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琦
目的探讨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放化治疗期间p53抗体的变化。方法治疗前检测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血清p53抗体水平,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剂量为20 Gy/(10 f·12 d),40 Gy/(20 f·26 d)和60 Gy/(30 f·36 d)下,检测p53抗体水平。结果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53抗体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疾病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的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0.05)。放疗剂量40 Gy/(20 f·26 d)和60 Gy/(30 f·40 d), p53抗体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p53抗体高表达的癌症患者治疗疗效较p53抗体阴性患者治疗疗效差。结论放疗前后对血清p53抗体连续变化的监测,对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有帮助。
作者:刘春秋;李国欢;赵洪焕;王翠兰;韩素桂;杨俊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综合征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180例颈椎病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整理其改变情况及病变类型,分析颈椎病患者心电特点。结果132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ST-T改变35例,QRS波群低电压33例,窦性心动过缓23例,窦性心律不齐16例,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12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阵发性心动过速4例。结论颈椎病综合征患者心电图改变具有多样形式,其改变具有可逆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明确诊断并治疗是颈椎病综合征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的关键因素。
作者:梁荣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 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2013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本院收治的9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两组,即支架成形术治疗组(46例),单纯药物治疗组(46例)。药物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即予以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长期维持治疗。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观察支架释放成功率;治疗1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另外,观察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支架释放成功率为100%,患者治疗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率为2.18%,单纯药物治疗组为21.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0、2.18%、2.18%、0;单纯药物治疗组依次为10.87%、6.52%、4.35%、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0.87%。结论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并降低患者颈动脉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蔡成仕;黄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同时存在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分别进行前路及后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后及后期随访,观察不同入路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其中16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手术,26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手术,通过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后路组患者颈椎曲度(10.8±11.2)较前路组(21.6±5.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路组手术后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为(14.8±1.8)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22±0.36)分,神经功能恢复率为(76.2±18.4)%;后路组手术后JOA评分为(11.2±2.8)分,与前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S评分为(1.31±0.62)分,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恢复率为(48.6±26.4)%,与前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伴有颈椎曲度不良的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相对安全,并且对于患者颈椎曲度的恢复、神经功能的改善以及影像学评价均优于后路手术。
作者:侯润宇;张志诚;李放;赵广民;高维涛;孙天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切除淋巴个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尿潴留、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配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较小、手术范围彻底、术后恢复较快、近期疗效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将于2014年5月9~1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国内糖尿病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今年是“北大糖尿病论坛”创办10周年。10年来,“北大糖尿病论坛”一直秉“学术至上、独立自主、主题鲜明、层次清晰、神形兼备”的办会理念为中国的临床医生和与糖尿病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深入和前沿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了国内外糖尿病学术研究进展的风向标。10年来,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国内外学术领袖、广大糖尿病工作者及糖尿病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中国糖尿病领域的精品会议和保留节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我国南方各省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港澳台地区心血管病专科学院联合主办,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社承办的第16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将于2014年4月10~13日在广州举行,我们非常荣幸地代表组委会诚挚邀请您参加此次盛会。本届南方会在继承以往成功召开的基础上,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莅临讲学,交流心血管病防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介绍国内外心血管病研究的新进展,对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追求学术共识,提高临床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作者: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委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拉西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采用Stata和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4篇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的下降值、达标率和24小时平均DBP及SBP下降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拉西地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氨氯地平相当,但拉西地平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华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公共卫生领域的“监测(surveillance)”是指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生部门工作者和公众等),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1,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相关监测包括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其危险因素信息,经过分析、解释,为制定公共卫生策略、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为公众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数据。
作者:王丽敏;邓茜;王黎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孕中期30例经确诊为唐氏综合征孕妇及300例正常孕妇的血清,运用凝集素微量离心柱法提取AFP-L3,以全自动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及AFP-L3浓度,评估AFP-L3比率与唐氏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唐氏综合征孕妇血清中AFP浓度低于正常孕妇[(18.5±5.7)ng/ml∶(26.1±4.8)ng/ml, P<0.05],而AFP-L3比率高于正常孕妇[(28.3±3.2)%∶(13.3±4.5)%,P<0.05]。AFP-L3比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线下面积(AUC)的值为0.710,显示以AFP-L3比率≥10%为界限可以很好地区分唐氏综合征孕妇和正常孕妇。结论 AFP-L3比率可作为唐氏综合征筛查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作者:龙峰;段纯;刘佳南;廖旭东;林冰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建成以来,见证了现代医学在中国的诞生、普及与迅猛发展。北大医院在老一辈人的开拓和努力下走过了曾经的辉煌,现在的北大人仍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继往开来。近年来神经病学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充分展示神经病学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了解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神经病学科的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系主办的“2014年(第四届)北京国际神经病学会议”将于2014年4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0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首次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报告:2008年全球共有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或63%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的综合负担在低收入国家、人群和社区中增长快,为当地居民、社会和经济带来本可避免的巨大负担[1]。2009年世界经济风险评估报告中指出,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导致的经济负担甚至高于当年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董建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总结胃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继续推动我国胃癌诊治水平整体提高,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6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危害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经过我国几代肿瘤专业工作者的努力和奋斗,胃癌诊治规范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将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基础。2014年6月即将召开的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的主题为“规范?融合?创新”,希望通过全国各地胃癌防治领域不同专业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规范胃癌诊治诸环节,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并着手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为2017年国际胃癌学术会议(IGCC)的召开奠定基础。会议将邀请在胃癌防治及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特邀主题演讲,并将为中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为基层医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一本集光盘、纸版、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929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372,邮发代码:82-136,全国公开发行,光盘定价:20元/期,2013年9月加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碳酸氢钠为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其不良反应较少,过敏反应罕有报道,本文报告1例在应用碳酸氢钠后出现药物过敏患者的临床症状、处理方法及过程,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为临床安全应用碳酸氢钠提供参考。
作者:李怡辉;卓莉;李文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5月17~18日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召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第三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承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6月,由从事心脏外科、心脏内科、重症监护科、急诊科、老年医学科、基础医学、神经重症的医师共同组成。“心脏重症”是心脏病学科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心脏重症”将心脏专业和传统的综合重症医学大限度地融合,极大促进了心外科、心内科、综合ICU、急诊科、老年科等相关科室的发展。2012、2013年两届年会,参会医师人数从771人剧增至2200人,极大地验证了专委会发展方向及思路的准确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例HBV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微创治疗方法等作为研究因素,以是否引起HBV再激活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BV DNA浓度、门脉癌栓、肿瘤大小、术前抗病毒治疗等均为影响因素(P<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涉及肿瘤大小、抗病毒治疗等,其中术前规范抗病毒治疗是保护因素,肿瘤直径>5 cm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结论 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后HBV再激活与肿瘤直径大小及是否术前抗病毒治疗等因素有关。肝癌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要重点监测并积极进行强效抗病毒治疗,以防HBV再激活。
作者:韩聚强;任永强;李国安;郭汉斌;熊锦华;李亚松;王帅;龚丽娟;曹建彪;黄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散发性帕金森病(sPD)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形式之一,其遗传风险因素的寻找不但可以为PD的早期诊断增加砝码,而且还能为PD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方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目前寻找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有效利器,具有传统研究方法不可取代的优势,在寻找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专注于近年来基于sPD的GWAS研究,对目前研究的成果和后GWAS时代的数据深度挖掘进行梳理,并关注于目前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一一综而述之。
作者:晁宁;赵丽姣;李冠臻;秦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