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召华

关键词:优质护理, 糖尿病肾病, 焦虑,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如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护理、环境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S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视频脑电图与发作期SPECT对痫灶定位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视频脑电图与发作期SPECT对痫灶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VEEG和SPECT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局灶性病灶、一侧多灶和双侧病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本组62例患者VEEG与SPECT发作期检查结果吻合率较高(74.19%)。结论癫痫病患者发作期VEEG与SPECT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联合应用能够准确定位痫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作者:李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尤其是XDRAB和PDRAB,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目前重要的是要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监测各个地区间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指导经验性治疗用药,对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临床治疗策略及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张鹏;周燕斌;黄炎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的风险管理及个体化护理

    目的:研究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的风险管理与个体化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门诊在2010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82例慢性伤口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有35例患者护理满意,5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护理满意,6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82.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首先需要做好风险管理,然后为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戴雪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复发性流产7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统计以了解我院复发性流产特点,为提出预防和治疗对策提供数据指导,并据此提出干预对策,避免流产的再次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7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复发性流产的因素进行总结。结果三组的免疫异常项目、CD3+CD19+>12%、CD56+CD16+>12%及DD >260ng/mL的异常发生率均超过20%,封闭抗体阴性异常率甚至接近100%。结论免疫因素是与复发性流产关系为密切的因素,母体对胎儿的排斥造成复发性流产。

    作者:邓金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15个社区的780人,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社区护理需求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查。然后对8个社区基层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780人中高血压、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分列一、二位,且农村社区的调查对象与城市社区比较患病率提升。农村组与城市组对护理需求接近;城市组对口腔护理需求较多,农村组对体温、血压和注射护理需求较多。结论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区,社区人群对护理需求逐年提高,因此,我国须完善基层医疗保健设施和护理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护理保障网络,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

    作者:刁丽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发育不良患者手术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针对中耳乳突发育不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2.8%(1/3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9%(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发育不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对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韶关市腹泻患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腹泻粪便并展开腺病毒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共检测出12例肠道腺病毒感染患儿,阳性率为4.80%(12/250)。12例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患儿中,属于肠道腺病毒41型的9例,占3.60%(9/250)。属于肠道腺病毒40型的3例,占1.20%(3/250)。腺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儿童,且发病率与性别、居住地、季节等因素之间无明显的联系,差异不显著(P>0.05)。患儿主要表现出发热、腹泻以及呕吐的症状。结论肠道腺病毒感染是引起患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以肠道腺病毒41型为主。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测,一旦发现感染,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对改善患儿病情、促进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赖华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硝酸甘油与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25例患者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30、60、120min后,实验组心率改善分别为(95.55±12.31)、(93.45±8.55)、(90.20±8.82)次/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急症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硝酸甘油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可稳定血压,改善病情,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赵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3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3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过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加用中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达总有效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了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作者:龙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时的应用时机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合理时机。方法66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pH值≤7.25分为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组(A组),7.25<pH值<7.35为中度呼吸性酸中毒组(B组),pH值≥7.35为轻度呼吸性酸中毒组(C组),每组22例;再将ABC三组每组2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施以BiPAP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h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结果pH值≤7.25组(A组):两小组疗效均不理想;7.25<pH值<7.35组(B组):研究组疗效显著,对照组效果有限,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pH≥7.35组(C组):两组均有显效,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通气时,中度呼吸性酸中毒患者效果佳,对轻、重度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不明显。

    作者:张任君;李金庭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辖区2011年1月~2013年7月间的60例冠脉搭桥术后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所有患者均积极进行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期心理症状水平、康复质量、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康复期心理症状水平低于B组,康复质量、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B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脏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其可以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提高患者康复能力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小连;曾湘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法洛四联症术前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应用

    目的:观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小儿法洛四联症(TOF)术前右心室收缩功能情况,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TOF患儿2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术前实施RT-3DE与二维超声检测,对比观察两种超声检测的临床效果;另选择同期的20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TOF患儿术前右心室收缩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前右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及每搏量等临床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而对观察组患儿的两种超声检测结果亦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F患儿术前右心室收缩功能会出现明显变化,而RT-3DE检测能够通过右心室容积、射血分数等指标对其收缩功能进行有效评估,相比二维超声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检测效果与应用价值。

    作者:李秦莉;蔡莉;邓淑玲;邝焰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健康保健服务在干休所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保健服务在干休所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干休所慢性病患者200例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健康保健服务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结果观察组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和健康保健行为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保健服务在干休所慢性病防治中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健康保健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健康保健态度,保证正确的健康保健行为。

    作者:王春丽;温蓉蓉;张云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不同年龄段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胃镜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不同年龄段胃镜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70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高度疑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为进一步确诊慢性浅表性胃炎,全部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镜下观察胃肠黏膜的病理特征,根据不同年龄将患者分为三组,3~6岁为低龄组,7~10岁为中龄组,11~15岁为高龄组,比较三组患儿胃镜与病理特征。结果经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阳性率高达85.93%(232/270),胃肠溃疡病与过敏性紫癜的胃镜阳性率仅为4.44%(12/270)、8.52%(23/270),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肠溃疡病与过敏性紫癜(P均<0.05);在不同年龄段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阳性率显示为: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反之,不同年龄段的胃肠过敏性紫癜胃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低龄组胃黏膜炎症、胃肠腺体萎缩与滤泡增生等病理特征也显著优于高龄组(P均>0.05)。结论不同年龄段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胃镜特点与病理特征各异,胃镜检查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远锋;覃安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提高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80例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随进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采用CNP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性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CNP后,可促进护理工作发展,同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作者:林彩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深圳市松岗街道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深圳市松岗街道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及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7月在本所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6个月~3岁的本街道儿童567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长迟缓检出率高(21.35%),消瘦检出率低(7.11%)。随月龄增大,生长迟缓率和体重低下率均呈现增高趋势(P<0.05),而消瘦率呈现降低趋势(P<0.05);男童生长迟缓和消瘦高于女童(P<0.05),而体重低下则相反。除母亲年龄外,其余14项影响因素均与婴幼儿营养不良相关(P<0.05)。结论深圳市松岗街道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喂养方式、出生情况、患病情况和家庭情况有关。

    作者:王春丽;王涛;夏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安宝联合硫酸镁治疗近足月的PPROM的疗效和安全分析

    目的:探讨安宝联合硫酸镁治疗接近足月的PPRO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孕32~33+6周胎膜早破孕妇120例,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安宝组以及硫酸镁组。经治疗后,分别观察记录三组病例的治疗时间、宫缩抑制时间、妊娠延长时间、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安宝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时间、宫缩抑制时间、妊娠延长时间差异不明显,但是硫酸镁组与联合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时间、宫缩抑制时间有显著缩短,妊娠延长时间明显延长。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安宝组85.0%,硫酸镁组65.0%,联合治疗组87.5%。安宝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但是硫酸镁组与联合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硫酸镁组。硫酸镁组在治疗过程不良反应率为5.0%,安宝组不良反应率为15.0%,联合治疗组出不良反应率为7.5%,硫酸镁组与联合治疗组两组差异不显著;而安宝组和联合治疗组差异显著。结论安宝联合硫酸镁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起效快,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丹玲;胡健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云浮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ROP防治现状。方法采取调查表形式调查当地6家医院NICU病区ROP筛查和治疗情况及医护人员、患儿家属对ROP的了解和认识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年6月~2013年10月,在6家医院平均每年收治早产儿300多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50多例。6家医院只有氧疗的监测及对患儿家属告知氧疗的可能出现情况,无一例随访,无一例进行ROP筛查,患儿发生ROP的情况不清楚。结论 ROP防治在大医院及三甲医院筛查治疗率高,但在偏远山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对ROP的整体认识不够,从而导致患儿即使失明也不知原因的情况,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大医院的多加指导。

    作者:周清华;李英强;董洁泓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地佐辛辅佐下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意义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瑞芬太尼麻醉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早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实施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术中均给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呼吸恢复、睁眼及拔管的时间上均明显缩短,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6% vs 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的早期疼痛,减少不良反应,且对患者呼吸及认知功能影响轻微,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叶淮;王莲莲;罗远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抗精子抗体对不孕不育和流产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对于不孕不育症以及流产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孕不育症以及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278例,并选择通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的血清AsAb。结果男性不育患者的血清AsAb阳性率为22.35%,显著低于女性不孕患者的34.18%(P<0.05);不孕不育组的血清AsAb阳性率为30.04%,与流产组的28.57%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P<0.05);原发性不孕不育组的AsAb阳性率为31.05%,与继发性不孕不育患者的26.42%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流产(孕周<12周)者的AsAb阳性率为42.86%,显著高于晚期流产(≥12周)者的7.14%(P<0.05)。结论AsAb可导致不孕不育症及反复自然流产和早期流产。

    作者:谢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