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的探讨

郭丽萍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 管理治疗, 新型模式
摘要:目的:探索重性精神病治疗随访管理新模式,建立防治机制和网络,提高治疗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方法选择四平市为试点,对辖区内常住居民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根据线索信息入户调查,对符合ICD-10、CCMD-3标准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建档立卡管理,并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网络系统,经危险行为评估,对有3级以上危险行为的贫困患者,给予免费服药管理、应急处置、免费住院治疗。结果线索调查获得有精神异常信息2652条,初筛符合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者1737例,经评估有3级以上危险行为者352例。对244人次有危险行为或有严重药物副反应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了应急处置,其中有108人次紧急住院,170人免费治疗。结论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将有效减少症状复发,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被管理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

    目的:探讨输血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障输血的及时、安全以及有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于该院申请输血治疗的9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时间分为两组,2014年2月—2015年2月作为对照组(400例);2015年2月—2016年2月作为实验组(500例)。实验组实施加强输血检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3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观察实施效果。统计对比分析两组输血安全性。结果实验组输血实验室采取上述质量控制措施后,保障了输血安全。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8%,对照组发生率为14.25%。对照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输血实验室在输血检验过程中需要针对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输血安全事故,保障输血安全,使医疗纠纷与疾病感染发生率降低。

    作者:阙朝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在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在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6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研究组,将该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统计分析两组对象血标本镜检结果、血常规指标及尿常规指标。结果研究组62例患者中50例显示异常淋巴细胞,占总数的80.64%;96.77%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48.39%的患者淋巴细胞数量降低,54.84%的患者中粒细胞增多,72.58%的患者白细胞指数升高;6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尿常规检查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对照组蛋白尿阳性率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通常出现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异常,其在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诊断及检验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为临床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提供了可靠数据。

    作者:赵新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2015年该院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2015年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12月手术病历,每月对18个临床科室住院手术病历进行随机调查,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63.77%,不合理病历数占整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78.73%。结论该院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且存在预防用药时间长、种类选择不当等不合理问题较多,需加强监管。

    作者:陈慧慧;李岱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CCU危急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在CCU危急症患者抢救中应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未实施三维护理管理前的CCU危急症患者5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后实施三维护理管理的CCU危急症患者5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管理情况、抢救情况以及抢救物品准备时间。结果观察组急救物品储备充足率(90.91%)、管理制度完善率(96.36%)以及抢救成功率(94.55%)均优于对照组急救物品储备充足率(63.64%)、管理制度完善率(65.45%)以及抢救成功率(69.09%);观察组抢救物品准备时间(6.00±1.40)s低于对照组抢救物品准备时间(11.70±2.9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CU危急症患者抢救中,应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完善管理制度,做好相关急救物品准备,提高抢救成功几率。

    作者:李盛楠;刘艳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简析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卫生体制改革日益深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层卫生监督执法机制,但是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实际工作中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开展过程中因为经费不足、欠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而严重影响了基层卫生监督质量。该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陈汉旭;袁小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建立公立医院支出预算体系的探讨

    目前大多数医院在支出管理这一方面都还处于一个静态过程,然而从现在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支出预算控制管理已经逐渐发展为信息化管理,这有助于医院的各种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做好预算管理信息化必备的基础工作是对医院支出预算的梳理及支出控制措施的确定。该文从医院的支出分类探讨入手,结合不同事项统筹兼顾,合理控制预算,制定措施以便提高医院整体预算管理水平。

    作者:吴蕾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MOOC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护理学基础中应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MOOC)的效果。方法研究按随机抽取法抽取2013级、2014级和2015级我院在校护理专业学生62例,按照教学方式不同给予分组,对照组31例行一般教学模式,研究组31例应用MOOC模式教学,对比两组间考核情况、认同比例。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相比对照组得到改善提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满意度、兴趣、能力水平等相比对照组均得到明显好转(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应用MOOC教学模式后,改善了其护理技术与知识水平,提高了满意度及各项能力水平。

    作者:胡宇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4年4月—2016年口腔修复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对比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感染组)与未感染者(未感染组)之间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例如:空气质量、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废物处理、易感人群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通过调查显示,患者中有40例为HBsAg阳性患者,阳性率占(40.00%),其中未感染组患者的治疗中,诊室的空气细菌平均数量是(2.45±0.32)cfu/m3,器械表面的细菌数量(65.43±7.56)cfu/m2;感染组患者的治疗中,诊室的空气细菌平均数量是(4.54±0.54)cfu/m3,器械表面的细菌数量(125.32±11.67)cfu/m2;诊疗中未感染组的废物处理明显要比感染组显著,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上可知,在诊疗中,空气质量、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废物处理、易感人群等与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操作中应严格按照口腔修复科技术操作的规程进行,加强对口腔科用到的相关器材进行消毒与灭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金明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实时交易“银医通”项目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门诊就医中“三长一短”的情况。方法依托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平台,与银行及手机平台实施联网,构建门诊银医通系统平台。结果该系统功能强大,操作界面简洁,易学实用,具有标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等优点。结论改善了患者就医流程,分担了医院收费窗口压力。

    作者:甘莹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探讨新型及特殊保持装置改良式热压膜联冠透明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新型及特殊保持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完成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后佩戴Hawley保持器,观察组佩戴改良式热压膜联冠透明器,比较两种保持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PAR指数在牙齿排列、覆牙合、颊舌向牙合关系及垂直向牙合关系方面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awley保持器相比,正畸治疗后佩戴改良式热压膜联冠透明器的保持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作者:林益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老年人脂肪肝患病趋势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人群体的脂肪肝患病趋势及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体检的55岁以上老年人30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检查等的检查结果分析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情况,通过对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老年人的检测结果中研究与脂肪肝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肝的患病率逐渐降低:脂肪肝组的r-谷氨酸转肽酶、ALT、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腰臀比、腰围和体质指数等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肝的患病率呈现降低趋势,肥胖者更易患有此类疾病,老年人需对身体状况加以重视,从而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作者:谭兴利;彭世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体检人群健康教育需求状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体检人群健康教育需求状况,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将湖南省某医院接收的496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需求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防病知识、营养知识以及运动知识是体检者希望获得健康知识前3项;体检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前3项分别为一对一讲解、电话咨询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结论通过对体检人群健康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强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作者:黄香娟;文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我国运动医学研究力量分布状况的量化分析

    对2001—2011年期间各类体育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稿件进行分析,通过文献计量方式研究国内运动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着重分析研究力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通过研究结果可知:国内各地区中,高等院校是开展运动医学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并且研究力量重点集中于高校,因此存在研究力量分布失衡情况,这点与相关刊物作者的分布数据调查结果接近。

    作者:金斌;花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进行产前检查的2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了解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200例孕产妇中,有70例孕产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度较高,占35%,130例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较低,占65%;相对于B组孕产妇来说,A组孕产妇的平均年龄较小,相对较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有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孕产妇的孕产次对比差异不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的年龄以及文化程度上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度。结论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较差,年龄以及文化程度上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度,孕产次对其没有影响,在临床工作中要对孕产妇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进而在大程度上提高孕产妇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作者:郭惠琴;郭凤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院绩效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方法探讨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要完成好这项任务,医院面临着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与如何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作为一个管理杠杆,发挥有效的引导与激励作用。

    作者:朱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管理在心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选择回顾分析方法对周边几所医院心内科近几年进行督导、现场检查、考核、督导中存在的典型护理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创血压该种方法在心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和效果。心内科病房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急救物品、无菌物品合格率达不到要求、供应室管理质量不达标、安全问题较为明显等。通过综合护理管理的实施,心内科病房护理管理工作水平逐渐提升,并受到院内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作者:常虹;孙延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不良事件管理中合理应用护理质量指标体现出的价值。方法随机筛选2012年1月—2014年5月间进入该院治疗的患者1025例,观察入选对象临床信息,查看是否出现不良事件,并评定不良事件性质、发生诱因,再从2014年6月—2016年5月间施行护理管理工作,并合理应用相关护理质量指标,同时选取1022例患者进行客观对照,查看2个阶段出现各项不良事件的整体几率。结果推行护理管理工作、合理应用相关护理质量指标后,本院不良事件从管理前的25起(2.44%)降至管理后的2起(0.20%)(P﹤0.05)。结论在院内护理管理工作中,通过合理应用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并优化管理程序,减少不良事件出现几率,提高患者对日常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徐美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妇产医院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妇产医院急诊科临床带教过程中采取人性化带教模式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妇产医院急诊科实习的临床系学生60例确定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方式将全部实习生划成两个组,即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选择的传统带教模式,而观察组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选择了人性化的带教模式,在完成实习任务后,对比两组实习生的综合考核成绩与自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综合考核成绩是(89.36±4.27),显著高于观察组实习生,两组实习生在综合考核成绩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沟通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以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帮助理解理论知识、教学方式方面的满意率分别是86.67%、76.67%、80.00%、93.33%、86.67%、93.33%,显著高于观察组实习生,两组实习生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沟通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以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帮助理解理论知识、教学方式方面的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带教模式实施于妇产医院急诊科临床带教过程中,可以增强实习生的临床实践热情,使学生的综合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可以获得理想的带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宪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2014年靖江市孕产妇孕产期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产妇的孕前检查、分娩期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靖江市孕产妇孕产期的健康现状,找出合适的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健康。方法依托靖江市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系统,从靖江的孕妇首次建卡、孕妇复查、孕妇的分娩方式、合并症和并发症、妊娠结局等情况分析。以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0日期间分娩的284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的健康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内科疾病621例,占21.84%。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1440例,占50.63%。其中:妊娠合并贫血385例,占13.54%;子痫前期94例,占3.31%;糖尿病71例,占2.5%;甲状腺疾病3例,占0.11%;慢性肝炎62例,占2.18%;妊娠合并梅毒4例,占0.14%;妊娠合并精神疾病2例,占0.07%。2014年靖江市产妇死亡率为零。结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621例,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43.13%。加强孕产期系统保健,孕前宣教,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加强自然分娩的优势宣传,是保证孕产妇身心健康的有力措施。

    作者:吴惠平;徐勇;薛艳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基于工作量年核算模式的医院绩效考核探讨

    目的:研究基于工作量核算模式的医院绩效考核模式,探究该绩效考核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该院基于工作量核算模式的绩效考核进行研讨。结果医院对于差异化的岗位要求以及风险把控要素进行划分核算,构建单独的基于工作量核算的绩效工资核算体系,加强服务成本管理,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结论把量化后的科室(部门)质量考核控制关键以及考核指数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组织要素。

    作者:田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