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控制

黄悦勤

关键词:精神障碍, 临床诊断标准, 国际疾病分类, 脑功能失调, 因素影响, 意志行为, 功能损害, 社会环境, 人的认知, 临床表现, 精神疾病, 精神活动, 精神病学, 持续时间, 程度, 亚分类, 症状, 心理, 生物, 情感
摘要: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和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是两个名词表达的同一范畴的概念,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影响下,以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其症状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造成主观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因而能够符合精神病学临床诊断标准中某类障碍的诊断。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300多亚分类[1]。
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分析

    散发性帕金森病(sPD)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形式之一,其遗传风险因素的寻找不但可以为PD的早期诊断增加砝码,而且还能为PD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方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目前寻找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有效利器,具有传统研究方法不可取代的优势,在寻找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专注于近年来基于sPD的GWAS研究,对目前研究的成果和后GWAS时代的数据深度挖掘进行梳理,并关注于目前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一一综而述之。

    作者:晁宁;赵丽姣;李冠臻;秦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2013~2020)》解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带来的沉重负担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挑战,其严重制约了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球约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63%)死于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48%)、癌症(2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2%)和糖尿病(3.5%)[1,2]。这些主要慢性病存在4种共同的行为危险因素: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缺乏身体活动和有害酒精使用。2008年,80%慢性病所致死亡(2900万人)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过早”死亡(70岁之前)的比例(48%)高于高收入国家(26%)。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继续发展,至2030年每年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将增加至5500万人。研究与实践证明,目前已被证明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慢性病负担将会大大降低。

    作者:马吉祥;王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拉西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拉西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采用Stata和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4篇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的下降值、达标率和24小时平均DBP及SBP下降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拉西地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氨氯地平相当,但拉西地平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华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会议通知

    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将于2014年5月9~1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国内糖尿病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今年是“北大糖尿病论坛”创办10周年。10年来,“北大糖尿病论坛”一直秉“学术至上、独立自主、主题鲜明、层次清晰、神形兼备”的办会理念为中国的临床医生和与糖尿病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深入和前沿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了国内外糖尿病学术研究进展的风向标。10年来,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国内外学术领袖、广大糖尿病工作者及糖尿病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中国糖尿病领域的精品会议和保留节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 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2013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开展社区人群脑卒中防治势在必行

    脑血管病是目前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本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王文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4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通知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4将于2014年6月27~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盛会!时光荏苒,天坛会至今已走过十多个春秋,为推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天坛会在其历史行进中作出了应有的重要贡献,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脑血管病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天坛会既是国内脑血管病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连接国际学术力量的重要枢纽。它为中外学术精英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它融汇了来自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顶级专家学者来此交流、分享,不仅促进了本领域重要话题的交流探讨和指引,更为中国神经科医师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更实用的临床经验,使中国医师跟进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扩大临床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方式比较

    目的对同时存在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分别进行前路及后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后及后期随访,观察不同入路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1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手术,26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手术,通过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后路组患者颈椎曲度(10.8±11.2)较前路组(21.6±5.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路组手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为(14.8±1.8)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22±0.36)分,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6.2±18.4)%;后路组手术后JOA评分为(11.2±2.8)分,与前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S评分为(1.31±0.62)分,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恢复率为(48.6±26.4)%,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相对安全,并且对于患者颈椎曲度的恢复、神经功能的改善以及影像学评价均优于后路手术。

    作者:侯润宇;张志诚;李放;赵广民;高维涛;孙天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方面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及肌钙蛋白T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临床病情观察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接收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内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患者10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2、3周、入院后3个月的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以及心肌酶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以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且该检测方法不受患者性别的影响。在健康对照组患者中,肌钙蛋白假阳性率显著低于心肌酶谱假阳性率,证明通过肌钙蛋白诊断该疾病具有更高的准确率(P<0.05);患者在入院前2周肌钙蛋白有所下降,但不明显,从患者入院3周之后,肌钙蛋白量开始显著下降(P<0.05),而患者心肌酶谱各项测定值下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钙蛋白I及肌钙蛋白T测定对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相对于心肌酶谱各项测定值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更为及时、可靠的指导。

    作者:李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放化治疗非小细胞肺癌p53抗体检测价值

    目的探讨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放化治疗期间p53抗体的变化。方法治疗前检测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血清p53抗体水平,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剂量为20 Gy/(10 f·12 d),40 Gy/(20 f·26 d)和60 Gy/(30 f·36 d)下,检测p53抗体水平。结果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53抗体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疾病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的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0.05)。放疗剂量40 Gy/(20 f·26 d)和60 Gy/(30 f·40 d), p53抗体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p53抗体高表达的癌症患者治疗疗效较p53抗体阴性患者治疗疗效差。结论放疗前后对血清p53抗体连续变化的监测,对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有帮助。

    作者:刘春秋;李国欢;赵洪焕;王翠兰;韩素桂;杨俊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第16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通知

    由我国南方各省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港澳台地区心血管病专科学院联合主办,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社承办的第16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将于2014年4月10~13日在广州举行,我们非常荣幸地代表组委会诚挚邀请您参加此次盛会。本届南方会在继承以往成功召开的基础上,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莅临讲学,交流心血管病防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介绍国内外心血管病研究的新进展,对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追求学术共识,提高临床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作者: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委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在京召开

    由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承办的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于2014年3月15日在北京永兴花园酒店召开。本次常务委员会议由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主任邢更彦教授主持,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阎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周谋望教授、北京同仁医院足踝中心主任张建中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李众利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冲击波治疗中心主任刘亚军教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李云霞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常委近5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60例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孟鲁司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森;闫静;徐文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本期执行主编王丽敏

    教授,硕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室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统计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控制分会委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童医院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流行病学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学士;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硕士。1989~2009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从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带头人,作为主讲人《医学统计学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和国际合作慢性病和伤害流行病学方面的科研课题,主编、参编专著6部。200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童医院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作为访问学者。2009年9月调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室工作,负责全国慢性病监测工作,组织开展了2010~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4次全国现场调查工作,协助组织实施了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组织编写《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07》和《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2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4~2010)7部报告,为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第三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通知

    第三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承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6月,由从事心脏外科、心脏内科、重症监护科、急诊科、老年医学科、基础医学、神经重症的医师共同组成。“心脏重症”是心脏病学科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心脏重症”将心脏专业和传统的综合重症医学大限度地融合,极大促进了心外科、心内科、综合ICU、急诊科、老年科等相关科室的发展。2012、2013年两届年会,参会医师人数从771人剧增至2200人,极大地验证了专委会发展方向及思路的准确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反取皮植皮法治疗大面积背部撕脱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研究,探索反取皮植皮法治疗大面积背部撕脱伤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大面积背部皮肤撕脱伤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将患者撕脱皮肤采用鼓式反取皮法制成筛状中厚皮片回植,皮片表面采用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VSD)覆盖封闭,20~60 kPa负压持续吸引,根据负压引流情况撤除负压封闭引流后,每隔2天换药直至创面痊愈。选择本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创伤中心收治的采用常规清创、引流、植皮的背部大面积撕脱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病例组中56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46例植皮完全成活;6例患者,皮肤Ⅰ期成活,小片状皮肤坏死,坏死区培养肉芽,移植刃厚皮片创面愈合;4例患者皮肤Ⅱ期成活,坏死区再次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肉芽生长良好,创面得以愈合。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完全成活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病例组的换药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间创面外形恢复和功能重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反取皮植皮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促进皮片与创面的良好黏附,有利于皮片存活,对患者损伤小,是治疗大面积背部皮肤撕脱伤的一种实用方法。

    作者:杨萍;田诗政;阎洪伟;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4年北京国际神经病学会议通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建成以来,见证了现代医学在中国的诞生、普及与迅猛发展。北大医院在老一辈人的开拓和努力下走过了曾经的辉煌,现在的北大人仍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继往开来。近年来神经病学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充分展示神经病学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了解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神经病学科的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系主办的“2014年(第四届)北京国际神经病学会议”将于2014年4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探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切除淋巴个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尿潴留、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配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较小、手术范围彻底、术后恢复较快、近期疗效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控制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和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是两个名词表达的同一范畴的概念,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影响下,以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其症状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造成主观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因而能够符合精神病学临床诊断标准中某类障碍的诊断。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300多亚分类[1]。

    作者:黄悦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通知

    为总结胃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继续推动我国胃癌诊治水平整体提高,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6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危害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经过我国几代肿瘤专业工作者的努力和奋斗,胃癌诊治规范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将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基础。2014年6月即将召开的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的主题为“规范?融合?创新”,希望通过全国各地胃癌防治领域不同专业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规范胃癌诊治诸环节,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并着手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为2017年国际胃癌学术会议(IGCC)的召开奠定基础。会议将邀请在胃癌防治及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特邀主题演讲,并将为中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为基层医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

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