缝合,放置T管支撑,引流.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要预防结石性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行胆囊切除术是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国彪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方法 自2008年4月2009年2月,笔者所在科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内窥镜系统,行前列腺切除40例,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50 min,无输血及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术中心电图及血压无异常变化.随访时间1~12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4.6分下降至术后5.6分(P<0.01),QOL由术前的5.3分降至术后的1.52分.Qmax由术前平均6.8 ml/s升至术后21.8 ml/s(P<0.01),RUV由术前平均220 ml降至术后15.4 ml.结论 TUPKVP是在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汽化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电切技术,是治疗BPH的新方法,具有安全性大、效率高、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新军;艾克拜;艾尼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妇科腹腔手术患者的护理影响.方法 将符合腔镜手术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 出院时治疗组显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妇科腹腔手术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辉;韩莉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18~75岁骨科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单独的酒石酸布托啡诺8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F),单独的枸橼芬太尼0.8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G),枸橼酸芬太尼0.4 mg与酒石酸布托啡诺4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H组),每组2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6 h、24 h、48 h三个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G组与H组VAS评分显著低于F组(P<0.05),F组与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 .结论 枸橼酸芬太尼0.4 mg与酒石酸布托啡诺4 mg加生理盐水共120 ml(H组)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是上肢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治疗的良好选择之一.
作者:张羽明;梁杰;杨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雷米普利组和大剂量雷米普利组,均联合同等剂量的替米沙坦.治疗方案:常规剂量组给予雷米普利2.5 mg/次,2次/d,口服.大剂量组给予雷米普利5 mg/次,2次/d,口服.两组均联合应用替米沙坦80 mg/d,观察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钾水平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血浆白蛋白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大剂量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均能有效降压,大剂量雷米普利组降舒张压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治疗前后血钾和肾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安全,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有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并且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更有效.
作者:杨磊;郭明好;刘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以大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观察组,小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与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大剂量口服阿昔洛韦未发现因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者,也未见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症状.结论 口服大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简便,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姚旌;陆魏;孙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静脉炎所致的局部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8年中心内科收治的16例静脉炎所致局部肢体肿胀的患者,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 所有16例患者局部肿胀均有明显好转,在5~10 d内水肿消退,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硼酸及炉甘石洗剂,可以很好地减轻炎性反应,消肿止痛.低分子肝素钙的抗凝作用有利于降低血栓的形成.硼酸、炉甘石洗剂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静脉炎所致肢体肿胀不失为一为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光;赵杏苗;罗艳平;王德良;吕玉红;赵静;王有余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 DNA≥104拷贝/ml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7例,对照组38例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白蛋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39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 mg/d.观察两组患者ALT、TBIL、ALB、PTA、HBV DNA定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Child-Pugh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和存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ALT、TBIL、ALB及HBVDNA水平12周后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12例(10%),治疗3年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年后肝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累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率87.1%(34/39),明显高于对照组60.5%(23/38)(P<0.05).结论 HBV 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直径,改善门静脉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孙希平;赵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饮食运动治疗对糖尿病(DM)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65例DM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使DM患者能主动地配合,自我照顾和管理好饮食运动,提高生活和生命率.结论 DM患者的健康教育与饮食运动治疗对DM患者非常重要.
作者:张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由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生产对环境的污染,70年代初,人们不仅对食品,同时对药品也产生了回归自然的愿望,于是掀起了使用传统药的热潮,其势至今不衰.
作者:许淑华;陈淑宏;战立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并胸腔积液发生率、程度及性质.方法 对肝硬化患者行胸部X片、B超检查,并胸腔穿刺抽液化验.结果 肝硬化并胸腔积液发生率19.6%,以右侧多见,胸水有漏出液、渗出液、介于渗漏之间的液体、血性液体.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胸水并不少见,腹水越多胸水发生率越高,胸水性质多样.
作者:文卫红;龙湘珍;蒋玉兰;蒋旭东;阳珊珊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