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萍;刘敬伟;崔小梅
智能硬件技术与互联网的高度结合使可穿戴设备市场空前繁荣。普华永道对美国市场的调研报告显示有21%的消费者拥有可穿戴设备[1],其中的可穿戴医疗器械无疑是需求确定、市场潜力大的应用。拥有可穿戴技术特征、具有生命体征监测、疾病治疗等某项医疗相关功能的设备均可称为可穿戴医疗器械。本文将首先介绍欧美可穿戴医疗器械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物管理局(EMA)对可穿戴医疗器械监管的动态变化。文章的后总结了美国和欧盟可穿戴医疗器械技术发展和政府监管的经验,以及给中国相关产业发展和法规制定的启示。
作者:高放;任轶;李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颅内影像学表现、临床诊疗方法。方法:通过颅脑CT和(或)MRI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对42例经临床诊断为VP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VP患者均有引起脑血管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头颅影像学均表现有基底核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发且为双侧,多伴脑萎缩及脑白质稀疏;多数患者存在血液粘度增高。结论:VP多由脑血管病变而来,主要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症状相对较轻,以对症治疗脑血管病为治疗原则。
作者:周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膨胀止血材料在急诊严重鼻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诊接诊严重鼻出血的63例患者,应用高膨胀止血材料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另设63例严重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材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严重鼻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膨胀止血材料止血效果确切,减少患者痛苦,适合急诊严重鼻出血患者。
作者:刘晓凤;刘世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0例行CSP的孕妇分为研究组(n=45例)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予以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β-H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周β-HCG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孕妇予以宫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终止妊娠,创伤较小,可快速恢复身体。
作者:刘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癌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20例,两组同时接受盐酸吗啡缓释片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另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疼痛症状缓解率。结果:①依从性对比:观察组疼痛反馈、按时按量用药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药物副作用耐受力更强,共85.0%的患者可接受药物副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②镇痛效果对比:观察组有效镇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免疫功能变化:观察组的患者CD4、CD8、CH4/CD8及NK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配合盐酸吗啡缓释片可显著提高重症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其疼痛症状。
作者:李侠;张沛;高亚梅;郭璇;宋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8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非生理性起搏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生理性起搏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LVEF、LVDd、LAD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理性起搏方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缓解患者的病情效果明显。
作者:刘志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佐治化疗性肝损伤恢复期内情况与安全性。方法:87例化疗且出现肝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4)与对照组(n=43)。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加味方佐治,分早晚2次温服,1剂/天,共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分级肝损伤改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轻度肝损伤改善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度、重度肝损伤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佐治化疗性肝损伤恢复期内效果显著,肝损伤得到有效改善与修复,安全性高。
作者:许树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年型和老年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疗效转归。方法:188例颈椎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90例,老年组98例,两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比较患者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双侧椎动脉,青年组PSV、EDV、FV、RI、PI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老年组PSV、FV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EDV、RI、PI比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前后老年组FV、RI与青年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椎动脉可作为颈椎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作者:胡辉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左胸和右胸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0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右胸入路的Ivor-Lewis术式治疗;对照组:采取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术中引流情况和淋巴结清除等等指标,判定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手术失血量显著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首日胸腔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阳性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五年生存率和三年复发情况无差异,对照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的术后生存率以及围手术期指标相比差别不大,但Ivor-Lewis术式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无复发生存率。
作者:薛肖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我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离院方式、治疗及总费用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1203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患者编号、主要诊断结果、手术名称及时间、操作名称及时间、离院方式、治疗方式及总费用等输入数据库,用Excel数据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3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离院方式以医嘱离院人次为主;治疗方式多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死亡率为10.2%;治疗费用多为5万以下,治疗费用10万以上死亡率高,为8.2%;手术可使治疗总费用增多。结论:医院应加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费用的监督和控制,并对恶性肿瘤患者疾病的早期控制。
作者:刘辰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头皮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有脑卒中后尿潴留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实行常规治疗且辅以膀胱方面的训练,治疗组(30例)除用对照组方法外,还用头皮针加体针方法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加体针治疗能够有效的恢复膀胱的排尿功能,改善尿潴留。
作者:陶盟;万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溶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4例急性或亚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行溶栓介入治疗,在手术前、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出院健康宣教。结果:行溶栓介入治疗的84例患者经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后,症状较术前缓解,效果满意。结论:溶栓介入治疗的手术前、后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晶;李桂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ICR)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多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ICR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65例。记录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并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手术情况、出血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时间,A组、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使ICR的MVD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降低,可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海永;彭建军;叶慧明;任利辉;雷力成;王佐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牙槽外科在固定义齿修复前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6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固定义齿修复前均采用牙槽骨修整术、软组织移植术,与未进行牙槽外科方法的患者2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3%)(P<0.05)。结论:牙槽外科技术有助于重建牙槽嵴形态。
作者:张金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胃间质瘤59.5%(22/37),十二指肠间质瘤5.4%(2/37),空回肠间质瘤24.3%(9/37),结直肠间质瘤10.8%(4/37);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腹痛、上腹部不适43.2%(16/37),消化道出血24.3%(9/37),其中失血性休克5.4%(2/37),肠梗阻21.6%(8/37),腹部肿块18.9%(7/37);37例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1例姑息切除,其余36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37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2例死亡,3例出现肝脏转移,经再次手术随访期内正常生存。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结合的个性化综合治疗。
作者:邱凯;张文敏;于海洋;赵炳朕;李庆一;崔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患者“正性暗示”心理干预在小型手术中生理指标及恐惧情绪的影响。方法:93例小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正性暗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指脉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生理指标及进入手术室与干预后的恐惧VAS评分。结果:两组T1、T2、T3、T4、T5各时间点SpO2、MAP、HR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性暗示”心理干预在小型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不会对患者生理指标造成明显影响,可大幅缓解患者恐惧情绪。
作者:樊连莲;林美芳;韩洋;颜贵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预防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A、B、C三个小组,三组患者在七氟醚麻醉诱导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0.9%氯化钠溶液。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躁动率低于B组,显著低于C组;A组患者各种时间指标均低于B组(P>0.05),高于C组(P<0.05);A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手术苏醒期躁动其效果显著优于芬太尼,是预防与治疗手术苏醒期躁动的有效药物。
作者:魏光武;宋米娜;王世英;杨声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整的病例资料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ACEI、ARB和联合使用两种药物三种治疗方式。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药物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压和不良发应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无的差异,P>0.05,服药前后三组患者心功能指标都有显著提升,ACEI组和ARB组改善程度接近,联合组的改善程度比ACEI组和ARB组更显著,P<0.05。三组血压下降明显,前两组血压下降程度相似,血压接近正常高值,联合组血压下降到正常值范围。三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基本相似,联合组未产生更加严重或频繁的不良反应。结论:服用ACEI联合ARB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叶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本辖区50岁以上常住居民752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高而显著增高;(2)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2种疾病的患者,显著增高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发生率。结论:开展颈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筛查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伟;樊春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心脏病患者25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将ECG及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与缺血性心脏病责任血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发病率高,占73.93%,单支病变组中以前降支发病率高,占63.59%;ECG及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有预测预测价值(P=0.000);ECG阳性改变对预测前降支狭窄敏感性有高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趋势,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对预测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ECG及超声心动图阳性结果与缺血相关责任血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阴性不能排除缺血性心脏病。
作者:于倩;袁琛;张坤;石伟;张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