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东;王晓军;郑明非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胸椎小关节紊乱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98例不明原因引起胸背痛的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和CT检查,重点观察胸椎三种小关节间隙改变情况、局部硬化情况和周围软组织变化情况。找出胸背痛的真正原因。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结果:98例患者有88例因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CT对小关节间隙改变和局部硬化情况检查率为100%,X线平片因经验和误差造成检查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能检查出周围软组织病变,但X线平片无法完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胸背痛患者并无胸椎小关节病变,而是由于其他系统疾病诱发。结论:16排CT在胸椎小关节紊乱诊断中具有高检测率,对软组织病变检查优于X线平片。
作者:谭承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超声科检查的68例患者,将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形态规则,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内部回声均匀,囊壁光滑,肿瘤的后方回声正常,无周围淋巴结侵润和转移。而超声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完整,边界多不清晰,对周边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内部回声不均匀,囊壁不光滑,肿瘤的后方回声多衰减,多发钙化灶,可出现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两组患者周边血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9, 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疾病初筛的很好诊断手段。
作者:李娟;郑佳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黄体酮剂量与早孕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保胎治疗的早孕(6~12周)先兆流产的患者120例(均为自然受孕,首次妊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每例患者治疗前均做B超证实为“早孕活胎”,并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孕酮(P)水平和血清β-HCG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黄体酮20mg/日肌注至症状消失停药;B组:黄体酮40mg/日肌注至症状消失后减量为20mg/日肌注,一周后停药;C组:黄体酮60mg/日肌注至症状消失后减量为40mg/日,一周后减为20mg/日肌注一周停药。三组患者停药后再次出现流产征兆者仍应用原方案治疗。结果:(1)三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性。(2)黄体酮所导致的副作用以C组高,A组低。(3)三组保胎成功者均已顺利生产,其新生儿均未见明显畸形。(4)C组保胎失败的患者中,稽留流产的发生率高。结论:早孕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结局与黄体酮的使用剂量无直接相关性,而大剂量黄体酮使用后稽留流产发生率增高。
作者:韦佩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产妇的高危因素,支原体属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结果:132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中,无高危因素40例(30.3%),有1种高危因素11例(8.3%),有2种高危因素31例(23.5%),有3种高危因素33例(25.0%),有4种高危因素17例(12.9%);91例支原体属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为68.9%,其中解尿脲支原体感染阳性37例,占40.7%,人支原体感染阳性54例,占59.3%;41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31.1%,细菌培养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产妇行剖宫产后易并发产褥感染,应加强孕前阴道部炎症疾病的检查与治疗,减少怀孕期间的药物治疗,加强怀孕期间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尽早清除产褥感染的各种高危因素,进而明显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胡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行无痛人流手术的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A组和B组,A组孕妇术前不使用任何促宫颈成熟的药物及方法;B组孕妇术前1~2h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2mg,比较两组孕妇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效果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宫缩痛均明显少于A组孕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1~2h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能够明显减少孕妇术后宫缩痛的出现,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安全高效和简便易行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德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对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的色谱情况。方法:HPDLF及MC3T3-E1细胞以盐酸林可霉素孵育后,超声破碎,色谱分析线性关系,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胞内药物浓度情况。结果:10μg/mL盐酸林可霉素细胞培养1、5、10 min胞内无药物存在,20μg/mL盐酸林可霉素细胞培养5、10 min胞内无药物存在。结论:HPDLF和MC3T3-E1细胞无盐酸林可霉素跨膜转运。
作者:刘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8月~2011年7月共收治急性脊髓损伤患者45例,排除肾病,糖尿病以及合并颅脑损伤后共37例(其中完全性损伤8例,不完全性损伤29例)。以入院后常规血生化检查,复查两次血钠小于130mmol/L和24h尿量记录大于3000ml者为标准,随机分A组27例依照颅脑外伤后低体液容量型低钠血症(CSWS)治疗方法给予纠正补钠;B组10例依照颅脑外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治疗方法给予限水补钠。结果:A组26例经7~12天(平均8.2天)治疗血钠平均恢复至138(135~142)mmol/l,1例自动要求出院;B组8例经12~21天(平均12.4天)治疗血钠平均恢复至136(135~138)mmol/l,2例自动要求出院。结论:低钠血症是急性颈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经回顾分析其发生机制,临床上主要为脑盐耗综合征(CSWS),所以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时,可按照低体液容量型低钠血症进行及时治疗。
作者:姚福东;刘夏君;习羽;左春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15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住院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5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150例中有29例发展成为手足口病,1例为重症;全部进行心肌酶检查,异常率85.33%(128/150),其中CKMB异常者67例占52.34%;经过营养心肌治疗7~10天后复查心肌酶24例正常,继续治疗至20天后再次复查32例恢复正常。全部进行肝功能检测,26例转氨酶升高,占32.0%(68/150);部分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占28.21%(22/78)异常,主要表现在心率改变。89例检查胸片23例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支气管肺炎。治疗后除9例好转出院外,其余均治愈出院。转手足口病区的29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疱疹性咽峡炎部分可发展至手足口病,需临床多观察以便早期隔离治疗,以疱疹性咽峡炎为早期表现的手足口病预后良好。疱疹性咽峡炎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尤以心肌损害为多发,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牛伟红;杨丽萍;秦明月;马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392例肿瘤科放化疗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特征。结果:2392例肿瘤科放化疗患者中,总感染率为9.2%(221/2392)。肺癌和食管癌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9.2%和16.9%,位居前两位。主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38.9%),胃肠道(22.6%)和泌尿生殖道(21.3%)。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20.8%和15.8%;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9.5%和6.3%。真菌感染占12.7%。结论:肿瘤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放化疗病人感染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来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86例体外循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时作出诊断、分析可能原因。结果:2例合并严重肾功能衰竭、3例术后ARDS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且远期随访均无肺损伤后遗症。结论:更新对ARDS病理改变的认识,减少可能诱因,早期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
作者:贺焱;谢楠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的抗炎作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0例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泼尼松30mg/天,五天后序贯予口服孟鲁司特10mg/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泼尼松30mg/天,一共十天,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肺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8(IL-8)。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与IL-8的水平有显著降低(P<0.01),肺功能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肺功能、TNF-α变化无差异(P>0.05),但对照组IL-8降低较实验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糖皮质激素与孟鲁司特均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改善肺功能,但孟鲁司特不能完全替代糖皮质激素。
作者:严峻海;周曦;李镛;张柏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研究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PLF)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TLIF组(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和PLF组(经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恢复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TLIF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76±30)min,PLF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0±24)min;T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55±43)ml,PL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35±56)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LIF组40例患者均融合成功,融合率达到100%,PLF组40例患者仅31例成功融合,融合率为77.5%,两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TLIF组术后1月、12月的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PLF组(P<0.05),提示TLIF组患者远期恢复效果更佳。结论: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间盘损伤具有植骨融合率高、远期恢复效果显著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
作者:官建;沈自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其中88例患者中65例实施胆囊切除术、10例实施胆囊造瘘术、13例进行胆囊切除以及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经过治疗,2例患者死亡,其余全部治愈,其治愈率率为97.7%。结论:在进行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梁寒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应用对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情况。方法:截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共60例ITP患者,按病情情况分为ITP初期组(28例)及ITP完全缓解组(32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人群(30例),对比各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初治组与缓解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中,IFN-α、IL-6、TNF-α、CD11C、CD80、CD86水平在高浓度均较低浓度组水平降低(P<0.05),初治组对比缓解组及正常组水平升高(P<0.05)。结论:对pDC向mDC的转化过程中雷公藤内酯醇存在减少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安婕;唐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了116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方法研究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116例大肠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直肠,肿瘤形态以溃疡型多见,病理组织学以腺癌常见,肿瘤分期以中期为主,半数以上的肿瘤直径小于5cm,5年生存率为68%,肿瘤的分期、大小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等是影响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肠癌早期手术根治后5年生存率较高,影响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的分期、大小及局部淋巴结转移。
作者:杨天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的外科急腹症,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易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的损害。随着抗生素及抑酶药的发展,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临床上也出现了较大的改观,综合分析2008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法,进一步讨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更合理治疗选择及预后相关因素。
作者:安尼瓦尔;牛新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联合饮食控制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茵陈蒿汤联合饮食控制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饮食调整联合甘草酸二胺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给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前者的肝功能等指标较后者显著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饮食控制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疗效明显,对预后恢复较为有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卢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修复治疗的120例患者(120颗患牙)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患牙给予纤维桩修复,对照组患牙给予传统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观察随访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桩核冠脱落、桩核折断、根折、牙龈炎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桩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预后如桩核冠脱落、桩核折断、根折等方面明显优于铸造金属桩,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果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静脉点滴,10mg/次,1次/天,连用2周;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选用常规方法对症治疗,用法用量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合并感染发生率,以及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和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结果:(1)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患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并发感染发生率也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降低脑出血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并能改善预后,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捷;刘万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0例在我院采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同期30例在我院采用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法)治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JOA评分和术后好转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oflex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JOA评分和术后好转率较PLIF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有效减小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并且获得较好的术后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祖耀;王长涛;吴吉悦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