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本科《临床输血与检验》教改探讨

王华;李代渝;韩小勇

关键词:临床输血与检验, 教学体会, 检验学
摘要:随着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输血安全和合理使用血液资源已经成为临床输血的重要内容,这就对医学检验学生的输血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搞好检验本科<临床输血与检验>的教学工作,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这门学科从理论教学及临床实习角度进行了探索.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对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监测与治疗的研究

    围术期高血压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与本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患者的血压高于正常血压30%或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有报道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已占手术患者的30%~60%.

    作者:鄢泉仔;卢慧敏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2例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B组26例采用泼尼松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反应率84.6%,B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20例,长期反应率59.1%,B组随访21例,长期反应率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无1例并发感染;B组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并发感染.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方案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维持时间长,可做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胡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空洞型肺结核71例X线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空洞型肺结核X线平片特点.方法 对71例肺结核的X线影像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71例中X线平片右侧单发空洞41例,左侧单发空洞15例,左侧多发空洞9例,双侧多发空洞6例.结论 空洞型肺结核X线平片表现差异较大,临床中应注意鉴别.

    作者:鲁爱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顽固性低钠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顽固性低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近4年收治的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入院时格拉斯(GCS)评分均在8分以下,伤后7~11 d开始出现低钠血症.27例患者均出现精神症状和意识状态改变,其中18例患者意识障碍渐深.25例患者血钠均低于130 mmol/L,其中16例患者低于120 mmol/L.治愈21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结论 顽固性低钠多见于各类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者相对较少,合理及时的综合诊治能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顽固性低钠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周涛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用于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和混合注射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ASAⅠ~Ⅱ级,年龄3~10岁,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瑞芬太尼Ⅰ组(R0.25)和瑞芬太尼Ⅱ组(R0.5),每组50例.利多卡因组患儿注射丙泊酚(AstraZeneca)2.5 mg/kg,混合利多卡因浓度为丙泊酚100 mg混合利多卡因10 mg,瑞芬太尼组Ⅰ(R0.2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25 靏/kg,瑞芬太尼组Ⅱ(R0.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 靏/kg.60 s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用Cameron 的疼痛评分方法 进行注射疼痛的评分.结果 利多卡因组、瑞芬太尼组Ⅰ、瑞芬太尼组Ⅱ分别有1例(2%)、5例(10%)、2例(4%)患儿重度疼痛.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之间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瑞芬太尼组Ⅰ(R0.25)的疼痛程度比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0.5 靏/kg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混合利多卡因注射对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较好,两者疗效相当,而预注0.25 靏/kg瑞芬太尼的效果较差.

    作者:房洁渝;江楠;荣健;李偲;许淼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相关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68例急性胆囊炎LC 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68例患者中除24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顺利完成LC手术.结论 只要掌握原则及熟练操作技巧,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伟;杨大奎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ATP-TCA法对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体外作用的评价

    目的 建立以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ATP-TCA)法对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作用评价方法 .方法 采用ATP-TCA法,对4组不同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选择相同规格、不同厂家共8种品规药品,同时检测对5株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果,以比较同种乳腺癌细胞对同一品种、规格不同抗肿瘤药品的敏感性.结果 4种药物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敏感性顺序为紫杉醇(PTX)>长春瑞滨(NVB)>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同一种肿瘤细胞株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基本上具有一致性,但是也有个别具有差异性.结论 ATP-TCA法可以作为评价不同厂家抗肿瘤药品体外作用的方法 .

    作者:翁春梅;刘广军;钱科卿;戚春建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安丘市低保人群健康状况与疾病谱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低保人群疾病谱,便于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性卫生政策.方法 对11 411名低保对象通过进行病史了解、相应仪器检查、对结果 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对多发的前20位疾病分综合与不同性别按率进行排列,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低保群体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群体,多发疾病具有明显性别差异,同性别不同年龄多发疾病的比例不同.结论 低保人群患病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有不同特点,政府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卫生与劳动保障政策,确保他们的心理与身体健康,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

    作者:刘经义;李德光;王学宁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时机分析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时间与溶栓成功的关系.方法 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的AMI病例68例,给予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溶栓,肠溶阿司匹林0.3 g口服;尿激酶溶栓6 h后,给予肝素5000 U肌注,2次/d.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2 h以内再通13例(再通率72.2%);3~6 h以内再通21例(再通率91.3%);7~12 h以内再通7例(再通率38.9%);13~24 h再通0例(再通率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作者:林春霞;李皆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把好采血关是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各种仪器在医院检验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检验室的检测水平日益提高.

    作者:刘海波;何庆云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60例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解决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恢复和增进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郑义;陈晓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老年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舒张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老年人心衰的认识.方法 126例患者经多普勒超声波检查确诊为舒张性心衰,并与临床症状、体征加以对照.同时也与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向量(PtfV1)负值增大对照.结果 LVEF>50%而E/A<1共68例,LVEF<50%、E/A<1共34例,LVEF<50%而E/A>1共16例,PtfV1≤-0.03 mm·s共70例,PtfV1≥-0.03 mm·s共32例.结论 老年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存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部分患者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的改变而无临床症状.PtfV1≤-0.03 mm·s定为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标准.

    作者:刘东书;李红英;李稚鸥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术前访视在手术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 总结2008年术前护理访视应用的实施方法 及体会.方法 护士术前到病房对手术患者及家属进行访视.结果 1248例手术均顺利进行.结论 通过术前访视,减轻了手术患者及家属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同时提高了护士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作者:米桂菊;杨海燕;姜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长春瑞滨+顺铂)方案通过锁骨下静脉化疗治疗肺腺癌及肺鳞状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错过手术机会及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根据细胞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腺癌患者26例,B组为鳞状细胞癌患者34例,两组患者瘤体内均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5 d后均行NP方案化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后3个月,亦就是NP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对A、B两组患者进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 60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联合NP方案通过锁骨下静脉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显著,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作者:樊晓辉;曹学菊;魏运良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光学相干生物测量技术在儿童眼生物参数测量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比较Zeiss IOLMaster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验光仪对儿童眼轴、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测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评价IOLMaster在儿童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德国Zeiss IOLMaster 3.02相干光生物测量仪和法国QMC 5.03接触型A超依次分别测量小儿眼科门诊的患者(4~16岁)126例244眼的眼球轴长(AL)和前房深度(ACD),并对两种方法 的测量结果 进行比较.应用IOLMaster和验光仪(NIDEK AR-600A)分别测量全部人群的角膜曲率,并对两种方法 的测量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1)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分别比A超测量值大(0.22±0.22) mm和(0.10±0.20) mm,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角膜曲率与验光仪测量值相比,相差0.04 D,无统计学意义(P>0.05);IOLMaster测量的各项生物参数与传统方法 测量的数值比较,有显著相关性(P<0.001).(2)在儿童同一年龄阶段组中,眼轴长度值与屈光度有关联性,屈光度负值越大,眼轴越长;同时随年龄增长,儿童的眼轴也会逐渐发育.IOLMaster在测量不同屈光度的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及青少年的眼轴长度与传统A超有显著相关性(P<0.001).(3)变异系数(COV)比较IOLMaster为0.67%,小于A超0.72%.结论 (1)IOLMaster测量正视儿童的眼轴长度范围为23.12~24.01 mm;(2)IOLMaster测量值比传统A超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的值分别为0.22 mm和0.10 mm;(3)IOLMaster测量值与传统验光仪角膜曲率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IOLMaster与传统测量方法 相比,对儿童生物参数测量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测量新选择.

    作者:闫锡秋;乔珊丽;亢晓丽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注射的药物选择及热水坐浴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科室门诊自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经采用综合疗法(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注药及热水坐浴)治疗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3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显效20例(66.7%),好转8例(26.7%),无效2例(6.60%).结论 综合疗法对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病变严重的难治性前列腺炎及一般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当用其他方法 治疗失败后应考虑本法的应用.

    作者:黄绍文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改良质子泵胃三联清除Hp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三联清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92例确诊为Hp感染的慢性胃炎应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胃三联治疗1周后的疗效.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Hp清除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8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胃三联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较好.

    作者:孙兆发;唐小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11水平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11(IL-11)的关系.方法 将8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IL-11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而IL-11的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两者线性负相关.结论 IL-1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形成的原因之一.

    作者:段东杰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Q值引导的非球面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

    目的 研究Q值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的临床优势.方法 应用Astramax三维角膜地形图机、Astramax个体化切削程序和雷赛准分子XL激光治疗系统对215例(430眼)近视患者行Q值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术.208例(416眼)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裸眼视力、术后屈光度、术后Q值以及主观视觉质量进行随访.结果 Q-LASIK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1)裸眼视力:两者分别为(5.04±0.05)和(5.02±0.06),5.0以上者分别占90.8%和90.1%,5.1以上为55.4%和53.9%,5.2以上为33.6%和21%.(2)术后残留屈光度:术后3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分别为:-0.019 75D和-0.041 56D.(3)术后Q值:(-0.094±0.18)和(0.39±0.17).(4)主观视觉质量:存在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者分别为3.9%和30.4%,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常规LASIK手术和Q-LASIK手术均可以有效地治疗屈光不正,矫正低阶像差,但是Q-LASIK对于维持角膜的非球面性以及提高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明显优于普通LASIK手术.

    作者:穆雅林;罗永旗;党亚龙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血清唾液酸检测在胆管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升高的原因.方法 应用OLYMPUS5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酶反应速率法,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与84例胆管癌患者血清唾液酸(SA)含量.结果 胆管癌组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增高的血清唾液酸水平与血清碱性磷酸酶、CA19-9、血白细胞计数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唾液酸可作为胆管癌辅助诊断的生化指标.

    作者:仲晓燕;初晶学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