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应用探讨

张月秋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 程序设计, 应用, 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应用.方法 通过对该院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及其他医院图书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要点及程序设计进行分析,并探讨改程序设计的功能及应用情况.结果 医院图书馆图书管理的设计遵从逐步实现全面的计算机管理、提升系统的适应能力、增强系统的通用性和加强系统的容错能力4个方面要点;从登录系统与管理系统的两个角度进行程序设计;保证了系统具备编目入库、流通管理、书刊订购、统计查询和系统维护5大功能;终保障了管理者与读者的需求.结论 医院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让管理者体会到了图书编目入库时间缩短、图书流通周期加快、图书订购方向明确、馆内藏书信息方便统计和系统维修加快更新等优势,让读者体会到了资料查询快速便捷、自助借还方便、新医学信息更新快等优势.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某机构检测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预防措施

    以某机构检测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某机构检测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结果显示该机构的职业卫生检测人员面临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且防护意识不高,防护装备有限,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期工作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环境中,容易造成职业病的发生.为此该文提出重视职业卫生检测人员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增强检测人员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加强对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业卫生检测人员健康的影响.

    作者:袁利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实际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该院内分泌科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37例,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乙组(46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对比不同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态度以及患者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比甲组患者高,护理差错低于甲组(P<0.05).结论 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采取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可以降护理差错的发生,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作者:张冠男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B超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及预防措施

    目的 总结B超室医院感染风险的管理与预防措施.方法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以提升其消毒灭菌意识与能力.结果 进行B超检测的患者无发生医院感染事件.结论 做好B超室的消毒灭菌工作,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检测环境,避免发生医院感染事件.

    作者:张世英;辛淑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教学体会

    目的 探讨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教学体会,为中医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实习的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讲授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临床授课1个月后,以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成绩,为临床教学积累科学依据.结果 经过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教学,观察组为(93.5±2.17)分,对照组为(72.5±1.95)分,观察组对高血压病得理论和临床治疗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的中医利水法治疗教学,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利水则促进活血,中医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同时也让学生们提高了对高血压治疗中医方面的认识.

    作者:刘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医疗设备的使用给患者带来治疗的效果、便利和帮助,但也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新课题,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益评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实施效果是医院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借助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特别是围绕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使医疗设备利用信息化后的优势能在管理上台阶,使用中出效益.该文对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与展望.

    作者:周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医院投诉接待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目的 分析医院投诉特点,分析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接待处理投诉以及医疗纠纷资料,合计发生投诉139件、纠纷47件,2008年1月—2013年12月投诉42件,纠纷76件.结果 2014年1月—2017年8月投诉量逐年上升,投诉率呈波动变化,整体上升趋势.2008年1月—2013年12月投诉占纠纷比重55.3%(42/76),而在进行医院投诉接待,积极处理投诉后,投诉占纠纷比重33.8%(47/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1月—2017年8月被投诉对象主要为医生,其次为收费人员,投诉原因主要为服务态度,其次为服务流程.11例终成为医疗纠纷,提出了11条改进意见.结论 医院投诉可作为医疗质量持续质量改进依据,在进行投诉接待后,纠纷发生率显著下降.

    作者:刘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丹参素在加温加速条件下的含量测定的教学体会

    目的 探讨丹参素在加温加速条件下含量测定的教学体会.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该院实习的实习生14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参与药物含量测定的对照研究教学,对比丹参素含量变化特点要点及实习生的学习效果.结果 加温加速条件,度愈高,时间愈长,丹参制剂中丹参素含量愈多.试验组平均成绩为(88.21±5.13)分,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5.06±5.45)分,试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温加速条件,丹参制剂中丹参素含量增加,且温度愈高,时间愈长,含量愈多,在预测、评价丹参制剂的稳定性时要综合考虑温度时间的影响.在临床教学中,指导实习生积极参与药物含量测定的对照研究中,实习生对于药物基本知识、药理作用机制、药物间相互影响等相关理论的掌握更系统全面,临床操作技能明显提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谢晓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PICC导管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探讨

    为了有效地避免PICC导管血栓形成,保证导管功能正常,减轻患者负担,该文通过对PICC导管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临床常见的导管血栓形成诱因,通过科学选择导管型号与材质、提高置管穿刺成功率、科学维护、功能锻炼、风险评估、预防干预等管理措施,均能够有效降低PICC导管血栓形成发生率.

    作者:张雪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问题分析

    公共场所是区域内整体形象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做好卫生监督的管理问题,是防范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该文从公共场所的概论出发,分析当前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展开重点论述,旨在创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公共环境.

    作者:张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从医疗纠纷案件看医疗意外险的完善

    医疗服务是一项高风险行业,诊疗活动中往往存在不可预估、危害重大且难以控制的医疗风险.在医疗实践中,有相当比例的医疗损害纠纷不是由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失或过错导致.如果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遭受到非医疗过失导致的医疗损害后,无救济途径而要其自行承担风险,那么医疗纠纷数量则会越来越多,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通过介绍该院发生的2例医疗纠纷案件,分析得出投保医疗意外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归纳出医疗意外险在实务推广过程中的困难,从而得出完善医疗意外险的多项措施.希望能够有效防控医疗纠纷,转移医疗风险和医疗执业风险,对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和谐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考.

    作者:高晓喆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化操作质量持续改进效果

    目的 观察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化操作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该院2016年2月构建品管圈管理小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观察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临床护理工作规范操作质量改进情况.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率、护理表格和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安全差错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0%、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对规范操作质量改进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刘俊荣;张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医疗纠纷产生的影响因素与管理途径阐述

    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其中既有医院自身在医疗过程中的失误、与患者及其家属在沟通方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着很大的联系.医疗纠纷事件不仅对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了影响,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该文对造成医疗纠纷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如何避免医疗纠纷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姜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沟通管理流程在住院部陪检中心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在住院部陪检中心应用沟通管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院住院部于2017年1月在陪检中心实施沟通管理流程,选取2017年1—8月于该院住院部就诊的患者120例,并选取实施沟通管理流程前(2016年1—12月)于该院住院部就诊的患者120例,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陪检服务的满意度、平均检查时间、心理压力改善情况及对检查项目的知晓情况.结果 实施后心理压力改善率为79.2%,知晓率为91.7%,取报告及时性为95.8%,满意度为97.5%,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住院部陪检中心实施沟通管理流程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方法 该院2017年3—8月给予优质手术护理管理,观察比较该院2016年9月—2017年2月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前与该院2017年3—8月给予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后接台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患者平均术中出血时间、手术室无菌消毒达标率以及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该院2017年3—8月给予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后平均手术时间、患者平均术中出血时间、手术室无菌消毒达标率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前,该院2016年9月—2017年2月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优质手术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5.4%vs 3.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具有密切的联系,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个体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程丽秀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百岁老人健康体检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及特征分析

    目的 明确百岁老年健康体检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并总结百岁以上老人(包括100岁)常见病的疾病特征.方法 于2017年4月—5月对江津区21个乡镇的百岁以上老人实施体检,统计百岁以上老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并对常见病的疾病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江津区21个乡镇共有164名百岁老人,部分百岁以上老人因故放弃体检,实际体检人数113名,年龄区间为100~116岁.统计检测结果得出,113名发病率排名前7位的疾病分别为血压偏高、血红蛋白偏低、血脂偏高、左肾囊肿、肌酐偏高、尿素偏高、血小板减少.上述疾病均具有病程长、治疗周期长的特点,根治难度较大,但均具有可逆性,通过药物治疗、改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 百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多为慢性疾病,以血压偏高和营养不良为主,应引起家属、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作者:王曼华;查琪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检验报告的叠瓦式粘贴与合并打印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检验报告传统叠瓦式粘贴与合并打印所耗费的成本和效果,探讨实施检验报告合并打印的利弊.方法 基于某三甲医院2016年的实际工作数据,保守计算临床科室、检验科、病案科的时间、人力及其他成本,比较分析两种方式优劣.结果 相对于传统的检验报告叠瓦式粘贴,2016年实施检验结果合并打印耗费成本30730元,可为医疗工作者节约时间2798 h,相当于人力成本139900元,节约其他成本37599元,共可节约成本177499元.结论 实施临床医生合并打印检验报告,对临床、病案室以及检验科都是一项利好措施.

    作者:谷玉婷;黄俐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前该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600名,仔细调查和研究医院感染管理情况,另选取2016年1—1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后该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600名,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然后将改进的措施一一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循环渐进,持续改进,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对比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及临床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评分.结果 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后,医护人员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率达到了100.00%,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达到了65.00%,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科室感染管理质量评分从原来的(86.5±1.5)分提高到了(94.5±2.1)分,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提升医护人员感染知识培训率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了临床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评分,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防控制应用价值.

    作者:柏小月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出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患者为观察组,分别施以小组责任制护理及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所获得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意外坠床、意外跌倒与压疮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皆要低于对照组(P<0.05),在基础护理、危重护理、健康宣教和护理文书这几个护理质量指标上的比较,评分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促进骨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崔尼尼;李艳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中的相关评价指标探讨

    目的 研究探讨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中的相关评价指标,为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该院3台磁共振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质量检测结果,包括均匀度、信噪比、层厚、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鬼影与几何畸变率等指标.结果 该院3台磁共振仪,3台磁共振仪信噪比均高于国家标准值;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5%~100%,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0%~95%,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85%~90%.1台(33.3%)误差在0~0.02 mm之间,1台(33.3%)误差在0.05~0.25 mm之间,1台(33.3%)层厚误差值在0.3~0.5 mm;2台(66.7%)设备的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达到标准要求;3台抽查的磁共振仪均满足几何畸变率标准,3台磁共振仪均未发现鬼影.结论 通过对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了解到磁共振仪的当前情况,对于解决仪器问题、做好仪器维护或及时更换设备可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欧阳巧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院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 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将该院的35个病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PDCA组,常规组17个病区,PDCA组为18个病区,在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中,常规组采用该院以往的常规方法,PDCA组则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PDCA组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PDCA循环对医院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模式,因此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维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