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强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其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45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治愈好转3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7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的发生,与发病年龄、原有基础疾病及治疗药物的使用等密切相关,一旦发生,应及时积极治疗.
作者:刘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多发生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及溶栓、抗凝药物应用过程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6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总结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刘宏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生命体征和血容量的相关性以及异常生命体征和异位妊娠破裂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分析研究心率(HR)收缩压(SBP)和休克指数(SI)与腹腔内出血的相关程度,探导它们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104个病例参加了研究(50例异位妊娠破裂,54例未破裂),与腹腔内出血的相关系数心率为(r=0.50;95%CI,0.26-0.68).收缩压为(r=-0.34;95%CI-0.56至0.08),休克指数为(r=0.68;95%CI,0.51-0.81).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30%、42%、和80%;预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4%、95%、和72%.结论:常用的生命体征单独应用对预测异位妊娠破裂价值不大,休克指数对异位妊娠破裂预测效果佳.
作者:任秀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对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NS)继发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102例初治SN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36例)、B组(35例)和对照组C(31例).三组均采用泼尼松中程疗法,治疗A组在此基础加用甘露聚糖肽片口服、B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患儿8周内缓解率、6个月继发感染率、肾病复发率及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血浆IgG、lgA、IgM的变化.结果:三组8周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继发感染率和复发率治疗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后治愈天数治疗各组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用药6个月后治疗各组血浆IgG上升,显著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血浆IgA、IgM治疗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结论:甘露聚糖肽具有降低SNS患儿继发感染、减少复发的作用,改善了因长期使用激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郭彦聪;成月英;张立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方法:共收住院病例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每日静滴一次,共治疗三周.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微循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微循环,使用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张军亚;杨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我院自2005年~2007年诊治新就诊老年上消化道出血28例,均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病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印;王利娜;赵云芳;宋军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引起的以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的一种肾脏疾病,糖尿病可通过多种途径损害肾脏的所有结构,从肾小球、肾小管知道间质,都可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国外资料表明,由糖尿病肾病造成的肾功能衰竭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是糖尿病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发病隐匿,进展缓慢,病人常因失治、误治而延误病情.
作者:左爱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矫正其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2007年6月~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9例,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由患者填写后收回,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判断标准,49例胃癌患者中焦虑发生率20%,抑郁发生率16.2%.焦虑与抑郁并存者占6.1%,焦虑程度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抑郁程度与情绪稳定性呈正相关.结论: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是实施有效干预的前提,明确个性因素与胃癌患者焦虑、抑郁的关系,可以指导护士有针对性地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矫正其生活方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志芹;杜占军;陈雪芹;秦占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ICU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5年10月~200r7年10月收治的41例危重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深部真菌感染多好发于下呼吸道(40.74%),泌尿道(20.37%).胃肠道(16.7%),上呼吸道(11.10%)等部位,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多(55.60%).结论: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减少或避免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作者:董谞楣;郑超;闫奕;王亚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是一种经济、卫生、方便等多种优点的一种喂养方式,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产后早泌乳与多泌乳是促进与保障母乳喂养的关键.据统计,剖宫产占分娩总人数的15%~20%,且近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术后由于禁食、疼痛、活动受限及睡眠欠佳等,导致乳汁分泌减少,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科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慧波;郑愈梅;徐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爆发,病情凶险,变化快,很多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护理量大,因此需要业务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护理.护士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熟练操作各种监护仪和呼吸机等急救仪器,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正确分析监护结果,为医生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分析总结,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芳;周晓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应用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减少因脑动脉痉挛而导致的再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静点1~3周后改口服6~8周.结果:23例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绪论:应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动脉痉挛继发脑缺血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作者:耿振刚;霍春青;潘华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常以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占内科门诊头痛、头晕患者的一半以上,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现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做一探讨.
作者:朱士奎;李保军;张书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妇临产后如何通过健康教育降低产妇紧张、焦虑心理,进而缩短产程,使其处于佳的分娩状态达到安全顺利的分娩目的.方法:选择2007年8月~10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种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指导,观察两组产妇产程的进展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减轻其紧张心理,缩短产程,使其安全顺利的分娩.
作者:李艳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内科急危重症之一,误诊、漏诊较多,病死率高,而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本文对我院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确诊的42例PIE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些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减少PTE的漏诊、误诊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何志红;王生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价值.方法:以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1周内均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随后薄层重建,采用容积再现法(VR)、多平面容积重建法(MPVR)、表面遮盖显示(SSD)、仿真内镜(CTVG)、多平面重建(MPR),与术后病理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7.78%、80.00%、97.78%,对胃癌TNM总准确率为85.19%.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多种重建技术,能较全面、准确地进行胃癌病灶的诊断和TNM分期,有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方式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梁海毛;蔡曙耘;吴凯宏;董延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概述颈椎病其中表现为植物神经紊乱者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与颈部急性损伤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慢性损伤,颈部组织劳损对交感神经的不良刺激,或炎症渗出物质刺激有重要关系,与交感神经受牵拉,刺激等因素有关.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0%.
作者:李艳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术前将术中可能用到得物品、药品准备充分,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严密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结果:术中29例病人在扩张狭窄部时出现较严重的心动过缓,低血压,3例出现轻度神经损害症状,通过熟练的护理配合,周到细致的护理均顺利安全完成.结论:密切的护理配合是高风险、高难度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冯素敏;李丽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另外对照组18例.应用快速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AMI的CRP浓度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UAP的CRP浓度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的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CRP与CHD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RP浓度越高冠脉损伤程度越重.
作者:霍忠信;秦灵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作用情况.方法:在规范治疗基础病基础上,(1)治疗组:氨氯地平5mg日一次,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47.5mg日一次.(2)对照组:氨氯地平5mg日一次.服药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对血压控制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心率反应性增快者明显减少,患者睡眠也有改善.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作用肯定,安全可靠,价格适中.
作者:高会茹;张立忠;赵丽明;韩晓芹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