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0例的疗效观察

汤森;闫静;徐文喜

关键词:孟鲁司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功能, 血气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60例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孟鲁司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迅猛增长,中国该如何应对?

    近3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患病率在我国迅猛增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目前的诊断标准,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据此估计有糖尿病患者9700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量多的国家[1]。而1979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仅为0.67%。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发布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8.3%,预计到2035年将升至10.1%,我国糖尿病2010年患病率已超过2013年全球患病率,甚至2035年的水平。IDF认为,如果趋势不变,203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1.43亿[2]。然而,在高流行的同时,我国的糖尿病还呈现出低知晓、低控制和伴有更多高危人群的状况,糖尿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36.1%,接受治疗者中也仅有1/3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1]。糖尿病前期流行率为15.5%[3],超重肥胖流行率为42.6%[1],也意味着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更多的人将成为糖尿病患者。

    作者:王文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反取皮植皮法治疗大面积背部撕脱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研究,探索反取皮植皮法治疗大面积背部撕脱伤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大面积背部皮肤撕脱伤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将患者撕脱皮肤采用鼓式反取皮法制成筛状中厚皮片回植,皮片表面采用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VSD)覆盖封闭,20~60 kPa负压持续吸引,根据负压引流情况撤除负压封闭引流后,每隔2天换药直至创面痊愈。选择本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创伤中心收治的采用常规清创、引流、植皮的背部大面积撕脱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病例组中56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46例植皮完全成活;6例患者,皮肤Ⅰ期成活,小片状皮肤坏死,坏死区培养肉芽,移植刃厚皮片创面愈合;4例患者皮肤Ⅱ期成活,坏死区再次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肉芽生长良好,创面得以愈合。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完全成活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病例组的换药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间创面外形恢复和功能重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反取皮植皮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促进皮片与创面的良好黏附,有利于皮片存活,对患者损伤小,是治疗大面积背部皮肤撕脱伤的一种实用方法。

    作者:杨萍;田诗政;阎洪伟;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在京召开

    由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承办的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于2014年3月15日在北京永兴花园酒店召开。本次常务委员会议由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主任邢更彦教授主持,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阎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周谋望教授、北京同仁医院足踝中心主任张建中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李众利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冲击波治疗中心主任刘亚军教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李云霞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常委近5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孕中期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孕中期30例经确诊为唐氏综合征孕妇及300例正常孕妇的血清,运用凝集素微量离心柱法提取AFP-L3,以全自动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及AFP-L3浓度,评估AFP-L3比率与唐氏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唐氏综合征孕妇血清中AFP浓度低于正常孕妇[(18.5±5.7)ng/ml∶(26.1±4.8)ng/ml, P<0.05],而AFP-L3比率高于正常孕妇[(28.3±3.2)%∶(13.3±4.5)%,P<0.05]。AFP-L3比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线下面积(AUC)的值为0.710,显示以AFP-L3比率≥10%为界限可以很好地区分唐氏综合征孕妇和正常孕妇。结论 AFP-L3比率可作为唐氏综合征筛查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作者:龙峰;段纯;刘佳南;廖旭东;林冰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与过程:(1)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年5月,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明确指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高血压防控作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强调要通过控制高血压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凸显了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

    作者: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探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临床应用的优劣。方法截取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共420例患者分为超声组及DSA组,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超声组斑块检查率较DSA组高27.76%,颈动脉狭窄≥70%患者检出率DSA组较超声组高15.4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20例患者共检查出动脉硬化339例,检出率为80.71%,病变左侧较右侧多,颈动脉分叉处(BIF)占47.74%,扁平斑占49.71%。结论颈动脉硬化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多见,行颈动脉检查可早期发现斑块,DSA为检查金标准,在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中检查更具优势。

    作者:刘楠;周柏玉;王静;刘小辉;孟清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通知

    为总结胃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继续推动我国胃癌诊治水平整体提高,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6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危害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经过我国几代肿瘤专业工作者的努力和奋斗,胃癌诊治规范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将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基础。2014年6月即将召开的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的主题为“规范?融合?创新”,希望通过全国各地胃癌防治领域不同专业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规范胃癌诊治诸环节,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并着手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为2017年国际胃癌学术会议(IGCC)的召开奠定基础。会议将邀请在胃癌防治及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特邀主题演讲,并将为中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为基层医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4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2014 CCSC)通知

    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申请,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批准,“2014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2014 CCSC)”准备于2014年6月12~15日在湖北武汉召开。大会愿为广大医生搭建学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促进本专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本界大会上,我们将邀请众多来自国内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的知名专家学者作精彩的专题报告及手术直播,会议将讨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病例筛选、经皮介入瓣膜置换的进展、探讨及推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交流如何提高先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一步规范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运用病例讨论、手术直播、专题讲座等方式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知识共享、提高学习的学术平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我国慢性病综合监测回顾与展望

    公共卫生领域的“监测(surveillance)”是指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生部门工作者和公众等),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1,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相关监测包括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其危险因素信息,经过分析、解释,为制定公共卫生策略、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为公众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数据。

    作者:王丽敏;邓茜;王黎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依据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3组:轻型组(4~15分)18例,中型组(16~30分)30例,重型组(31~45分)12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于发病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CRP水平,与30例健康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各时点血清IL-6、IL-8、CRP水平均升高,且第7天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重型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IL-6、IL-8、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及轻型组(P<0.05或P<0.01),而轻型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中型组(P<0.05)。结论血清IL-6、IL-8、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作者:秦德友;康俊玲;程超;周丽英;俸军林;曾爱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4年北京国际神经病学会议通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建成以来,见证了现代医学在中国的诞生、普及与迅猛发展。北大医院在老一辈人的开拓和努力下走过了曾经的辉煌,现在的北大人仍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继往开来。近年来神经病学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充分展示神经病学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了解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神经病学科的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系主办的“2014年(第四届)北京国际神经病学会议”将于2014年4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推进示范区建设,共创慢性病防控新局面

    《2010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首次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报告:2008年全球共有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或63%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的综合负担在低收入国家、人群和社区中增长快,为当地居民、社会和经济带来本可避免的巨大负担[1]。2009年世界经济风险评估报告中指出,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导致的经济负担甚至高于当年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董建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 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2013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本期执行主编王丽敏

    教授,硕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室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统计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控制分会委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童医院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流行病学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学士;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硕士。1989~2009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从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带头人,作为主讲人《医学统计学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和国际合作慢性病和伤害流行病学方面的科研课题,主编、参编专著6部。200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童医院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作为访问学者。2009年9月调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室工作,负责全国慢性病监测工作,组织开展了2010~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4次全国现场调查工作,协助组织实施了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组织编写《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07》和《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2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4~2010)7部报告,为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4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通知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4将于2014年6月27~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盛会!时光荏苒,天坛会至今已走过十多个春秋,为推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天坛会在其历史行进中作出了应有的重要贡献,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脑血管病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天坛会既是国内脑血管病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连接国际学术力量的重要枢纽。它为中外学术精英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它融汇了来自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顶级专家学者来此交流、分享,不仅促进了本领域重要话题的交流探讨和指引,更为中国神经科医师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更实用的临床经验,使中国医师跟进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扩大临床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60例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孟鲁司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森;闫静;徐文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一本集光盘、纸版、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929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372,邮发代码:82-136,全国公开发行,光盘定价:20元/期,2013年9月加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分析

    散发性帕金森病(sPD)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形式之一,其遗传风险因素的寻找不但可以为PD的早期诊断增加砝码,而且还能为PD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方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目前寻找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有效利器,具有传统研究方法不可取代的优势,在寻找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专注于近年来基于sPD的GWAS研究,对目前研究的成果和后GWAS时代的数据深度挖掘进行梳理,并关注于目前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一一综而述之。

    作者:晁宁;赵丽姣;李冠臻;秦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第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14)征文通知

    第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The 8th 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 2014)将于2014年5月28~3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27号)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上海市二十家医院共同承办。大会设有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冠心病介入论坛、心脏节律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肺循环疾病论坛、心血管影像论坛、转化医学论坛、血栓相关疾病论坛、海峡两岸论坛、心外科论坛、继续教育论坛、心血管疾病预防论坛、中西医结合论坛和心脏急症论坛等。OCC 2014将对心血管疾病的新诊治和研究进展进行研讨,并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欢迎各级医院同仁踊跃投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会议通知

    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将于2014年5月9~1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国内糖尿病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今年是“北大糖尿病论坛”创办10周年。10年来,“北大糖尿病论坛”一直秉“学术至上、独立自主、主题鲜明、层次清晰、神形兼备”的办会理念为中国的临床医生和与糖尿病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深入和前沿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了国内外糖尿病学术研究进展的风向标。10年来,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国内外学术领袖、广大糖尿病工作者及糖尿病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中国糖尿病领域的精品会议和保留节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

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