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宙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ONB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征和诊断.结果 ONB好发于嗅黏膜区,可呈局部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形态学上兼具神经上皮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免疫组化表达NSE敏感,Syn、S-100、NF和CgA具支持诊断的价值.结论 ONB发病年龄呈现一个50~60岁的单峰分布,好发于嗅黏膜区,解剖学定位和形态学特征是ONB诊断的基础,当组织学上可疑而免疫组化高度提示神经母细胞分化时则可确立病理诊断.
作者:王翔;周睿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3752例分娩患者中的191例产后出血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37.70%,胎盘因素占12.04%,软产道损伤占2.09%.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及引产史.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晓惠 刊期: 2009年第26期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计划生育任务非常艰巨.虽然我国已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并已将其上升为基本国策,但在我国人们对计划生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限制生育上,这是非常片面的.计划生育工作不仅要限制人口增长速度,还要防止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缺陷儿不仅影响其一生,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能否强大,中华民族能否富强,均由今天优生工作的绩效而定.以下笔者从常见的几种可能来研究探讨.
作者:杨娟;杨绍田 刊期: 2009年第26期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长,并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非传染疾病之一,也是慢性病防治和不良行为干预的重点之一.为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笔者所在疾控中心于2009年3月对县公安局、县委党校的185名干部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继玄;常玉彪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质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佳131I治疗剂量.方法 103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均进行核素显像和B超测量甲状腺质量及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 131I治疗后甲状腺质量下降量(B超测量法)与治疗前质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能显著减少甲状腺质量.
作者:王玉田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61例用齐拉西酮治疗8周的精神分裂症病例,并用61例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病例作对照.采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减分率评价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8周的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齐拉西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喹硫平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均为轻度和中度,表现有所不同,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两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明确疗效,且安全性相对较高,齐拉西酮对症状的改善可能更好.
作者:李怀明;闫星晨;毛焕龙;赵彩霞 刊期: 2009年第26期
乳腺癌是成年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成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乳腺疾病良恶性的准确诊断,以及恶性肿瘤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免疫组化在此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间质浸润;(2)鉴别导管增生和导管原位癌;(3)鉴别乳腺腺病和浸润性导管癌;(4)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指导内分泌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的11例上尿路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急诊输尿管镜胆道碎石,术后放置双J管作内引流,必要时辅以血液透析等,所有患者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方志洁;陈丽周;李丽星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3年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出院后跟踪电话随访,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复发率及保守治疗手术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在保守治疗复发率、保守治疗手术率及手术治疗复发率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聪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评价脑转移癌放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脑转移癌患者,行加速器全脑及后程局部三维适形推量放疗.结果 总有效率92.0%,完全缓解率20%.结论 脑转移癌放疗可达到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的目的 .
作者:梁毅;王炎;习阳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用于手术后止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找出罗哌卡因的佳浓度.方法 90例ASAⅠ级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B、C两组分别用0.1%、0.15%的罗哌卡因复合0.005%吗啡行CCEA术后镇痛,并与单纯吗啡镇痛的A组比较.结果 不同时段不同浓度静态和活动状态下VAS值、下肢肌力和镇静评分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吗啡连续恒量硬膜外麻醉(CCEA)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运动阻滞程度小,适合于剖宫产后CCEA镇痛.
作者:于玉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对神经内科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超负荷的护理任务下,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结论 合理用人,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玉花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改良两处横切口微创根治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采用两处横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患者56例,并随访3个月至1年.结果 56例患者中,治愈50例(89.2%),显效4例(7.2%),有效2例(3.6%),无效患者为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改良两处横切口微创根治术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少、恢复快、无瘢痕增生、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万均;韦元强 刊期: 2009年第26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之一,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尤其是急性大出血,病死率高达10%以上.患者常表现为上腹不适、呕血、便血、心慌,甚至昏厥或休克.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全力抢救,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共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敏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慢性囊性乳腺病患者针刺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治疗价值.方法 对临床66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基本数据.结果 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具有活血通络、消瘀散结之功效,能减轻甚至消除临床症状.
作者:李永玲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国内外文献结合16例病例回顾分析.结果 16 例患者多于戒毒后3 d至2周内起病,临床表现以淡漠、构音障碍、反应迟钝、走路不稳为主,并出现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改变.头颅MRI病灶均累及小脑半球(100%),累及脑叶白质者14例(87.5%),内外囊者7例(43.7%),脑干部4例(25%),胼胝体部3例(18.8%),齿状核等灰质核团被累及者6例(37.5%).病灶不被强化,CSF化验无明显异常.给予脱水及对症治疗之后,14例好转出院,1例无变化,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多于戒毒后亚急性起病,以共济失调及锥体束受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灶主要累及小脑半球、大脑皮层、胼胝体等部位白质,灰质核团也可以受累.病变在MRI上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临床注意与多发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缺氧性脑病及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等疾病鉴别,治疗方法无特殊,预后一般尚佳.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改善和提高脊柱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总结10例脊柱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的护理要点.分析脊柱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护士适当的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术后细致观察病情,进行脊柱功能康复训练指导,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积极地进行防压疮、防感染、膀胱功能和四肢的康复锻炼护理.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时间路径的应用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作者:康丽芬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金黄散局部外敷预防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行PICC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PICC的静脉穿刺,两组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在置管后12 h给予金黄散局部外敷,将金黄散与醋调成糊状,沿静脉走行均匀的涂于皮肤上,厚度约1 mm,注意避开穿刺部位2 cm,外敷无菌纱布,用保鲜膜覆盖.每天更换黄金散无菌纱布及保鲜膜并对患者局部血管及血管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天对患者局部血管及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金黄散局部外敷能有效地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宋文革;周小茹 刊期: 2009年第26期
通过对156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护理,总结出SPR术前各项护理准备,术中配合要点,术后护理措施.
作者:谭志洁;赵荻;刘玉娟 刊期: 2009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头针加高压氧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1个月至2岁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加高压氧)20例,对照组(头针)20例,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经3个疗程(每疗程治疗10 d,休息10 d)60 d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效果较理想.结论 头针加高压氧对于小儿脑瘫康复的运动功能改善疗效更明显.
作者:黄敏;何庚辅;林吕;黄幼平;王瑾 刊期: 2009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